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德 白燕
摘 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班集体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延续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升班集体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助于学生发挥潜能,勤奋进取,不断进步。
关键词: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班级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足以让班级超越其他班级的精神力,包含学生对所处集体的认同感、在集体中的归属感、拼搏奋斗的目标感、乐于承担的责任感、集体中收获的成就感以及集体至上的荣誉感。
一、建立认同感,寻找归属感
一个新集体的创建,首先需要建立的是大家的认同感。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也就是他对班集体的认可。认同感是形成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助燃剂”,是形成班集体和谐人际关系的“助推器”,是实现高效教学、文明育人的“润滑剂”。要让学生对班级有认同感,以班为家,就必须让学生在班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什么是归属感?它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班集体的成员并对班级产生一种寄托感。良好的班级归属感有利于学生正确行为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老师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班级工作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班级每位成员才会愿意留在这个班级,为这个班级贡献自己无穷的力量,班级的发展才有生命的活力与收获的希望。
二、树立目标感,强化责任感
班级奋斗目标是全班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全班统一认识和行动的纲领。倘若班主任老师加入其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这无声的榜样必定有利于学生尽早确立目标意识。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通过设立班集体的探索目标,激励学生确立明确的奋斗方向,唤起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奋斗的欲望,使学生在完成目标后获得探索的快乐,也唤醒他们心里的自豪感、自尊感和自信感。因此目标是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学习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动力源泉。通过设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还能促使学生将对集体的感情上升为对集体的责任,有助于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形成。
目标应该包括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确立奋斗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班集体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并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才能产生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它为中心,使大家感到目标不是空的,而是与日常的学习、工作、活动密切联系的。同时,还要经常用它来检查督促班级的各项工作,使之真正成为推动班集体建设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实现奋斗目标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它的渐进性,即一个近景目标实现之后,经过认真总结,及时根据中、远景目标提出新的近景目标,使之成为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挖掘成就感,播种荣誉感
是否能够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一个班主任成功与否的关键,班主任绝不能吝惜赞赏和激励的语言。当某个学生取得进步时,老师要不加掩饰地大力表扬和激励;当某个学生一个善意的举动映入眼帘时,老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当集体取得进步和获得表彰时,老师更应该表扬和赞赏所有同学。正是这些小小的成就感不断创造着充满激励的班级文化正能量,引导学生向更高处迈进。在教育教学中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别,制订出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增强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同时,创设多种条件,开辟多种途径,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就”的机会,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机会,可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此外,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实现成就感的迁移。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会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形成一种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走向并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且有效的约束力量,它会使每一位学生感
到做了损害集体荣誉的事是一种耻辱,促使他们为维护集体利益和服从集体需要而努力弥补自己的弱点或缺点。同时,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又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它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格,促使学生的思想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加上智慧的管理引导,班集体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提升,优秀的班集体才有可能扎根成长。
参考文献:
李易萍.班级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要点[J].教学与管理,2007(2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