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2015-09-06 00:37卢仙凤
成人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新生代农民工

卢仙凤,陆 璐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a.机电工程系;b.公共管理系,广州 510000)

一、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依照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就达到16 821万人。[1]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背井离乡,投入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大潮当中。至今,农民工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日新月异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规模的不断增大,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代逐渐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同年的6月,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把“新生代农民工”明确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2]

作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独特的群体特征。学界对其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增多,内容主要涉及代际的特征对比、城市融入、就业、职业教育、社会心态等多个方面,体系已日趋成熟。其中,职业能力的提升既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适应的基础,更关系到其往后的融入与发展,所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综观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研究维度: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现状及驱动因素;二是技能培训的模式及内容的选择;三是支持系统(供给主体、政策、经费)的优化;四是国内外经验的对比。这些研究大多以专业技能作为中心进行拓展,更多的着力点在于如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满足其自身需求的技能培训及技能学习环境。

随着国家的产业开始不断地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职业心态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比老一代农民工更为明显的“短工化”,“年龄越小,农民工换工频率越高、一份工作的持续时间越短”并且“变换工作往往跨行业”。[3]他们频繁的工作转换、缺乏目标的职业选择实质上在不断地阻碍之前的技能学习发生迁移,长远来看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规划的重视,培养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以适应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现今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研究不多。最早开始对农民工群体的职业规划现状产生关注的是华中农业大学的郑木溪、郝柱、万江红,2009年他们联合发表的论文《广州市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与小组工作介入的探索》以广州为例对农民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农民工群体的职业规划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其后,有学者陆续启动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年轻群体的职业规划状况。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实证的研究。学者通过问卷调查一个地区或者抽样访谈的方式,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现状、影响因素等(以童宗斌,2011;[4]李勋华,2014[5]为代表);一类是宏观的理论分析。这类研究通过对职业规划理论的梳理,结合现状研究解决策略(以齐秀强,2014[6]为代表);一类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的一个侧面进行研究(以刘青,2011[7]为代表)。而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的研究则是相当匮乏。

绝大部分的人一生中至少能与一个工作或者职业进行互动,这种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经历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个高效而富有成就的职业生涯自然离不开职业规划。国内外都有不同的学者对职业规划下过定义,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尽相同的概括叙述,但是大多都有以下共同点:(1)对自我的分析(性格、兴趣、价值观、技能);(2)对职业环境的全面分析;(3)确立职业生涯的目标;(4)制定实现目标的可行性计划,并时刻做出反馈评估。依据这些共同的特点,笔者将职业规划的概念界定为:个人在对自身内在特点以及外在职业环境的综合分析基础上,确立现实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实施、评估为达到此目标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职业规划能力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这方面研究更是空白,只有袭开国(2008)[8]与刘爱平(2012)[9]以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切入研究职业规划能力的定义及培养。其中,袭开国在其论文中结合职业规划的定义及能力结构的研究提出职业能力的五个因子,其中包括:认识自我能力、认识环境能力、确定目标能力、制定计划能力和反馈修正能力。本研究采用这一分法。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对于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培训都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一般的培训往往集中在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上,以便他们能够迅速掌握生产相关的技能,早日帮助企业创造更多利润。但是随着80、9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大多数时,一味的技能训练显然已经不足以使这些年轻人死心塌地地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对待当下的工作。日以继夜的繁忙工作及培训使得他们根本无法积极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工作持续时间短、频繁变换工作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对于个人来说,学习的技能时刻面临在下一份工作无法使用,需要重新学习的风险;对于企业(或政府)来说,则白白浪费了培训投入。因此,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规划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更为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避免在盲目的工作转换中“两手空空”。经过一定的思考确立下来的职业目标(尽管仍会有所变化)会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们工作、学习和工作转换更具针对性,实际上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2011年就“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开展了相关调查,基于此次调查的分析,课题组认为农民工除了就业出现“短工化”现象之余,同时也有“水平化”的情况出现,即农民工在频繁变换工作之后并未能提高自身的职业地位。[10]其中如“短工化”现象一样,“水平化”现象的背后新生代依然比老一代的比例更高。即使大部分人在转换工作中收入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职业境遇与地位方面未有提高的趋势。

作为年轻的一代,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的“打工为生计”的目标有更为长远的打算,但是因一直缺少职业规划的能力培训,他们普遍规划不清,往往只以工资收入为导向,哪个地方的工资高就去哪里,忽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所以即使在工资收入上有一定的增长,但是缺乏目标的更换工作甚至行业转换到最后依然带来迷茫。因此,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能力,加强其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科学设立职业目标和制定计划能力,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职业规划能力的障碍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始终未得到普及

尽管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这些理念在国内也是近十年才开始兴起,现今的职业规划更多是在职场“白领”及大学生中普及,社会上大多的职业规划培训机构也大多面向职场人士或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所以这种理念的传播只是局限在少数的社会“精英阶层”。对于低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然被认为专业技能的培训才是解决他们生存发展问题的关键,不需要这类无法立刻实现产出的职业规划。除此之外,缺乏普及传播导致有规划意识的农民工索性“想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或者只能从报纸、杂志中获取零碎的非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低、就业稳定性差、“眼高手低”等现象就层出不穷。

