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之死?

2015-09-02 21:58:07孙晓炜
家用汽车 2015年7期
关键词:轿车市场微车雪藏

|文_孙晓炜|

哈飞之死?

|文_孙晓炜|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与哈飞汽车的员工有过几次接触。最近的一次通话,让笔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与我通话的人在哈飞工作近十年,在参加4月份的竞聘并顺利通过之后却毅然主动辞职。他说要用行动表达对哈飞的不舍以及对并购裁员的不满。也正是这次沟通,让我对哈飞品牌的落寞原因有了更深的思索。

根基不稳 在微车市场飘摇

提起哈飞,最先想到的就是微车。2000年,哈飞微型车年销量达到12万辆,在微车企业排序中产销量均为第二。然而,红火的场面在持续了几年之后出现了改变,2008年之后,哈飞的销量大幅下滑甚至停产。

使其发生如此变故的不是别人,正是哈飞自己。2001年,哈飞正式进军轿车市场,并以一款并不特别成熟的产品作为试水产品。在主攻微车市场之外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做轿车,原本也是无可厚非,可惜的是产品根基不稳,投出去的产品并未收到预期的市场反馈。

对比同样是做微车出身的上汽通用五菱,第一款轿车2010年正式亮相。当哈飞觊觎轿车市场份额时,五菱一鼓作气牢牢站稳脚跟。同样的例子在长城身上也能看到,作为SUV领域的领军品牌,长城的第一款轿车2008年才上市。反观哈飞,如此贪心不足,得到的只能是惨淡结局。

遇人不淑 沉埋代工之利

纵观国内外市场,品牌之间的并购是兵家常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品牌在被并购之后,就迅速踏上了被雪藏之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被高露洁雪藏的三笑,被科蒂收购的丁家宜等等。

同样的戏码也发生在哈飞和长安之间,哈飞被收购之后,承担了为长安品牌汽车产品代工的工作。虽然从经营角度来看,代工可以帮助哈飞暂时获利,实际上却是慢慢消磨哈飞品牌。而那时的哈飞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一般,头顶着军工转型企业的帽子,沉浸在“只求温饱”的状态,一点点变得恍惚,直到再也无法挣脱。2009年至今,一心只为他人做嫁衣的哈飞业绩迅速下滑,亏损逐年递增,几经停产和减员。

继长安之后,哈飞将迎接新的东家——长安福特。可惜这一次似乎更不理想,一开始就传出了大规模减员的新闻,要求哈飞老员工重新竞聘上岗。对于此,哈飞官方则发表声明称企业不养闲人,但是笔者在各大招聘网站上看到了哈飞最近发出的各个岗位招兵买马的信息。可见,减员止血是假,大换血是真。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并购的目的,哈飞作为代工厂的命运似乎从签订第一个东家之时就已经开始了,而长安福特作为合资企业只是将代工变得更加彻底罢了。

尚有余口 道阻且长

自古以来,商家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然而,并非所有并购都是死路一条,被并购之后的命运还要靠自己来把握。汽车圈的五菱,至少并购之后还能保持自己的品牌名称——上汽通用五菱。日化圈的美加净,在被回购后10年,之前的经营者于2004年开始重新塑造被雪藏了多年的美加净品牌。

一个品牌的没落消失,有着太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哈飞的衰败没落,相比追究其中过错,吸收教训更为有价值。现在的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相信各种并购重组也会上演。哈飞有现在的结局,尽管可以说是因为长安只想把哈飞作为代工厂来用,但哈飞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哈飞多一些像开篇提到的员工的魄力和品牌意识,相信还是有机会翻盘的,不论机会大小。

猜你喜欢
轿车市场微车雪藏
我选择干净的冬天
金山(2024年3期)2024-04-24 07:19:57
预判4:微车边缘化
汽车观察(2020年6期)2020-07-18 16:23:30
轿车
汽车观察(2020年4期)2020-05-27 09:38:10
10年工龄遭“雪藏”,一张暂住证帮三姐妹打赢
妇女生活(2017年10期)2017-10-10 22:59:50
微车的生意经
投资与理财(2017年6期)2017-06-16 16:25:36
微车完成B轮1.52亿元融资 将构建汽车互联网新生态
商界·时尚(2016年5期)2016-07-15 14:47:18
补局轿车
汽车观察(2016年7期)2016-05-14 15:54:01
英国超越法国成为欧洲第二大轿车市场
投资北京(2014年2期)2014-04-29 00:44:03
印度无内胎轮胎市场预计将增长
能否仅靠重组升级微车产业?
中国名牌(2009年12期)2009-12-10 08: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