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罗县几个问题的考证

2014-11-14 08:17董立功
闽台文化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长汀新罗闽西

董立功

(厦门大学 历史系,福建 厦门361021)

关于新罗县几个问题的考证

董立功

(厦门大学 历史系,福建 厦门361021)

太康三年(282),西晋王朝在福建设置新罗县,这是中原王朝在闽西地区设置的第一个县。新罗县在刘宋泰始四年(468)被撤销。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王朝在福建设置汀州,下辖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天宝元年(742),唐新罗县改龙岩县。从此,新罗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今天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九洲村,曾一度是唐代汀州州治和长汀县治所在地。

新罗县;设置;龙岩县;长汀村

新罗县是西晋王朝于太康三年(282)在闽西地区设置的第一个县。关于新罗县,显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界搞清楚。如新罗县的置县时间、置县地点等,新罗县为何一度在史籍中消失?史书中的“新罗”与“杂罗”究竟是不是同一个地名?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方面要寄希望于新的考古发现,另一方面,就必须对史书和地方志的相关记载进行认真、系统的梳理。

一、晋置新罗县时间考

一个地区行政建置设置的基础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口。在人口稀少的闽西,行政建置数量与人口数量成正相关。据嘉靖《龙溪县志》卷之一记载:

景耀三年,吴置建安郡,领东安等九县。据《八闽通志》(明弘治刻本)卷之一载:

本府,晋太康三年,分建安郡,置晋安郡,又立新罗县(汀州始基于此)以属。可见,吴国的建安郡早在景耀三年(260)就已设立。但22年后的太康三年,可能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原有的行政建置已无法满足治理的需要,于是从建安郡中分出一部分另置晋安郡,并设立了新罗县作为其附属。

《八闽通志》认为晋置新罗县的时间为太康三年,但关于晋置新罗县时间的说法却不止这一种。通过梳理《晋书》、《八闽通志》、《临汀志》等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一共有三种观点。1、观点一:太康元年(280)据《晋书·地理志上》载:

晋武帝太康元年,既平孙氏,凡增置郡国二十有三,荣阳、上洛、……晋安、……南平。2、观点二:晋太康三年

据《八闽通志》(明弘治刻本)卷之一载:

本府,晋太康三年,分建安郡,置晋安郡,又立新罗县(汀州始基于此)以属。据《晋书·地理志第五》载:

晋安郡,太康三年置。统县八,户四千三百。原丰、新罗、宛平、同安、候官、罗江、晋安、温麻。

3、观点三:东汉永和三年(138)据《临汀志》载:

后汉永和三年,分建安置晋安郡,领县八,其一为新罗,而汀基于此。唐志云:“汀州治新罗。”

上述三种观点,以东汉永和三年说为最早。闽西地方学者熊寒江在其《古新罗考》一文中即持此观点。熊寒江在考察了《临汀志辑稿》一书后认为:“新罗县在东汉顺帝永和三年(138年)就建置了,这样也就把闽西出现地方行政建置的时间,向前推了144年。”

令人不解的是,《晋书·地理志》对于晋置新罗县的时间存在太康元年、太康三年两种说法,即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现象。翻检方志,笔者发现支持太康三年说的更多一些。至于《临汀志》中提到的永和三年说,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三:

1、永和三年置晋安郡一事在《后汉书》中无任何记载,于情于理不通。

2、《临汀志》现已无单行刊本,现有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中难免错漏。

3、晋安郡的成立不可能早于太康三年,这在《晋太康三年地记》一书中也可得到印证。《晋太康三年地记》中有关于“建安郡”的相关记载,却无新设立的“晋安郡”的记载。在《晋太康三年地记》中,有如下记载:

建安郡有建阳县,……建安郡有将乐县。而持太康三年说的志书则不胜枚举。如弘治《八闽通志》,嘉靖《汀州府志》、道光《漳平县志》、光绪《长汀县志》,均认为晋置新罗县的时间为太康三年。郭启熹在所著《闽西族群发展史》也认为置县时间为太康三年

