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油茶优良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2015-09-08 10:22陈步先简丽华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优良品种新罗龙岩

陈步先, 陈 燕, 简丽华

(1.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000;2.连城县林业局,福建 连城 366200)

龙岩市油茶优良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陈步先1, 陈 燕2, 简丽华1

(1.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000;2.连城县林业局,福建 连城 366200)

为筛选出适宜在龙岩地区生长的油茶优良品种,分别对新罗、上杭、长汀等地引种的30个油茶品种进行2 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0个油茶品种初期生长表现良好,各品种间地径、树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红山1号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42 cm;新罗2号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01.5 cm;闽43号、赣9号2个品种在龙岩地区生长较好,适应性强,初期表现优秀,有望作为龙岩地区油茶栽植的主推品种。

油茶; 引种; 龙岩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质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我国现有油茶林近400万hm2,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闽、湘、赣、桂、浙等15个省400多个县[1]。油茶品种繁杂,劣种较多,导致产量不高,出油率较低[1-2]。如何提高油茶的种质质量及茶油产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2]。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油茶的选优工作,目前已培育出近百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与优良家系[3]。

龙岩地区油茶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汀、连城、漳平、新罗等地均有油茶林分布。近年来,龙岩油茶种植发展迅速,油茶产业对良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缺乏对优良品种引进的投入与研究,若盲目引进新品种,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4-6]。龙岩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12年引进全国主要油茶产区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龙岩市栽培的优良品种,提高当地油茶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研究以龙岩市新罗区、上杭县、长汀县3个地点为试验地。新罗区试验地位于东新村东宝山,北纬24°47′,东经116°52′,海拔5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6-20 ℃,年平均降水量1 500-1 900 mm,年平均无霜期290-310 d,西南坡向,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较深厚,立地条件较好。上杭县试验地位于太拔镇太拔村,北纬24°59′,东经116°59′,海拔4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8-21 ℃,年平均降水量1 700-2 000 mm,年平均无霜期280-310 d,南坡坡向,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长汀县试验地位于策武乡南坑村,北纬25°42′,东经116°19′,海拔5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7-19 ℃,年均降水量1 700-1 800 mm,年均无霜期240-260 d,东南坡向,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

1.2 试验材料

参试的油茶优良品种包括河田1号、河田2号、红山1号、红山2号、红山3号、武平1号、武平2号、漳平1号、漳平2号、上杭1号、上杭2号、新罗1号、新罗2号、闽43号、闽48号、闽60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长林53号、赣1号、赣2号、赣3号、赣4号、赣5号、赣6号、赣7号、赣8号、赣9号等。

1.3 试验方法

造林前1年对3个试验地进行水平带状整地。于2012年3月定植,株行距2 m×3 m,挖穴规格60 cm×40 cm×40 cm,每个品种栽植4株为1个小区,以农家肥和磷肥作为基肥。苗木定植后,采用常规管理,即每年全面除草1次,每年春季施肥1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10次。

造林当年进行油茶优良品种成活率调查,2013年3月对死株进行补植。2014年12月调查油茶引种2 a后的生长情况,测定油茶地径、树高。

1.4 数据处理

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量分析

生长量差异水平可直接反映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水平,是直观反映品种优劣的外部特征。生长量指标是确定品种产量高低的重要基础指标之一。各参试品种生长量分析结果见表1、2。由表1、2可知,各品种间、各地点间及品种与地点相互作用下的生长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引进优良品种对提高单株产量,促进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表1 龙岩油茶参试品种地径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品种主要生长量指标差异程度,对30个参试品种的地径、树高生长量进行LSD法多重比较(表3、4)。结果表明:红山1号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42 cm,与河田2号、红山3号、上杭2号、新罗2号、闽43号、赣3号、赣9号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河田2号、红山3号、上杭2号、新罗2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新罗2号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01.5 cm,与河田2号、红山1号、红山2号、红山3号、漳平1号、上杭1号、上杭2号、新罗1号、闽43号、闽48号、长林3号、长林4号、赣1号、赣3号、赣4号、赣7号、赣9号之间无极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河田2号、红山2号、红山3号、漳平1号、上杭1号、闽43号、闽48号、长林4号、赣1号、赣3号、赣4号、赣9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地径、树高分析可知,河田2号、红山1号、红山3号、上杭2号、新罗2号、闽43号、赣3号、赣9号等8个品种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均较大,同其他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试验区生长迅速,能较快形成高产树形。

