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艳芳
作文是盲校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以状物,必须要有特定的客观事物,作文才有物可言。盲生由于视力障碍,活动范围狭窄、感性知识少,对很多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局部的,很难形成完整的概念。但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盲生掌握写作规律,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无物可言之难。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盲童写作。
我们知道写作应具备的能力至少有4个方面: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观察力至关重要。作家唐韬说过:“我觉得伟大的作家并没有什么当作家的秘诀,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比较注意人,经常留心人的活动,观察人们精神世界的秘密。”
在观察活动中,视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观察是个很复杂的感知过程,不仅包括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嗅、用舌尝、用手摸、用脚踩、用身体感受等。通过大脑把得到的一切材料综合起来,才叫观察。作文训练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因此,盲生可以利用残余视力和耳、鼻、口、手等其他感官进行观察。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位既聋又盲的双重残疾人。她认为:“孩子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可以与众不同,他们是能够学习,能够工作,并能得到幸福的。”而她自身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做的是扬其长,培养盲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一、用耳听
听是重要的观察手段。在古诗《春晓》中,作者对从夜间到黎明院中的情况,就充分使用了听觉进行观察。听觉敏锐的盲生,很容易就能举出生活中听到的例子:小狗“汪汪”地叫着,大风“呼呼”地刮着,在家、在学校听脚步声就能辨别出是谁在走动等。他们甚至能感受到一些极细微的声音,这都是写作的素材。
二、用鼻嗅
认识物体,除抓住其形、色、声等特征外,还应借助其独特的气味加以分辨。如散文《雨》中这样描述:“云散了,雨住了,太阳照亮了大地。我推开窗子,一股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空气像滤过似的,格外清新……”
有学生以此为例,联系生活进行观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中午一进教室就闻到一股方便面味儿和冲泡奶茶的味儿,还夹杂着汗味儿等。这种混合的气味真难闻!”
三、用舌尝
美食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其中的味就靠舌来尝。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写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当场就有同学模仿介绍家乡的特产:“栗子是我家乡的特产,糖炒栗子是我的最爱,也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的喜爱,因为它吃起来面面的、软软的,细腻光滑,有种红薯和香蕉结合的感觉,营养又特别丰富。”
四、用手摸
“以手代目”是盲童认知的主要方式。孩子们在春游中也会“用手观察”:“湖边的柳枝垂下来,枝条上冒出一个个小小的、尖尖的、嫩嫩的芽。” “垂下来、小小的、尖尖的、嫩嫩的”,这些体会都出自一双双灵巧的手。这样多感官相互配合,孩子们总能敏锐地收集到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
观察所得需要进行巩固,所以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并时常引导他们留心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不同年级、不同起点的学生进度也不同。
有计划、分层次、按顺序地引导盲生凭借其他感官功能敏锐之长,感知客观世界,了解事物特征,是培养盲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五彩缤纷的世界对盲生将不再陌生。他们也会同正常人一样,在广阔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本栏责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