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益众
摘 要: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何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健全招投标制度,严格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四项重要环节。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78-01
一、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人的行为是受人的理念意识所支配的,有什么样的理念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工程质量。所以,要建设优质工程和合格工程,首先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是百年大计,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只许搞好,不许搞坏。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教育,牢固树立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近几年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建筑物坍塌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事实表明,工程质量事故涉及工程建设全过程,从立项、报批、招标、设计、施工、验收,牵涉到工程主体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其中有某个环节、某个单位工作不到位,都可以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所以,抓工程质量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从严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众多,特别是中小建筑公司,资质良莠不齐,过度竞争的现象比较突出,过度竞争的结果是带来低价中标。工程建设中是层层承包,层层渔利,承包商不作亏本生意,那么,偷工减料成了必然选择,一些地方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选择建筑施工单位,第一,坚持资质,特别是面对中小建筑企业,资质条件更为重要;第二,要重视建筑公司已建工程的质量评价,看有没有劣质工程的历史纪录;第三,严禁层层承包,否则,工程質量就难以保证。
二、坚持用企业资质保工程质量,严禁低资质、无资质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
坚持工程等级同施工单位的资质相对称,用施工单位的资质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的资质包含技术设备、技术人才、工程绩效、施工单位口碑、社会声誉。严格把关,严防低资质、无资质单位进入建筑承包市场。否则,将为工程质量管理埋下重大隐患。低资质、无资质建筑单位,不懂得坚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其设备、技术、人才都及不到工程质量要求,也没有坚持高质量的工程实践,群众口碑和社会声誉也无从谈起。让这样的建筑单位进入工程施工,势必造成质量问题。实践表明,优质工程和合格工程是由有相应资质的建筑企业干出来的。实践再次证明,有什么样的建筑公司,就有什么样的建筑,有什么样施工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工程质量。所以,工程质量质量和施工单位的资质,必须坚持“门当户对”。
三、招投标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目前招投标中竞争激烈,承包商如果在竞争中拿不到项目,中不了标,就没有利润可言;如果低价中标,势必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在竞争激烈条件下,很难使中标价恰到好处,往往会出现低价中标的现象。在低价中标情况下,对多数建筑企业来说不会做赔本生意,往往从工、料问题上做文章,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
招投标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该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是违规操作。对工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或者明招暗定,不按规定程序和规定方式开标,这些都属违规操作,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四、强化施工全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
1.编制施工方案,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面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面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工程和工程的质量进行观察、检测,收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切实加强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
4.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5.严格执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三方面都有一个理念转变的过程,各自要找准位置,切实负责。
参考文献:
[1] 毕星.项目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尹留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J].四川建筑,2006(9)
[3] 李祥申.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中州建设,2006(2)
(作者单位:中厦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