表2 龙岩油茶参试品种树高方差分析

表3 龙岩油茶参试品种地径显著性多重比较1)

1)同列数值后附不同大、小写字母者分别表示差异达0.01、0.05显著水平。

表4 龙岩油茶参试品种树高显著性多重比较1)

1)同列数值后附不同大、小写字母者分别表示差异达0.01、0.05显著水平。

2.2 稳定性分析

对30个参试品种的地径、树高进行稳定性分析(表5、6),评价等级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不好”,共5个等级。在地径生长方面,能在3个试验地点都适应,并且评价等级达到较好以上的有:红山2号、武平1号、闽43号、赣1号、赣4号、赣7号、赣9号等7个品种;在树高生长方面,能在3个试验地点都适应,并且评价等级达到较好以上的有:红山2号、武平1号、武平2号、闽43号、赣1号、赣9号等6个品种。综合地径、树高分析得出,在品种稳定性方面,红山2号、武平1号、闽43号、赣1号、赣9号等5个品种表现较好。

表5 龙岩油茶参试品种地径稳定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前人研究表明,不同油茶品种在不同地点常表现出显著差异[7],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明显[8]。本研究发现,所引种的30个油茶优良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生长初期地径、树高差异极显著,这与严邦祥等[9]的研究结果类似。在引种初期,油茶地径、树高的生长量常作为早期引种表现的依据,也是油茶优良品种筛选主要参考指标[10]。本文通过对30个油茶品种的地径、树高综合分析得出:闽43号、赣9号2个品种在龙岩地区的适应性强,生长好,表现优秀,有望作为主推品种栽植;河田2号、红山1号、红山2号、红山3号、武平1号、上杭2号、新罗2号、赣1号、赣3号等9个品种适应性较强,生长好,表现次之,可作为配栽品种。

表6 龙岩油茶参试品种树高稳定性分析

[1] 姚克平.油茶优良品系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5(6):8-10.

[2] 彭云金,鲍克辉,周伟国,等.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0(2):33-35,47.

[3] 李建荣,范振富,姚克平,等.油茶优良品系引种栽培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3):20-22.

[4] 奚如春,邓小梅.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J].经济林研究,2005,23(1):83-87.

[5] 何小艳,汪祥顺,胡小菱,等.安徽省绩溪油茶选优初报[J].经济林研究,2012,30(4):151-154.

[6] 王艳芹,徐洲,王述贵,等.油茶优树筛选与资源利用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0(4):434-438.

[7] 乔迺妮,陈益元.油茶引种研究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4):24-26.

[8] 张平安,孙凡.油茶高产无性系生长特性及稳定性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4):12-17.

[9] 严邦祥,周林明,刘日林,等.油茶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4):57-60.

[10] 杨伟波,付登强,陈良秋,等.海南地区引种试种亚热带油茶优良品种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63-65.

(责任编辑:张云燕)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theCamelliain Longyan

CHEN Bu-xian1, CHEN Yan2, JIAN Li-hua1

(1.Longyan Forestry Science Institute, Longyan, Fujian 364000, China; 2.Liancheng Forestry Bureau, Liancheng, Fujian 366200, China)

To select appropriate fineCamelliavarieties growing in Longyan region, 2 years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or 30 varieties ofCamelliarespectively introduced in Xinluo, Shanghang and Chang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th of ground diameter and tree height perform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varieties, and Hongshan No.1 displayed the maximum ground diameter growth (1.42 cm), Xinluo No.2 displayed the maximum tree height growth (101.5 cm). Min No.43 and Gan No.9 exibited high adaptability and were expected to be the dominantCamelliavarieties in Longyan.

Camellia;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Longyan

2015-05-22

福建省龙岩市老科协基金项目。

陈步先(1985-),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及苗木栽培。Email:82273237@qq.com。

S722.7

A

1673-0925(2015)03-0173-05

10.13321/j.cnki.subtrop.agric.res.2015.03.007

猜你喜欢
优良品种新罗龙岩
爱情只有悬念
爱情只有悬念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探究玉米优良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
天安新罗舒泰酒店正式开业
三棱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于新罗县几个问题的考证
水稻育苗关键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