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滨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60—01
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而且还是一把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在当今小学音乐教育方面,应适当加强艺术教育与育人为本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对艺术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繁多,所以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创新,还需要以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此期间所养成的习惯很有可能伴随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小学时期做好音乐的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各方面仍然处于发展时期,对待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陶冶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
音乐是一种对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上,加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那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手段加强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值得每个音乐教师进行研究。笔者以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投入情感,要用爱与学生交流,利用自己的快乐情绪来感染学生。
1. “改造”歌词。歌词是表达音乐的一种形式,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来修饰,但却是每个人接触歌曲的一种直接形式。将歌词编成故事,用歌词来描写人物的性格、习惯、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选出一些适合学生的音乐放给他们欣赏。还要利用较通俗的形式将音乐内容讲给学生听,使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内容所表达的含义。还可以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能力,创编出符合歌曲含义的动作或故事。
在音乐教学中,将歌词改编成学生喜欢听的小故事,既利于学生接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很多被使用的儿歌都是由此演变而来,朗朗上口,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教师要让学生多听音乐,通过各种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从中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逐渐学会从中分辨出音乐中节奏的区别。比如,教师可以给一首歌曲配上画面和图案,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创编故事。学生的表现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音乐教学还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物质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这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环境。教师在这些环境的布置和装扮上要用足心思,首先这些环境要具备安全、卫生、舒适等特点,而且在装扮的形式上还要能吸引学生。物质环境之外就是心理环境的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健康的心理环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一种平等的心理暗示,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4. 拍打节奏,提高学生的乐感。拍打生活中的节奏,让音乐更加生活化。生活化音乐教学思想,是将节奏放在首位,利用身体各个部位作为打击乐器,可结合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歌曲中的一段歌词,可以让学生先反复朗读,体味其中的节奏感,然后再拍打节奏。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将一些儿歌和童谣进行有节奏地朗读,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舞步,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如,在做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自己,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智慧来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编能力。再如,在劳动时,可以放一些有关劳动的歌曲,这些歌曲和舞蹈动作都能结合当时的生活环境,会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方便他们记忆,为其打下良好基础。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