(二)“利润为导向”致使大多的企业忽视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企业作为主要的技能培训提供者,利润是其所有活动的组织目标导向。大部分企业组织培训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培训加快和提升产出的效益,而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以此为培训目的更是显而易见。与老一代的农民工相比,新生代的农民工毕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为了让他们尽早掌握基本的技能投入工作,企业更愿意提供快速简短的技能培训,甚至有部分企业根本不进行培训就直接让这些年轻人上岗边做边学。在如此短期逐利的思想支配下,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三)社会支持系统未形成合力

以政府、社区、培训机构、媒体和学校为主要主体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保障,但是系统内部的主要力量尚未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原本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制度宣传以及权益保护等优化职业规划培训外部环境的措施都须由它进行供给,但是政府在这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多数地方政府在对待企业的培训上并没有设置太多规制。近年来兴起的“小政府大社会”理念使其一般会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依托培训机构或者社区开展相关培训,尽管权力的下放盘活了更多亲近农民工的社会组织,更有利于培训服务贴近农民工的需求,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更多集中在预防农民工群体事件等维稳方面,忽略农民工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农民工的相关培训“放手了事”,资金支持少、舆论宣传不到位,在参与度、效果及内容质量方面的缺乏监督,造成本末倒置的结果。

其次,社区作为支持系统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越发被重视,社区教育也在企业培训之外逐渐开始进入农民工的业余生活,而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了大量的网络社区课程。尽管如此,社区仍然在师资、课程设置、培训时间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培训机构方面,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缺乏市场,这些培训机构自然没有太多的激情开发有针对性的规划课程。

最后,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课程与师资的开放程度仍然不够。此外,新闻媒体偏好有“新闻价值”的报道,譬如群体事件或个别悲情事件等。因此,社会支持系统里面的五个重要主体及其衍生的政策、制度、资金和课程等尚需要进一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的策略

(一)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加强职业规划理念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普及宣传

1.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中职院校和技校的普及

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教育程度上整体比老一代农民工要高,他们大多有中职或技校以上的学历,其中中职或技校毕业的占了大多数。依照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普及情况,其在大学已经与就业指导结合得到普遍的开展,高中阶段亦开始有相应的规划选修,尽管现今在中职学校有职业道德等相关联的课程,但是和技校一样,课程开展的深度始终不够,大多数这类学校并未能真正重视学生的规划。因此,如要在学历普遍有所提高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加强职业规划理念的普及,就必须先从在校学习开始,由学校打造系统的职业规划相关指导课程,规定在校生完成一定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在他们踏入社会之前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认真做好自我分析和相关的职业探索,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系统的规划。

2.继续推进职业规划进社区课程和网络课程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教育仍存在成本分担、课程质量等问题,但是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社区教育的作用将会越发明显,其在地域性和灵活性上有巨大的优势。现在的社区教育课程种类仍有待进一步拓展,现在开设的课程有专业技能类与通识类(法律基础、艺术类等),职业规划应该在未来作为重要的通识课程进入社区的课堂,有助于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规划中得到系统的培训。再者,基于上网是新生代农民工休息时的主要活动的特点,大力发展在线社区学院课程、慕课等线上的培训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鼓励更多的学校,尤其是高校开放更多的课程,如职业发展、目标管理等课程,将对增强职业规划能力有重要帮助。

3.加强对用人单位管理者在职业规划知识培训过程中的监督

用人单位是新生代农民工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任何能力的培训缺少企业的参加都是不完整的。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内部员工的培训会采用自己组织或是引进第三方机构的形式,然而在大量招收农民工的企业中,因节省成本及技术经验的原因,一般会内部开展培训。因此,对用人单位管理者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

4.丰富和完善在新生代农民工聚居地及用人企业的宣传内容和宣传渠道

宣传内容并不局限于职业规划知识及重要性的宣传,同时也包括其他社区课程、网络课程等知识获取渠道的宣传。宣传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特别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可以结合新媒体的力量进行有效的宣传,在聚居地及用人企业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职业规划培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1.完善职业规划技能培训与上岗资格挂钩的制度

探索在与新生代农民工息息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考取或职业资格评定中加入职业规划的内容,使他们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自我特质的分析,促使企业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自觉性。

2.建立对重视农民工培训的企业的激励机制

给予在员工职业规划培训、社区课程参与率、慕课结业率等情况较好的企业一定的赋税优惠或补贴,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各支持系统主体的功能,形成合力

支持系统的几个重要主体必须要形成合力才可以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充当政策供给者与监督者的角色,必须在制定政策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及消除制度壁垒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在资金和制度上支持社区教育的农民工课程发展及社会组织的孵化;鼓励学校开放更多的资源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和谐的职业规划学习氛围。其次,社区组织必须继续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及现实需要,与学校积极主动合作开展更多优质的社区课程;大力开展组织面向新生代的各项服务项目;搭建更广阔的分享交流学习平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收获更宝贵的职业发展经验。再次,培训机构应该与政府、社区合作开发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能力培训课程,培训专业的培训师,为更好地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有力的师资保障。最后,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结合社区项目开展更多(在线)社区学院,提供包括职业规划类的更丰富的技能培训课程,探索更多类似慕课等新型的线上课程的模式,为更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渠道。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2015.2.26.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 -06/21/c_12240721.htm.2010.6.21.

[3][10]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社会转型与新生代农民工[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童宗斌.职业生涯与工作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0—14.

[5]李勋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地区的经验数据[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6):60—63.

[6]齐秀强.建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培训体系的宏观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2):60—64.

[7]刘青.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2011.

[8]袭开国.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结构与现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9]刘爱平.大学生职业规划培养的本土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2,(6):54—56.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新生代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