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案例一】请放下你的“架子”!
那是2010年4月2日早晨第一节课发生的事。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面带笑容走进了教室,随手关上了教室的门,准备上课。可接下来却发生了让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学生强烈反对我把门关上,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第一,今天天气凉爽,没必要把前后的门都打开,可以把窗户全部打开,透透风。第二,楼道隔音效果差,讲课时班级彼此之间会干扰。第三,斜对面的班级门也开着,你们一抬眼就能看到对方,会分散你们的注意力。但学生毫不领情,理由比我还充分:第一,关上门我们会感到燥热,会感到乏困,甚至还会睡觉。第二,开门上课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这习惯已经有三年了,我们难以改正。(这班学生我才接替上课不到一周。)第三,我们的班主任让我们开着门,说是有助于透风,有助于防震。呵呵,一个个理由倒还充分,但我绝不能让道,我要坚决维护师道尊严。于是我憋着一肚子的气,带着许多学生的不悦,关上了教室的门。刚开口讲了不到两句话,突然教室的门又开了,一个女孩在推开门之后已经进到班门口才低声地打了声报告。当时我正窝着这一肚子的火,于是我就声色俱厉地责骂这个女生没礼貌:不应该上课迟到;更不应该先推门后打报告。谁知当时有好几个学生竟然说:“不要再说了。”“不要影响我们的学习了。”当时我已是怒火冲天了,但我还是忍了下来。因为事态已经对我极其不利,我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一定有它的原委,如果想凭借师道威严震慑下去,学生要么是口服心不服,要么是集体抗议,到那时下不了台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当时只能忍住怒火,极力平静自己的心情,艰难地讲完了这节课。
下课后,我叫来了与这件事有关的几个学生,仔细询问了其中的原委,原来今天早上这个女生胃疼,她是请假到校外买药才来迟的。她在门外打了好几声报告,但因生病,声音太小,我当时又正在与学生争辩,所以没有听到。听了他们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我做错了。也难怪有学生为此打抱不平呢。怎么办?我该怎样去抚慰这颗被伤害了的心?我该怎样正确处理这件事?我知道,逞教师的威风去震慑这些有思想有见解的九零后的孩子们,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对我的意见会更大。此时,我只有放下自己的“架子”,诚恳地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和学生达到心与心之间真诚地交流,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于是,我给学生写了一封道歉信。我要真诚地向学生道歉。
第二天上语文课时,当我把这封信读给学生时,我看见那个昨天被我伤害的女生满眼含着激动的泪水;我看见昨日当堂向我提
意见的那几个学生,竟然向我跷了大拇指;我看见其他学生满脸都是欣喜。那一刻一种幸福与自豪感油然而生。当我读完这封信时,教室里立刻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是对老师的谅解和赞许,更多的却又是对老师的尊敬。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自豪。
【案例评议】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已经犯了错误还知错不改,还想高高在上凭借自己的威风震慑学生。学生不仅不会买你的账,而且还会与你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这时你只要放下“架子”来,放下虚荣心来,及时地反思自己,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你就一定会赢的学生对你的谅解和尊重。你就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案例二】孩子,你为什么不来我家玩耍?
这事发生在我家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那天,吃午饭时,我问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最近,怎么不见李××来咱家玩耍呢?”儿子一脸神秘地说:“妈妈,李××偷了他妈妈一百元钱,他妈妈告诉了老师,老师让大家要小心,要防范。他妈妈还警告他不要到朋友家去玩。他可是一个小偷。”儿子说这话时一脸笑嘻嘻的样子。这时在一旁的婆婆插嘴了:“他妈妈也真是的,孩子做错了事说说也就得了,何必要告到老师那儿,还不让孩子到朋友家去玩。”这朴实的话语竟然在刹那间震撼了我的心,我不由地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是何等的短浅粗鲁,甚至是一种悲哀。
【案例评议】是啊!这个孩子是做错了,儿子说他偷了妈妈一百元钱只为了买几个好看的溜溜球。可事情竟然演变成限制孩子人身自由。李××是一个只有八岁大的可爱的小男孩,经常到我家来玩耍,和我的儿子关系挺好,一张白白净净的脸上总是挂着天真烂漫的笑容。我家连一针一线都没有丢过,我坚信他是没有这个坏毛病的。这次也许是他看到其他孩子都有溜溜球玩耍,而自己没有,却又不敢跟妈妈要,才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可这位妈妈采取的办法是:先揍儿子一顿,再向老师告状,最后下达封锁令。这一系列的做法是何等错误啊!先不要说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只是皮肉之痛,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心灵造成的伤害。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也有和大人一样的自尊心。可这颗自尊心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我们大人伤害了。这里面不仅有我们的家长还有我们的老师。是的,家长或许不懂教育,没有教育经验,可我们的教师呢?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却干着外行人的事。我们的教师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和家长一同找一找学生犯错的原因?为什么不能语重心长地对学生批评教育?为什么不能在平时就对学生多做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为什不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爱心,多一分理解和耐心?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这件事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做教师的犯错误时,我们要放下“架子”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这样做才会赢得学生的谅解和尊重,才会使学生喜欢我们。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多一份尊重和爱心;少一分粗暴和急躁。“润物细无声”,在谆谆教导中,在循循善诱中,学生自然会认识到错误,会改正错误,健康成长。我们也会使学生更喜欢我们。
参考文献:
朱昕琪.班主任工作心得:生活是最好的教材[J].现代阅读,2013(22).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