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艳 冯伟 刘刚
【摘要】本文结合“结构力学”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从教师立场出发,就如何提高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即从教学风格、课程内容、课堂氛围、潜能激发、价值导向这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对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本科生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6-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而“课堂教学”又是本科教学的基础,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此外大专院校教学内容枯燥、理论实践相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为制约各个大专院校发展的瓶颈。下面结合“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从教师立场出发,谈一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认识。
一、用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的信赖
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取决于对该课程授课老师的信赖程度。相信大家在学生时代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科目,仔细想来是不是对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也特别偏爱呢,所以说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可以决定学生对其所教授课程的喜爱程度。
一个好的教师,要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教学作风,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并以此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所以说教师对所教授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对任何问题不能有模棱两可的答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一门课程教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授能力,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去讲解,效果会截然不同。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具有渊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非凡的个人魅力。
二、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唤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首先要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如何做到丰富多彩,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授对象,合理编排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饱满和丰富。
三、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道难题。通常老师们以课前、课中、课后点名来控制到课率。但这种方法不仅占用了到课学生的宝贵时间,也让被动出勤的学生牢骚满腹,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三位主角的精湛演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轻松的氛围,灵动的思维,愉悦的心情,让所有到课的学生深受感染。
尽管专业基础学科所固有的枯燥知识点难以达到那样的效果,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不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关研究表明:成就感越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的越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积极的、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因此,平日里要多给学生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责怪,或许会让他们有更大的进步。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注意激励学生,培養他们各方面的成就感,就能够令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用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造就人才
一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用到的不到10%,这些负面舆论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价值导向,让学生们明白社会上一些看法的局限性和弊端。大学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大学教育是开放式的,在自律的前提下开展学习和生活,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的生存。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并在大学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方法和技巧。待走出校园之后,这些方法和技巧将帮助他们轻松处理职场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拥有正确价值导向、掌握先进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毕业生在职场中必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如何提升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高校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教师要努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