综上,笔者认为:晋置新罗县的时间为太康三年。

二、晋置新罗县地点考

城市选址研究是研究一座城市起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基础和前提。晋新罗县设置距今已1700余年历史,其间城址几经变更,给考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研究主要从地理环境角度考虑,分析的因素一般包括:城址所在的自然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地貌)、交通路线、经济条件,有时还考虑政治环境及其它历史人文条件(如国都的转移)等。

据《尚书·禹贡》记载,闽西在夏商时期属九州岛之一的扬州。据《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闽西在西周时期属“七闽”地,战国时期为越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划分为36郡,闽西属闽中郡。因为闽西多山,长期人烟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在三国前,中原王朝尚未专门在闽西设立行政建置也就在情理之中。直到西晋末年,随着中原战乱,衣冠南渡,晋王朝的京师从洛阳迁到建业,统治重心南移,闽西无行政建置的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八闽通志》和《闽书》虽然都谈及了唐代时汀州府搬迁过几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却对西晋时新罗县的具体位置语焉不详。《八闽通志》成书于明弘治二年(1489),《闽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距晋设置新罗县的太康三年已过去了一千多年,城址失考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通过梳理史料,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据道光《龙岩州志》卷一载:

唐开元二十四年(复置新罗县),开福、抚二州山峒置汀州,新罗隶焉。龙岩本新罗县之苦草镇,后于此置县,盖州治徙长汀,县治亦徙,而县名仍晋旧也(按:晋新罗县治在长汀县境,唐新罗县即今本州治)。天宝元年,改新罗为龙岩,以城东有龙岩洞,故名。

龙岩县直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才改龙岩州,道光《龙岩州志》卷十六载:

龙岩,古新罗地。初隶漳为县,雍正甲寅岁改州。又据民国《龙岩县志》卷一载:

唐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领县三(长汀、黄连),其一曰新罗(亦开山洞新置者),县名虽同晋旧,而县境实与晋异。盖晋新罗县治长汀县境内,唐新罗县则为今本境治所,本境立县始于此。天宝元年,改新罗县为龙岩县,以城东有龙岩洞,故名。

可见,唐开元二十四年(736)设置的新罗县,与晋太康三年设置的新罗县并不相同,属“亦开山洞新置者”。到了天宝元年(742),唐新罗县被改名为龙岩县。由此我们得出结论:

1、唐新罗县与晋新罗县只是名称相同,辖境并不相同。

2、唐新罗县治与晋新罗县治地点也不一样,晋新罗故城位于后来的长汀县境内,而唐代的新罗县城则位于后来的龙岩县境内。

3、唐新罗县同时也是清代龙岩州治之所在。

弘治《八闽通志》、嘉靖《汀州府志》中的相关记载进一步证实了晋新罗故城位于唐长汀县境内这一点。据弘治《八闽通志》卷之一记载:

长汀县,附郭,本晋新罗县地,属晋安郡。唐开元二十四年,于新罗故城东置长汀县,为汀州治所。后复随州迁长汀村,又迁东坊口。大历四年,又迁白石乡。宋又迁衣锦乡。元仍旧,国朝因之。

由上可知,唐开元二十四年置的汀州和长汀县地处一城,初治均位于晋新罗故城东,后来又一起迁到了长汀村。唐长汀县治虽然多次搬迁,但县境应该没太大的变化。所以,晋新罗县治位于唐长汀县境内。

据光绪《长汀县志》转引曹学佺《一统名胜志》中的内容如下:

新罗故城,在今上杭县东北五十里。

值得注意的是,晋新罗县的管辖范围也远大于唐新罗县,其范围大约相当于开元二十四年后的整个汀州。据乾隆《长汀县志》卷之三载:

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峒置汀州,福州长史唐循忠招诱逃户三千余置郡。出旧志。领长汀、黄连、龙岩三县,而长汀实附于州(三县俱晋新罗地)。

光绪时重修《长汀县志》,人们意识到上杭县北的“旧州”就是唐所置汀州的位置,而上杭县东北的“旧县”,可能就是唐所置新罗县的位置。所以光绪《长汀县志》卷之九记载:

