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自组织的产生与功能

2015-09-10 07:22苏宇
人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参与青年

苏宇

【摘要】文章从探讨青年网络自组织产生及发展的现象开始,着重考察了青年网络自组织积极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兼顾分析了其社会功能中的消极部分。青年网络自组织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事物,如何做好对青年在网络自组织内的行为引导,最终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之一,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青年 网络自组织 社会参与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自组织是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治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拥有组织章程和组织框架的青年民间组织。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深入,我国的青年自组织一改前互联网时代发展不充分的面貌,蓬勃发展起来。在互联网上,青年人因地缘、学缘、爱好、志趣等建立了许多虚拟的自组织,这些自组织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其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网络中,甚至发展到现实社会,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年网络自组织作为一个新產生的社会事务,自诞生起就发展迅速且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青年网络自组织的形成

网络的普及。目前,互联网在我国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发展。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仅为62万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与2013年相比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已经成为青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②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如此规模庞大的网民数量中,青年人占据绝对的优势。青年人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且具有强烈求知欲。因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更加便捷实用的行为工具。根据CNNIC最新的调查数字发现,青年网民是网民中比例最大的群体。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发展到网络“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某一个网络行为的制造者,也是某一个网络行为的接受者。就青年的网络行为来看,网络参与、网络社交、网络学习等越来越普遍,青年在越来越日常化的网络行为中,不可避免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等自发组织起一个又一个的虚拟组织。与此同时,各大网站也纷纷结合青年的需求适时推出各种服务,甚至建立专门网站以供青年人实现上述需求。例如,社交网站(SNS)允许用户创造个人页面,列出好友名单和自由发表评论。当前,社交网站在中国大量涌现,具有大众传播和私人通信的双重特性,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阵地。③

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加剧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日渐多元发展,这种多元的价值取向给社会成员特别是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青年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造成他们在多元化的选择中产生多元化需求。这些多元化的需求反映在青年的日常交往中,即表现为过度强调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相对忽视他人利益,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更加突出自我,日渐个性、多元。当现实的多元化需求延伸到青年人的网络行为中,至少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是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多样化,网络交友、网络结社、网络娱乐等等成为青年人网络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是青年人的网络行为会因其起因、目的、特点甚至爱好的不同并自然而然地区分开来,逐渐发展成为特色各异的网络自组织;与此同时,每一个青年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行为目的等加入一个或多个网络自组织。以腾讯推出的即时聊天工具QQ群为例,目前以青年为主体组成的QQ群种类不计其数,而且每一个青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入了一个或多个QQ群,在笔者对河南某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中,加入QQ群1~5个的只占被调查学生的7%,加入QQ群10~20个的达到了72%。由此可见,青年人网络自组织的迅速发展且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目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现实的需求。第一,青年人的现实需求。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以大学生为例,他们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意识,总是在努力实现各种需求。但是,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班级等传统的学生正式组织(以下简称正式组织)难以使他们的需求完全得到满足,而青年自组织平等、宽松的环境几乎可以实现大学生需求的全覆盖。这些青年自组织使得个体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④当青年人这种现实需求通过网络反映出来,出现形形色色、为数众多的网络自组织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青年人社会表达的现实需求。一方面,传统渠道的政治参与如信访,参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等,具有诸多的身份要求,而且覆盖面极其有限,特别是对于社会下层人士来说,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难度太大,互联网的出现毫无疑问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而且高效的社会表达“舆论场”。一人爆料维权,众人“围观”,互联网成为弱势群体展示伤痕和互相取暖的地方,也经常变成倾泻“仇官”、“仇富”等负面情绪的“垃圾箱”。⑤另一方面,青年人现实的社会表达往往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或者是直接参与选举、投票等来实现,由于种种原因,青年人社会表达渠道有限且成本较高。网络的出现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近似不受限制和“零成本”的表达渠道,自然受到青年的追捧和青睐。目前,微博、论坛/BBS、博客、QQ等都在青年社会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网络自组织的一种—论坛/BBS所具备的信息实效性虽不如微博,但它所具备的整合、分类、深度挖掘等优势,使其能对纷繁杂乱的舆论进行梳理并提供价值导向,所以,当人们需要对某个热点事件做出全面、深入、理性的了解和分析时,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⑥

青年网络自组织的社会功能

促进青年自我发展。第一,网络自组织满足了青年人多种心理需求。网络自组织是一个开放、虚拟的组织,青年人在网络自组织里,其身份的确认、参与组织内活动所使用的身份都有可能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往往是以“马甲”形式出现。这样,青年人在组织内可以以多个身份出现,也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同一个组织内的活动。身份的不同、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是青年人在虚拟组织里较少受到约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满足了青年人处在人生成长阶段的多种心理选择。

第二,网络自组织赋予了青年人多种行为选择。在网络自组织里,没有人去追求你的身份,也没有人在意你的身份,在这里大家的身份平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羁绊在互联网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网络自组织里青年的行为选择更加多样化,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共秩序,一个人可以任意的选择行为方式,而不受任何人或组织的干预或压制。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个人不再被淹没到普遍性中,或作为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需要和希望的声音。”⑦

第三,网络自组织扩大了青年社会资源的获取渠道。通过社会交往获取社会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交往一般是基于权力、地位、职业和利益相近的社会阶层。⑧而网络自组织的交往更多是以虚拟、匿名的方式出现,所有人都是以平等的方式出现,因此在信息交换、资源获取中更多体现出平等性。互联网的出现,扩大了人类交往的“场域”、丰富了交往的手段和方式,延伸了交往的时空,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相比,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内的交往更加的随意和宽松。因此,人的社会交往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维度和非中心化的状态。⑨在实践中,一个青年人可以成为不同网络自组织的一员,他可以享受每一个网络自组织中提供的资源;同时可以把在一个网络自组织内获取的社会资源带到另一个自组织内,与其他成员互换,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

