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君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思政部,四川 温江611130)
元认知是一种将个体自身特点和认知对象结合在一起的促进思维提升的活动过程。这种认知过程通过一整套完整体系来训练个体理性思维,从而实现对目标问题的宏观掌控和微观分析。该理论从高于知识本身的层面研究解决“如何有效地学习”,因而具有积极开放性和动态发展性特点。[1]本质上讲,元认知是一种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觉察、反省、监督、评价和调节。[2,3]元认知和传统教育侧重向学生进行基本知识传授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它关注对个体思维特征、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学习特点的理解和训练。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个体在理解自身思维特点的基础上对特定对象进行思维更新和提升,借助更新后的思维来实现对学习对象的精准分析和把握,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元认知的理论、功能及实践,然而,却鲜有将其运用于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成人教育领域。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的本质特征由其教育的对象确定:第一,成人能够独立地控制自己行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成教学生往往工作忙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他们普遍年纪大导致其记忆力明显减退。然而,成教学生亦有他们自身的优势,他们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因而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能力。成教学生往往长于形象思维,其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和认知能力较强,这些优势能弥补其记忆力减退的不足。[4]第三,成教学生一般有较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他们往往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期望提升学历或能够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然而,目前许多成人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大多成人教育缺乏成人特色的专业课程,而且教育过程往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弱化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更没有探索尝试通过训练和提升学生思维来革新学习方法,提升其学习效果。这些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人学习的热情,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了成人教育效率低的局面。
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需求,成人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即内容具体形象,方法灵活多样。其实践性特征和需求与元认知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
本文将元认知理论体系和成人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探索提升成人教育效率的策略。首先,从提升个体认知水平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元认知的基本结构。其次,从功能开发的层面,利用元认知理论,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升成人教育效率的典型教学方法。
元认知是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能动反映。它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通过对自己思维及认知对象的剖析、体验、监控和调节进行反馈和扬弃,达到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把握。元认知具有典型的结构和体系,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监控。[5—8]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个体特点、认知对象与认知影响知识的总和:(1)认知者个性特点的知识解释了个体的鲜明性和差异性。它需要个体能正确认识自己认知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属性、学习特点等。(2)认知对象是任务因素的知识。其认知需求是掌握对象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应用等。针对个体对对象特性的熟悉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教授给学生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3)认知影响是对关于认知策略及使用方面的知识。它需要个体根据自己的个体特征和对对象的学习理解程度来研究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对其认知经验通过反思而获得的更具有概括性的经验,它包括知的体验,也包括不知的体验。它是连接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调节的中间桥梁。元认知知识是监控调节的基础和载体,静态“沉睡”的知识并不能对当前认知产生直接作用。当前活动中的反省能够将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激活”。个体只有获得元认知体验,才能真正对对象进行本质的理解。也只有在元认知的体验过程中,个体才能获得元认知监控调节所需的信息,其调节过程才有方向和针对性。
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对认知行为的监视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自觉监视和控制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它分为计划、监控和调节环节:(1)计划,即根据认知活动的特点目标,在从事活动之前进行规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并选择方法;(2)监视,即在认知活动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对认知活动的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根据有效性评价标准评价各种认知策略的效果;(3)调节,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和调整认知策略。上述三方面监控与认知目标和情景等因素密切相联系。
总之,元认知是关于知识、体验和监控的具有内在客观规律的整体结构。元认知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个体人与对象的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和比较,内化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通过反省体验来监督并调节学习策略,这种反馈与扬弃的更新循环必然实现个体认知水平新的飞跃。元认知的这种功能为教师探索适应性教学方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积极恰当地介入并引导成人学生的学习实践,将有助于成人教育效率的提升。
对成教学生进行科学、合理且适用的元认知开发,不仅能增强他们薄弱基础下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专业追求的实际目标,而且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技能掌握和训练的需求。这对培养成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实用性人才且提升成人教育效率而言,显得极为重要。一般说来,成人教育中的元认知实践要以提高学习动力和兴趣为手段。根据元认知的结构,结合成教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教师首先掌握教学元认知知识,归类区分不同成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研究成人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应当清楚成教学生学科基础普遍差,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但他们对事物的形象有较为直观的理解,具有判断和推理的优势,他们获取知识需要一定的启发手段和桥梁。根据这些特征,教师需要采用特别的教学策略来启发和提升学生对自身学习特点的把握、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成教学生对数学或专业课程中太多繁琐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存在很大的障碍。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采用典型的元认知条分缕析对象特性的问题教学法——以提出问题开始讲解,建立问题的桥梁,创立问题情景。然后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分析知识间的联系。最终推出核心问题“解决什么”“如何解决”。如为了研讨“函数在某点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就可以将问题细分——可导的定义及数学表述是什么?连续的定义及数学表述是什么?它们能够相互推出吗?如何推出(不能推出)?其中需要利用一个关键的知识点——函数极限和无穷小的关系。教师的引导策略在于组织学生:(1)从知识及其相互联系中发现、吸收、构思和组合新信息(如有必要,可以进一步借助工具书参考书)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蕴含着对对象的特征进行精确把握;(2)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何种角度、广度和深度),集思广益,推理分析,提出解决办法;(3)适时点拨解疑,串联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线索和关键点。
