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析要

2015-09-10 07:22郑锦霞
人民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和谐劳动

郑锦霞

【摘要】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傅立叶构建了具有一定完整性的社会和谐理论。其核心观点主要有:情欲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谐社会需要劳动成为自由活动和享受;和谐社会需要人口平衡、男女平等和家庭和谐作为基础支撑。其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傅立叶 和谐 情欲和谐 劳动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沙利·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年),是和圣西门、欧文齐名的19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三杰之一。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丑陋与罪恶作了比较客观公正的揭露和深刻、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为此称其学说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不过,对空想社会主义三杰来说,批判显然不是最终目的,批判是为了建构一个更美好的理想社会,即建设一个平等、自由、富裕、和谐的王国。相较于圣西门和欧文,傅立叶最为关注和谐,他很可能是近代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人,还专门写了一部名为《全世界和谐》的著作。深入挖掘傅立叶的和谐思想,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是深刻把握傅立叶全部思想,进而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资源所必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情欲和谐:和谐社会的根本

傅立叶深受牛顿万有引力的启发,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特别是在人这个高级生命身上也存在着一种引力,这种引力是生物维持生命、人不断自我完善乃至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的根本动力,它就是“情欲引力”。情欲是永恒不变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固有本性。

人的情欲基本上分为三类:物质的或“感官的情欲”(味觉、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是满足人的生存和生理需要的,又称“奢侈欲”;依恋的情欲(友谊、爱情、名利、家庭),它推动人们结合成各种团体、组织、群体,又称“结合欲”或“合群欲”;分配的情欲,又称“谢利叶情欲”,包括竞争或倾轧的情欲,多样化的情欲(人应该有参加、选择多样活动、多种生存方式的自由),创造的情欲。当这十二种基本情欲得到充分满足和自由发展,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更高级的情欲—统一欲或和谐欲。“统一欲是每个人要把自己的幸福同周围的一切以及全人类的幸福协调起来的意向”,“统一欲是无限的博爱,是宇宙的善举”,只有当人类适应上述三类情欲的“需要而变得富足、自由、公正的时候,这种博爱和善举才会发展起来”。①统一欲既是以上十二种情欲的总策源地,也是它们的归宿。情欲的和谐包括内部的和谐和外部的和谐。所谓内部的和谐是指十二种情欲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协衡、制约,每一种情欲的自由发扬有利于其他情欲的发扬。所谓外部的和谐是指每个人情欲的发扬和满足不能妨碍他人情欲的发扬和满足,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统一。

傅立叶认为,情欲的满足、自由发展和情欲和谐,是社会和谐最根本的要求和前提条件。社会和谐最终要围绕着情欲和谐做文章。可见,傅立叶所谓的情欲,究其实质就是人的“需求”、“需要”。奢侈欲是感官需要,依恋欲是社会结合的需要,分配欲则是对感官需要和结合需要的调节,而需要的实质则是利益。傅立叶敏锐地看到需要在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看到了社会利益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决定作用,认为真正的社会进步是尊重和满足而非压制人的多方面需要。傅立叶关于奢侈欲、依恋欲、分配欲、统一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则涉及如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整个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等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傅立叶还据此批判了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文明制度压抑人的种种情欲或致使情欲不能和谐的不合理性。

制度安排: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傅立叶认识到,人类情欲之间存在着冲突和矛盾,这既表现为每个人十二种基本情欲内部的冲突,也表现为每个人的情欲需求和他人情欲需求之间的冲突。如果说前一种冲突主要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行来解决的话,那么,后一种冲突则主要靠社会制度建设、构建合理的社会制度来解决。相比之下,后者是更重要的方面。在傅立叶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无论它对情欲的压制,还是它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以及由此诱发的人的贪欲泛滥、人与人相互敌对等内外情欲严重不和谐,都根源于它的制度不合理,特别是它的经济制度非常不合理,导致人们物质方面的情欲严重失衡,进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情欲严重失衡。这种制度不合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济制度层面的大私有制、大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由此,创设合理的社会制度尤其是合理的经济制度,成为傅立叶构建未来和谐社会的中心工作。傅立叶的基本构思是创设协作社制度。协作社首先强调协作劳动,保证劳动自愿和劳动和谐,即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家务、教育、科学、艺术在内的七种劳动之间相互平等地协作,每个人都要参加劳动,人们自愿、自由地结成共同的劳动集体。协作社制度的基层组织、基本单元是“法朗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他反对大私有制,主张股份合作制;在分配制度上,他主张按比例分配(均衡原则),同时必须完善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不至于出现一无所有的赤贫阶级;关于商业,他主张实行法朗吉集体经营制,以避免商人盘剥和不劳而获;关于消费制度,和谐社会的消费是“以生产者的福利为基础的”②,要“保证人人都能得到无限的利益和充分的享受”,必须实行集体消费制。但傅立叶反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认为那将妨害人们情欲的满足,强调人们“如果有一种欲望受到阻碍,肉体或灵魂便会感到痛苦”③。显然,傅立叶的协作社讲求全体社员共同劳动、共同获利、利益均沾、成果共享,避免无偿剥削,预防出现一无所有者被迫受人剥削,他认为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

劳动自由和劳动享受: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对于傅立叶来说,劳动不仅是人类积累财富、获取生存、满足诸多情欲最基础的活动和最重要的手段,而且劳动本身也是人所固有的情欲,劳动是每个人天生的需要和爱好,不劳而获实际上是违背人性、湮灭情欲的。而在文明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各种情欲都受到压抑,劳动者不得不为生存、养家糊口而终生困陷于一种自己并不爱好的工作,旧式分工中的劳动反而变成了令人厌恶的、甚至有损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不利于劳动者多方面发展的活动。很多人都因此向往不劳而获,富裕阶级大都游手好闲、鄙视劳动。

