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苍
一、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试题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重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内容也就成为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永恒主题。另外求稳求新,侧重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准确分析地理试题,才能得出最佳的答案。
二、怎样进行地理试题分析
(一)从考试内容呈现方面分析
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1)地域性:地理事物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2)综合性: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统一体,要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衍生出两个重要的地理分析方法(1)构成要素分析法,(2)影响(区位)因素分析法。
(二)从考查能力要求上分析
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命题思路表现在:(1)地理原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2)以时间为线索,考查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注重对区域地理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分析方法
(一)备考策略
1.依托教材,不拘于教材
教材只是学习的素材,只能提供案例。事实上生活中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素材来源,如报纸、网络上传播的。
2.突出主干知识,把握复习重点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把握主要地理要素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把握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与人的关系。
3.突出地图能力
复习备考时要以地图作为载体,把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依托地图来解决。同时,突出综合性,不讲究知识覆盖面。
4.突出有用地理知识的考查,重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1.读、画先行——“思维描图法”
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画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
2.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3.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画、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
(三)归纳知识结构,注意解题技巧
1.梳理知识细化归纳,强化读图
以前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知识总结归纳,总结知识点、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可按内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各地理要素间的关联,融会贯通,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中考涉及的地理区域读图较多,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强对区域读图的练习,要下工夫找准攻破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口。
2.加强做题训练,注意解题技巧
地理分值少,训练时间不够,利用范例备考,做题要精选。学生要着重注意老师课上提到的重要问题、专题。老师课上做过的专题总结,学生课下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对做题的准确度和答题思路都要有严格的要求,避免侥幸心理。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