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2015-09-03 10:42张小玲周卫萍戴英达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上机通气综合征

张小玲 周卫萍 戴英达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张小玲 周卫萍 戴英达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RDS新生儿分组,治疗组接受N-BiPAP治疗,对照组接受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比较无创呼吸支持后1、6、12、24、48 h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机械通气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氧合指数在无创呼吸支持后1、6、12、24 h后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上机后48 h氧分压及氧合指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率4.8%,对照组并发症率7.9%。治疗组机械通气使用率12%,对照组为21%。结论 与NCPAP相比,N-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状疗效显著。

双水平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是NRDS经典的治疗方法[1]。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模式可显著地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近年来逐渐用于治疗NRDS[2],本研究旨在观察对照N-BiPAP与NCPAP治疗NRDS的疗效,探讨N-BiPAP模式的临床使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4-05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的RDS患儿共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RDS诊断标准[3]:①临床上有呼吸困难,包括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大于60次/min,伴有呼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且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②胸部X线片提示RDS。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胎龄(32.5±5.5)周,出生体质量(2.24±0.8)kg;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胎龄(33±4.5)周,出生体质量(2.3±0.7)kg,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上机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上机前PaO2,PaCO2,pH,OI比较(±s)

表1 两组上机前PaO2,PaCO2,pH,OI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pH OI治疗组 42 48.53±17.69 53.45±6.28 7.29±0.08 245±25.67对照组 38 47.45±18.97 52.19±7.93 7.28±0.09 243±28.92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在常规辐射台保暖及对症处理,患儿经口气管插管后,PS(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200 mg/kg气管内滴入,复苏囊按压30 min后,分别给予N-BiPAP及NCPAP。

1.2.2 参数设定 治疗组给予N-BiPAP模式辅助通气,FiO2:40%~50%,PIP:4~8 cmH2O(1 cmH2O=0.098 kPa),PEEP:4~6 cmH2O,呼吸频率20~30次/min;对照组给予NCPAP模式辅助通气,FiO2:40%~50%,PEEP:4~6 cmH2O。两组参数的调节均根据血气结果进行调整,使患儿经皮氧饱和度维持在85%~93%之间。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失败:使用辅助通气后患儿病情改善不明显,或继续加重,需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发生率比较(表2) 两组辅助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上机后不同时段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表3) 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与上机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aCO2下降及OI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2、pH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后24 h,两组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间并发症、治愈率比较(表4) 治疗组1例因发生NEC死亡,治愈率92.86%,对照组2例死亡(1例颅内出血,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率86.8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发生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上机后不同时段动脉血气分析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上机后不同时段动脉血气分析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PaO2(mmHg) PaCO2(mmHg) pH OI治疗组 T1 63.79±24.38 40.79±15.90* 7.34±0.08 265±20.34*T6 69.80±22.35 37.85±17.35* 7.38±0.06 270±23.47*T12 75.83±19.78 33.45±15.68* 7.40±0.04 285±27.79*T24 78.45±12.56 34.67±12.56 7.38±0.03 288±24.78对照组 T1 61.67±25.99 44.98±19.78 7.30±0.09 242±22.46 T6 65.32±20.55 43.67±15.67 7.34±0.09 263±24.65 T12 73.19±15.32 42.68±19.37 7.38±0.09 274±23.35 T24 77.40±13.67 35.56±11.44 7.37±0.04 289±23.67

表4 两组间并发症、治愈率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N-BiPAP的应用和相关研究不多[4]。本研究对80例RDS的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发现两组患儿上机前血气分析水平无明显差异,上机后2 h治疗组PaO2、OI明显上升,PaCO2显著下降,上机后4 h两组PaO2、OI及pH明显上升,PaCO2显著下降,治疗组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N-BiPAP是NCPAP通气的另一种模式,相对机械通气来说并发症少,但是否会引起早产儿其他远期并发症,尚需大样本研究对照。

综上所述,与NCPAP比较,N-BiPAP治疗可显著改善氧合,可解决机械通气对自主呼吸抑制及不同步等缺陷,减少上机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有创通气比例及并发症,降低长期暴露医院环境导致医源性感染风险[5]。

[1]赵玉祥,岳虹霓,韩良荣,等.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56-1159.

[2]杨娟,周婷,沙宁,等.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1):80-82.

[3]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33-434.

[4]陈明双.经鼻双水平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中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259-261.

[5]刘丽兰,申艳平.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0):1697-1698.

1005-619X(2015)09-0953-02

10.13517/j.cnki.ccm.2015.09.036

710075 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

猜你喜欢
上机通气综合征
周金应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