和谐社会将根本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义务和谋生手段,劳动成了“最主要的天赋人权”,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有权获得长久的、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而不致失业,并因此获得劳动收入而不致一无所有被迫接受剥削;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是分配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劳动者“能随意从事任何工作”,劳动成为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了一种和生命情欲融为一体的享乐活动;人们劳动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但它不再是为了争取私利而进行的恶性竞争,而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劳动热情、满足创造情欲而开展的友好劳动竞赛,它可以极大地促进人们劳动创造性的发挥,使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得到极大丰富。

傅立叶的劳动思想是很丰富的,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色彩。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异化劳动向自由自觉的活动转化、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要思想,与傅立叶的劳动成为生活享受、人生乐趣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人类走向和谐社会不能忽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成为人类展现自我的享受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无疑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

人口平衡、性别和谐和家庭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

傅立叶认为,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诸如人口平衡、性别和谐和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容。

所谓人口平衡是指社会消费者人数与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财富总量相适宜。保持人口平衡需要根据生产力水平、物质财富总量来控制人口增长,和谐社会必须“把人口数目限制到与衣食生计相称”④,如果人口数量超过了财富总量和生产力水平,必然有人陷入贫困,人们必然因为生存而争斗,和谐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所谓性别和谐,主要是男女平等,如果男女不平等,就谈不上社会进步与社会和谐。傅立叶说:“一切生活灾难,如蒙昧制、野蛮制、文明制都只能有一个轴心即奴役妇女。而社会幸福之源泉,除了逐步解放妇女以外,没有别的轴心,也没有别的指南针。”⑤恩格斯后来高度赞誉了傅立叶的这一思想。解放妇女最主要的是实现男女平等。傅立叶认为,首先要给予女性以同样的劳动权,妇女不应该局限在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她们同样享有自由选择劳动的权力;其次,必须在法朗吉中设立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集体负责家务劳动,把家务劳动从家庭中转移出来,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再次,必须提倡新式婚姻,婚姻应建立在两性平等、真诚相爱、自由自愿的基础上。

在强调性别和谐、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傅立叶提出了家庭和谐思想。社会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家庭组成,在法朗吉中虽然家庭的一些功能比如家务劳动、教育子女被一些集体组织所取代,但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对于社会和谐仍然是基本的。实现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实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和妇女从旧式分工所形成的繁重家务中解放出来。

傅立叶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可贵的和谐思想。诸如,傅立叶强调和谐社会要尊重自然,不能肆意破坏自然,因为自然环境变化必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影响人们情欲的满足,进而导致社会不和谐。傅立叶还强调人自身的和谐,就是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基础上的身心和谐,他认为健康比财富更重要,保持健康的方法主要是“卫生的平衡”,实行顺其自然的作息制度和劳动多样化,使身体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心理健康、心理和谐的关键在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人格修养,养成宽容、谦逊、诚恳待人、心平气和的好习惯。这里涉及到教育的重要性。傅立叶特别重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育和身心和谐中的重要性,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⑥,强调要把教育和生产劳动、集体生活结合起来,以培养身心健康、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傅立叶特别反感政治强权和政治特权,认为它们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破坏力量,主张和谐社会不应该有国家权力机构,而应该实行全民自治,实行高度的民主自治,他所设想的法朗吉只设立共同事务管理委员会,不设国家权力机关。

评议

综上所述,傅立叶的和谐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既有自己较为抽象的哲理基础,也有许多具体而微的内容设计,举凡人性、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制度设计乃至男女关系,都有所涉及。这些认识不但全面而且还有许多既深刻又正确的地方,如他强调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协调以及人们利益需求的极大丰富与满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与根本,这应该对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因为他们明确地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⑦,“‘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⑧物质利益确实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

傅立叶还提出了劳动自由和劳动成为享受以及七种劳动之间相互协调的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了不起的贡献,显示出傅立叶具有常人所难及的长远目光。傅立叶的这一思想成为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以后,马克思把早期异化劳动思想改造为科学的劳动解放思想,认为生产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⑨。这无疑是对傅立叶劳动自由、劳动成为享受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傅立叶关于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思想,同样是合理的。恩格斯曾经高度赞扬傅立叶的这个观点,并强调傅立叶指出的“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⑩非常合理。

更重要的是,傅立叶的上述和谐思想,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理应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比如他对经济利益的重视,提醒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不上和谐社会的实现;他对劳动解放的重视,对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劳资矛盾日益凸显、劳工问题越来越重要的当今中国,具有重要的警醒意义:我们要逐步改善劳资关系和劳动环境,高扬劳工的社会主体地位,这显然应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价值旨归;他对男女平等、性别平衡的强调,对当前的中国尤具现实意义,中国性别失衡已经成为很突出的社会问题,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实现。另外,和谐社会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来解决利益的外部冲突;和谐社会需要劳动者提高综合素质,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解决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与健康—这实际上可以视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不过,傅立叶毕竟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和谐思想因此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比如作为他全部和谐思想理论基石的“情欲引力论”,实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形而上臆断,他的历史观实则是唯心史观;傅立叶因此看不到公有制在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消除阶级差别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他亦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和消灭私有财产,也不主张消灭阶级差别,只要求缓和阶级矛盾,并因而反对社会革命;他所谓的制度设计因此是非常保守的改良主义,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思想,充满小资产阶级味道;傅立叶在国家和政治问题上,主张绝对民主,具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倾向,看不到无产阶级专政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它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此,傅立叶所提出的很多和谐设计,由于缺乏科学的历史观指导,只能成为空想性的美好奢愿。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部)

【注释】

①②⑤[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60页,第121页,第71页。

③[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25页。

④⑥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13页,第2页,第8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03页。

⑨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4页,第411~412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和谐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