新罗城,旧志:在府境,晋时建。唐于此置汀州。《寰宇记》:开元末,孙奉先为新罗县令,即今府治。按: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龙岩县,先置在汀州界新罗口,名新罗县,属汀州。天宝元年,改为龙岩县。大历十二年,改隶漳州。据此,则唐之新罗县自在汀州界新罗口,而非晋新罗故城也。曰:先置似有后迁之事,今上杭县北有地名旧州,当即唐初置州所治。而晋新罗故城又在其西。上杭县东北有地名旧县,其唐之新罗县旧治欤若?今之龙岩州,乃晋新罗县苦草镇地也。

综上可知,晋新罗县治位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后的长汀县境内,而唐开元二十四年置的汀州和长汀县地处一城,且初治均位于晋新罗故城东。只是后来由于搬迁到长汀村等地,才和晋新罗故城越来越远。到了天宝元年,干脆连名字都改掉了,成了龙岩县。

现代也有学者对晋新罗故城的位置进行考证。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幹先生其所著的《福建史稿》中说:“汀州初建时,州治在晋新罗县故址,今名旧州。”如果朱先生的结论正确,则现在的九洲村既是晋新罗故城所在地,也是唐代汀州所在地。事实上,朱先生的结论只对了一半。因为唐代汀州和长汀县最初的位置确实在晋新罗县东,但后来又搬到了长汀村。长汀村才是后来的“旧州”,即现在上杭县临城镇的“九洲村”。

三、新罗县为何一度消失?

东晋灭亡后,福建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隋等朝代更迭,但新罗县在史书中曾一度销声匿迹。原来,新罗县在刘宋时已被罢废。据光绪《长汀县志》卷之一载:

新罗虽设于晋,其地实统今之汀州、龙岩。刘宋至隋县废不置。其中未辟之土甚多,至唐尚称山峒。则李唐以前,其分析合并实有不得,以论全闽者概之也。

刘宋时与新罗县同时被罢废的还有宛平和同安,据民国《龙岩县志》卷一载:

晋太康三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领县八:曰原丰、曰宛平、曰同安、曰侯官、曰晋安、曰罗江、曰温麻、曰新罗。岩地乃新罗县之苦草镇也。宋时改晋安为晋平,寻复故,领县五:曰侯官、曰原丰、曰晋安、曰罗江、曰温麻,而新罗、宛平、同安皆罢废。梁天监间,置龙溪县,兹地当为其属土。(据旧志云。然惟梁误作隋,兹为改正。又考《旧唐书地理志》:龙岩开元三十四年开山洞置,而不云析龙溪县置,则属龙溪之说又似未尽可据,姑存备考。)

关于新罗县被撤销一事,《闽书》中也有记载,并记录下了撤销的具体时间为泰始四年(468年)。据《闽书》卷之一载:

泰始四年,改晋安为晋平,省新罗、宛平、同安三县。晋新罗县于刘宋泰始四年(468)撤,再次建县则是唐开元二十四年。仅六年后,即天宝元年,唐新罗县改龙岩县。从此,新罗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民国《龙岩县志》卷一载:

唐开元二十四年,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领县三(长汀、黄连),其一曰新罗(亦开山洞新置者),县名虽同晋旧,而县境实与晋异。盖晋新罗县治长汀县境内,唐新罗县则为今本境治所,本境立县始于此。天宝元年,改新罗县为龙岩县,以城东有龙岩洞,故名。

四、是“新罗”还是“杂罗”?

民国《龙岩县志》卷之一载:

新罗,一作杂罗。《元和郡县志》、《唐会要》、《太平寰宇记》纷纭歧出,殆形误也。盖县名实袭《晋旧》。《晋书·地理志》凿凿可据。《八闽通志》、本邑志乘均作新罗,最确,今从之。民国《上杭县志》也持类似观点,认为“杂罗”是“新罗”之误。其卷之二载:

民国新修《龙岩县志》不以汀州旧治新罗为然。据《太平寰宇记》:州初置在杂罗,大历十四年,移理长汀白石村。若岩为州治,不应于州治未徙之先割属漳州。不知李承昭奏请在大历四年。非十四年因州治已徙,故龙岩不久即改隶漳州。且《寰宇记》杂罗亦即新罗之误,又误增十字以是考求,则汀州非原治长汀可知矣。