提升青年社会参与水平。第一,参与意识提升。社会参与是公民表达意愿、诉求利益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影响国家或政府的公共决策以达到自我诉求的实现。前互联网时代,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青年的社会参与渠道不畅、效果不明顯,青年人的政治冷漠情绪普遍存在。互联网的出现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开放、便捷的社会参与环境。网络的超时空性提升了其社会参与意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青年人的网络参与行为已不复存在;网络的虚拟性提升了青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虚拟的参与方式和参与身份使得青年人更是无所顾忌;网络参与的低成本也大大提升了青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比现实的社会参与,网络参与无需身份的认证、无需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只要网络畅通,自己的参与行为便可实现。

网络自组织在提升青年参与意识方面还有着特殊的优势。在网络自组织内,其成员彼此之间要么相互熟悉,要么有着共同的志趣爱好,信息在自组织内具有更高的信任度。这种更高的人际交往信任度一方面加速了信息在自组织内的传播甚至是在不同自组织之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大大调动了青年人的社会参与积极性。

第二,参与行为增多。网络自组织提升了青年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体现在网络行为中就是社会参与行为的增多。例如,在2014年的互联网世界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围观”、公共权力监督、公民权利保护等问题往往在众多网民的推动下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这既是众多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的表现,更是增强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在2014年20大网络热点事件中,网民利用网络社区/BBS、论坛、微博等不断地表达意愿、发表评论。正是在网民的这一轮又一轮次的社会参与行为面前,事件的发展逐渐朝着网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在网络自组织条件下青年的网络参与行为增多,还体现在网民的参与行为不仅局限在网络内容,许多参与行为已经突破网络走向现实。在对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发展走向分析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个网络事件往往是在网络自组织内—社区/BBS、论坛、QQ群中发布,通过自组织内成员的不断转发甚至是添加着评论的转发,原始的事件的影响不断的扩大,最终被传统媒体、非网民所关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时许多网民会把网络内的参与行为演化为现实中的参与行为,在现实社会中直接推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参与效果增强。前文提到社会参与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国家或政府的公共决策,以便实现自我利益诉求。由此可见对国家和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程度是衡量社会参与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从青年传统政治参与的效果上来看,青年人无论是通过报纸、广播或者电视等媒体,还是通过民主选举进行社会参与,其意愿或利益诉求很难得到充分的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利益诉求也很难被国家政权机关所关注或采纳,从而发挥出应有的参与效益,对于国家行政机构现有的决策系统和决策过程产生的影响更是微不足道。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是网民通过社区/BBS、论坛、QQ群、微博、手机媒体等实现的。网络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具有隐蔽、快捷等特征,以及信息的承载能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通过网络及网络自组织,青年的意愿表达可以向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传播,甚至可以直接到达国家或政府的决策层。青年人所表达的问题越具有敏感性,信息的传播速度就越快,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越能形成合力,对国家或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力就越大。

社会动员功能强大。前文提到,网络自组织的成员要么彼此熟悉,要么拥有共同的志趣或爱好,信息在网络自组织内传播时更容易取被其他成员接受和信任,信息的下一轮次传播或扩散也更加地便捷、迅速。有学者指出,自组织中具有协同作用,在协同作用中,事物开始时平行发展,然后走向聚合,形成共振与共鸣,这就增加了其推动力,减少了其阻力。⑩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某一社会热点或焦点出现后,开始阶段是自组织成员间的跟帖或回帖,然后这些信息不断在相互熟悉的成员或志趣相同的成员之间快速扩散,组织成员的兴奋性、表现欲等不断被激起、聚合并且被逐渐放大,形成了共振和共鸣。近几年因奥运圣火传递受阻、中日领土争端引发的一些社会事件,大都是通过网络自组织发酵、动员,然后在现实中实现。

青年网络自组织中,青年意见领袖具有强大的动员功能。在网络自组织中,一些组织的发起者或其他成员因为对社会事务(或某一领域)有着相对深刻的理解,他们在网络中热衷发表有见地的言论,且能得到组织内其他成员的认可和拥护,这些人逐渐在自组织内部拥有较强的发言权和号召力,成为自组织中的意见领袖。目前,无论是从青年意见领袖的形成或是从其在自组织内发挥的作用来看,某一社会事件在意见领袖的推动下,自组织内的成员很快能认同他们的言论被动员起来,这种动员也会随着网络从一个网络自组织发展到另一个网络自组织,最后从网络走向现实社会,甚至酿成社会群体事件。

结语

青年网络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其蓬勃发展在促进青年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否认,由于青年人思维的不够成熟以及网络传播信息具有的虚拟、低成本等特点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做好对青年在网络自组织内的行为引导,使其更加科学、规范,使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加理性、更加积极,最终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之一,是一个复杂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探索和关注。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注释】

①安建增:“中美青年自组织生成逻辑的比较分析”,《青年研究》,2008年第7期,第40~49页。

②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6月发布数据。

③⑤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http://yuqing.people.com.cn/GB/16698341.html.

④杜兰晓:“高校青年自组织问题探析”,《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5期,第74~76页。

⑥馮隽:“社会舆论多元化和舆论监督的应对”,《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7期,第105~108页,

⑦[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191页。

⑧李长虹:“交往方式的变革与网络主体的伦理倾向”,《理论学刊》,2005年第8期,第89页。

⑨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42页。

⑩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第9页。

责编 /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青年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英国的高校自治与政府调控及启示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普利兹克奖2016新标向
从知识习得到知识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