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适切教学目标 校准课堂学导方向

2015-09-05 19:36林大训
新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核心理念学段人教版

林大训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处,也是课堂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和标准。有效的课堂,首先是教师一走进教室,心里要清楚自己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明确、清晰,不能笼统、模糊。目标笼统,教学就容易缺位、不到位或越位,甚至教学方向会发生偏离;目标模糊,学生就容易糊涂,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在学什么、怎么学。应如何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

一、围绕课标的核心理念,校准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有几个核心理念: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语文学科的特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是“语文实践”。课程目标与课文目标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课文目标的制订不能偏离课标的核心理念;课程目标要靠课文目标一点一点地累加,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实践来实现。因此,课文目标的制订要围绕课标的核心理念,把“三维目标”整合起来,校准课堂的学导方向。如笔者制订的《父亲的菜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锄头、铁锨、箢箕”等农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坚毅、狰狞”等词语的意思;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速读,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着、坚毅、勤劳等品质;3. 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凭借词语归类,领悟课文抓住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以上教学目标中,“认识生字” “理解词语”与“领悟写作方法”等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看图”“训练速读”“凭借词语归类”等指向过程与方法层面;“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品质”指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围绕着课标的核心理念,使三维目标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就使得课堂的学导方向明确、清晰。

二、依据课标的学段目标,循序渐进

课标对不同学段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而且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学生每一项语文能力的培养、方法的习得、素养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同的课文学习中不断实践、累积提高。因此,要根据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确定适当的课文教学目标,并注意不同年级间的相互衔接和循序渐进,形成不断发展的“学习目标链”。以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例,不同的年级、册次应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泉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结合词句教学,了解表达顺序,感知课文内容;《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习通过找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给予是快乐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学习并运用抓住课文中心段落读懂课文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圈画关键词句,通过连接和拓展关键词句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学段虽然没有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可以与其他的教学环节相结合,进行适当的渗透;第二学段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扶梯”,采用填空、连接词语、拓展中心句等多种方法学习概括主要内容,并逐步在“抓准内容”和“准确表述”上下工夫;第三学段要进一步发展,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方法,重点放在“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上,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反复历练中形成能力。

三、凭借单元的编写意图,突出重点

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明晰本单元承载的训练任务,是我们制订课文教学目标重要的凭借之一。如笔者制订的《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准确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拟出3个故事的小标题,并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 画出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语句,通过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揣摩品悟主要人物形象,感受人物语言描写的表达效果;3.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性,体验阅读历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以上目标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悟主要人物形象”及“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就是依据单元的目标重点和编写意图来确定的。

四、把握课文的文本特点,内化语言

新课标对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提出了概括性的要求,这应是我们研读教材、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依据。具体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文本的表达方式与语言特点,参考课文前面的“导读”和后面的“思考练习”,挖掘出文本在表达形式上所具有的体现某种规律性、可类比迁移的语言现象,从而把教学目标和着力点放在“言语形式探究和思想内容理解的和谐统一”上。如笔者制订的《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默读课文,通过把握小说的“三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通过深入研读课文中的词句,探究文章的谋篇布局,初步领会文章用环境烘托、分层推进、设置悬念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3. 找出环境描写和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感情朗读、对比品悟,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像一座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比较吻合文章的表达特点,紧扣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任务。

五、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发展提升

制订教学目标时,还应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特别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探寻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制订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个人努力和集体合作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语文能力和实现精神建构。笔者在《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备课时,考虑到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二次接触的文言文,学生对学习文言文颇感困难,因此,教学的目标要求不宜太高,应重在激发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增加阅读体验,渗透和初步训练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想象、配乐欣赏、背诵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力求读出文言文的韵味;2. 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故事,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扩大阅读面;3. 体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当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实际,而对课标的学段和整体目标置之不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松山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学段人教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六个核心理念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常见误区及核心理念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