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新常态下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2015-08-29 04:49李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校职教常态

李冰

教改的深入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养,在学习与实践中发展、提高、成长。作为一名中职校的班主任,在如今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下该具有怎样的基本素养?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学政策:让自己能大步前行

以前我并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国家政策,这种做法让我的见识止步于眼前,面对学生提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问题时无从指导。因此,我决定主动了解国家政策,打开眼界。

我积极了解关于“新常态”的信息。“新常态”认为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那么,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下,首都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又是什么呢?

社会经济的新常态对职教提出了新要求,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无疑政策的改变带来的是职教转型升级的春天。多年来,北京的高等教育太集中、优势太明显,与此相比历来不被重视的职教,发展缓慢,只被定位在技校、职高和中专等中低档位。职教的新常态必须吸收新思路,讲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达到转型到高端的战略目标,形成北京——知识型区域、河北——资源型区域、天津——加工型区域的最稳定的三角区域。在三地之间,中低人才培养迁移到河北,支持职业院校跨区域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数字化资源等。对这些政策方针及职教发展目标的了解,让我对“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有进一步的认知。“立德树人”绝非仅限于德育的范畴,它涵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教改早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它已延展到培养学生的方方面面。关起校门去培养学生,对职校而言只能是条死路,单一的“课程育人”造就的书呆子如何融入企业和社会?

看企业:让自己懂校企合作

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至少可以让教师在两个方面获益。

我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了解,就源自SMC(中国)公司。SMC的企业文化集中体现在职工自上而下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上,它粘合了全体员工的团结与合作。从这一经营宗旨出发,SMC期待的员工形象是:坚持平凡、不断挑战。这正是SMC(中国)公司对所需人才的要求。这些认知让我明白要“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让我对学生的教育有理有据,杜绝了空洞的说教,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养成教育。

其二,从职校学生到合格企业人,完美的蜕变离不开习惯的养成。这不是班主任用班规去硬性要求能达到的。作为校企合作单位,我对SMC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并不陌生,它涉及的就是员工习惯的养成。由于一开始对此认知不足,并没有带入到我的班级管理之中。随着对企业了解的深入,我明确了这一管理的意义,最终明确了从学生到企业人需要经历知、学、行三个过程。以此教育学生,不是比硬性要求更为有效吗?

知理论:思想认识更上层楼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研究方法,讲究艺术。对情绪效应、木桶效应、暗示效应、安泰效应、破窗效应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会让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有适合的教育方法。

譬如,针对进步迅速的学生,班主任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将自己的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影响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期望,变得自尊、自信和自强,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快进步。

还有一类学生并不少见,他们的在校表现与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结”相应,即“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面对很好的企业、不错的单位,他们做出的选择是自我逃避、退后畏缩,他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深入研究此理论,可以让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深入和细致,做到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在职教新常态发展的今天,每个职校班主任都应该学政策、看企业、知理论,只有让自己全面提升才能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优秀学生。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职校职教常态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的职校我的梦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