王志民
【摘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在学术界暗流涌动,时隐时现,而且开始从学术领域向互联网及新媒体等领域扩展。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问题上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把支流当主流;把预设当前提;把演义当历史;把八卦当真实;把恶搞当时尚。必须坚持“三个自信”,用唯物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给历史虚无主义预留生存空间。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变换形式以表达诉求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已经从学术研究领域扩展到互联网及新媒体,从知识阶层扩大到社会大众,以俗不可耐的表现形式胡编乱造、哗众取宠,其影响日渐扩大,其手段更为多样。历史虚无主义虽然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其一,把支流当主流。历史虚无主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用支流否定主流,以点带面,以一种倾向否定另一种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研究历史规律,不注重分析和研究历史的主流和历史史实,而是以偏概全、随心所欲地挑选碎片化的历史故事任意剪裁,通过“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达到否定中国革命和建设、否定改革开放的真实目的。
其二,把预设当前提。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手法是以“假设”否定史实,“重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曾提出过一系列“假设”:“假设不搞五四运动”“假设中国未参与朝鲜战争”“假如没有共产党执政”。其实,历史研究只能以客观史实为依据,不会以“假设”为前提。
其三,把演义当历史。“演义”实际是根据“史实敷衍成义”,属于文学作品范畴。文学作品的虚构无可厚非,如《封神演义》大部分情节为虚构,《三国演义》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三国志》。历史虚无主义者正是利用普通大众对学术研究缺乏了解的现状,从历史演义中寻求根据,通过自媒体和网络传播错误理论和错误观点,迷惑了不少读者与网友,危害甚广,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其四,把八卦当真实。当今社会,通俗文化盛行,“八卦”文化很有市场。历史虚无主义借用新媒体时代追求娱乐化、扁平化的新形式,不仅编造猎奇材料,还煞有介事地提出各种质疑。近来,15岁就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被毛泽东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却被某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编造出“小三”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恶劣。
其五,把恶搞当时尚。追求时尚本无可厚非,但将恶搞奉行为时尚,则无疑包藏祸心。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做法是以时尚嘲弄高尚,通过“恶搞”大肆调侃,哗众取宠,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必须用科学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坚持唯物史观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全面、系统、发展地研究历史和现实,既要给历史研究宽松的环境,也要将真实历史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正史,就是正人心。一方面,我们要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毫不留情地批判,揭露其真实诉求;另一方面,坚决杜绝过去那种内容陈旧和形式刻板的宣传形式,不给历史虚无主义预留生存空间。
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总结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毛泽东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也明确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对“侵略有功论”“中国文明西来说”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给予有力回击。
第三,既要苦练内功、做好自己的事,也要防止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冷战结束后曾提出资本主义“不战而胜”,试图通过和平演变“播下的不满的种子,有一天将开出和平演变的花朵”。近来,历史虚无主义者重新捡起连创始人福山都已经放弃的“历史终结论”观点,可见其良苦用心。为此,必须警惕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起“第五纵队”的角色。
第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敢于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噱头,正是因为某些共产党员也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并开始“不问苍生问鬼神”。殊不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为历史虚无主义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空间。
第五,必须充分重视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不仅要引导历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且要督促和引导网络和新媒体采取自律措施,杜绝歪曲历史和丑化英雄之类的事情再度发生。同时,唤起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有力的批判,教育广大青年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领导机关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以海德格尔哲学为范例的虚无主义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责编/谭峰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