针对上述“导数和连续关系”的问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列出导数和连续的定义,研究二者的共同之处。虽然学生的讨论结果可能各种各样,但教师的核心总结“它们定义的数学本质都是一种自变量增量趋于零的极限”将准确地揭示研讨学习方向。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及时引导他们抓住极限和无穷小的关系“一个函数的极限存在,则该函数可以表示成极限与一个无穷小之和”。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将导数中的函数表示成极限和无穷小之和。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推导求极限,得到“可导则连续”的结论。至于“连续是否可导”判断,可以点拨学生思考连续函数中的突变点(尖点)存在导数否?如何用定义求这些点的导数?学生在这些知识对象的梳理和桥梁的搭建中,很容易把握“可导一定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问题的实质及其形成的前因后果。
这种教师设置问题讲解点拨和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和策略是元认知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元认知知识(特别是对象的特征研究和提取)策略的恰当运用也能促进成教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进行把握,培养一定的过程反思思维,积累剖析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这也是提升成教学生正视自身优势提升信心的有效方法。
针对成教学生智能水平的分布特点情况,做到体验事先有疑问计划,事后有评价释疑,引导他们积极进行元认知的反思、反馈和反省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归类解决目标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升。
以问题解决过程为例,分三个阶段实施程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提问和总结。在早期阶段,引导学生提问“知识属于哪种类型”“难度怎样”“已经理解哪些基本知识”“理解程度怎样”等,有利于学生对目标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难度和把握度方面进行元认知体验。在中期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性自问“进展怎样”“遇到何种困难”“障碍在哪里”“有什么办法来克服困难”等问题,有利于学生产生关于活动的进展、障碍等方面的元认知体验。在后期阶段,引导学生提问“目标达到否”“学到了哪些知识”“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能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变换吗”等,有利于学生自主产生关于活动的效果、效率及收获等方面的元认知体验。
由于教学中元认知体验的问题都有直接针对性,学生处于体验活动中,明白自己的进行水平,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状况也容易了解,学生反馈中的具体问题可以有的放矢地得到解决。实践证明,成教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馈非常关心,他们希望学到的知识获得认可,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能有一个质的飞跃。[9]因此,基于程序教学法的元认知体验能极大地激发基础较差的成教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提升知识掌握的效果,因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监控和评价元认知的主要目的是在具体学习活动过程中对自己的理解方法进行追踪、反馈和提问,警觉自己在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教师要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目标问题的本质特征,则需要科学设置学生易于监控和评价(形式喜闻乐见,参与力所能及)的元认知环境。指导他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和标准来分析和比较对象(需要精心考虑材料的难易度和适用性等),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讨论弥补措施,以完善对目的问题的本质把握。
针对成教专业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以在某些场合采用扮演角色法,[10]来营造具有现场氛围的元认知监控和评价环境:(1)学生在扮演角色时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利用所学知识来处理问题;(2)未扮演角色的其他学生高度集中思想,观看和记录整个表演过程,以便分析扮演者的行为和策略是否得当,提出意见和解决策略;(3)扮演结束后要对解决办法进行评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可有效地检验他们对所学理论的掌握程度——运用方式是否合理?情感理解是否正确?表演是否到位?行为是否流畅自然?语言是否生动?这种教学环境的设置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在多角度实践中获得监控、评价和调整的机会。如当角色表演出现理解困难时,则可以建议放慢速度多次“品味咀嚼”,同时换角度另辟蹊径追根溯源,即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思想和手法,由易到难地把握和揭示对象的意境表现。经过这样的元认知监控和调整,他们获得的感性知识更能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元认知是知识、体验和监控于一体的有先后依存关系的完整体系。一般说来,个体对于目标问题的精准掌握,需要多次反复实践这套体系。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掌握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根据成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虽然不能完全采用元认知的方法,但在不同层面灵活采用恰当的元认知策略,通过过程实践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著提升成人教育的效率。
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精细加工,它是对问题进行反馈监督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研究者的分析水平,促进智力发展,让认知效率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弥补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增强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针对成人教育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基础、教学方法单一机械、不能满足学生基本需求、普教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在分析了元认知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基于元认知理论体系下提升成人教育效率的实践方法。
成人学生具有渴望构建知识桥梁的愿望,问题教学法能很好地对问题特点进行分析,满足学生对元认知知识对象理解的需求。程序化教学法可以执行一种事前疑问、事后评价释疑的元认知体验。它使学生在反思和反馈的体验中渐进提升对问题解决的能力。扮演角色法能很好地建立对学习过程进行追踪、反馈和调整的环境。
提升成人教育的效率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焦点之一。将元认知方法和策略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培养其元学习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11]研究它是为了不断完善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教育教学规律,从不同层面提升成人教育的效率。
[1]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2]Flavell J H.Cognitive monitoring.In:Dickson W P(Ed.).Children'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3]Bake L.Brow n A L.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In:Pearso n P D (Ed).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M].New York:Longman,1984.
[4]曾锐.成教学生学习特点及方法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5,(5):117—118.
[5]姜英杰.国外元认知教学的特点及影响[J].国外教育研究,2007,34(12):58—62.
[6]王亚南.元认知的结构、功能与开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98.
[7]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8—74.
[8]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J].心理学报,2000,32(4):458—463.
[9]田桂林.论成教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5,(6):48—49.
[10]李成良,顾美良.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329—330.
[11]刘向峰,杜莉.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