从上世纪末开始,不断有学者就“新罗”与“杂罗”问题撰文进行讨论。刘可明在《福建史志》1999年第4期上发表的《对龙岩古代县名的考证》一文认为,龙岩建县时,县名不是“新罗”而是“杂罗”。张东民则持不同观点,他撰写了《“杂罗县”说并非史实》一文对“杂罗县”说进行反驳。郭义山在《新罗与杂罗》一文中反而认为“新罗”系“杂罗”之误。此后,张炳钦又撰写《在中国历史地图上查找新罗、杂罗与龙岩——龙岩县原名再稽考》一文指出,“新罗”为汀州统名,“杂罗”为龙岩专名。但张东民经过考证后认为,“杂罗”系“新罗”之误。

笔者发现,采用“杂罗”说的仅有《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及以此志为根据编纂的民国版《福建通志》和198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而《闽书》、《八闽通志》、嘉靖《汀州府志》、乾隆《上杭县志》、道光《龙岩州志》、光绪《长汀县志》、民国《长汀县志》等均作“新罗”。“杂”字意为“杂乱、混杂、混合”,不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习惯和命名规律。笔者认为,“新罗”说更有说服力。

五、小 结

综上,我们可以对新罗县的情况梳理如下:晋太康三年,西晋王朝在福建设置晋安郡,同时设置新罗县,作为晋安郡的下辖县,这是中原王朝在闽西地区设置的第一个县。新罗县在刘宋泰始四年时被撤销。唐开元二十四年,唐王朝在福建设置汀州,下辖长汀、黄连、新罗三县。唐开元二十四年设置的新罗县境,与晋太康三年设置的新罗县,只是名称相同,辖境并不相同。天宝元年,唐新罗县又被改为龙岩县。从此,新罗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注释:

[1][2]《晋书·地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07页,第462页。

[3]《临汀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页。

[4]熊寒江:《古新罗考》,载《龙岩文史资料》第13辑,龙岩:龙岩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组1986年出版,第35页。

[5][清]毕沅辑:《晋太康三年地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9页。

[6]郭启熹:《闽西族群发展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8~69页。

[7]成一农:《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方法的反思》,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1期。

[8]朱维幹:《福建史稿》(上册),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页。

[9]刘可明:《对龙岩古代县名的考证》,载《福建史志》1999年第4期。

[10]张东民:《“杂罗县”说并非史实》,载《闽西史志》2001年第2期。

[11]载郭义山、张龙泉主编:《闽西掌故》,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17~18页。

[12]张炳钦:《在中国历史地图上查找新罗、杂罗与龙岩——龙岩县原名再稽考》,载《闽西史志》2003年第1期。

[13]张东民:《谈古论今话新罗——兼评“杂罗县”说并非史实》,载《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 李 弢〕

Textual Research on Several Issues abou t X in luo Coun ty

Dong Ligong

In the third year of Taikang(282 AD),the dynasty ofWest Jin established Xinluo County in Fujian,which was the first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 in West Fujian during the reign of Central Plains.Xinluo county was demolished in the fourth year of Liu Song Taishi(468 AD).Imperial court established official residence of Tingzhou,which administered Changting,Huanglian and Xinluo counties in the 24th year of Kaiyuan(736 AD).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742 AD),Xinluo county was named Longyan County.Thereafter,the name of Xinluo stepped out of the history.Nowadays,Jiuzhou Village of Lincheng Town,Shanghang County,Longyan City was the Changting county&seat of government residence of Tingzhou during Tang Dynasty.

Xinluo County,establish;Longyan County,Changting Village

董立功(1980~ ),男,山西闻喜人,厦门大学历史系2011级博士生。

猜你喜欢
长汀新罗闽西
闽西: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
馆藏苏区时期长汀公营工业系列文物赏析
绿色青山就是财富金山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让历史课堂折射生活之光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长征时期闽西红军系列文物故事赏析
罗唐时期的宾贡诗赏析
从内政看统一新罗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