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8-29 07:07宋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宋佳

【摘要】21世纪,随着中俄两国间交流与合作的加强,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语言水平已不再是衡量其是否胜任工作岗位的唯一标准,传统的“理论型”俄语人才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国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因此,建立“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俄语专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俄语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19-02

随着中俄双边关系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目前已有近14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开设了俄语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约2万余名。面对激烈的竞争,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俄语人才,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俄语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代俄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普通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完整的课程体系。其专业定位为俄语语言文学,课程设置以语言技能为核心,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三大模块。其中,专业基础课侧重听、 说、 读、写、 译等俄语专项技能训练,如:俄语实践(精读)、俄语听力、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语口语等;专业课则以文学、语言学、俄语国家概况方面课程为主,如:俄罗斯文学、俄语语法、俄罗斯概况等;通识教育课程则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外语、体育等。

而起步较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俄语专业,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现行的課程体系多是由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移花接木”而来。实践证明,在生源质量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的标准也不同的条件下,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体系,不仅不能充分地凸显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特色,反而因“千校一面”给学生就业和学校招生带来了困难,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应用型高校的俄语专业都在尝试从生源情况、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 结合自身的发展环境、发展规划、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俄语专业课程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是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它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并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曾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因此,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以就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俄语专业多以培养语言、文学方向的“理论性”人才为主,俄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多局限于翻译和教育领域。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俄间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日益紧密,俄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逐渐扩大到商贸、旅游、科技、外事、新闻等诸多领域。从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只有很小一部毕业生能够进入机关单位、读研深造或是改行另谋其就,大部分的毕业生会进入企业担任外贸业务员、翻译、助理、文秘、导游等职务。这些工作岗位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俄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还要求其掌握一定的该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构建俄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应掌握市场和岗位对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将岗位的职能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等模块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鲜明“应用型”特色的课程体系。

2.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本位。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首先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为适应企业对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还应该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俄语在经贸、外事、旅游、文教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应该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协作的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岗和适应新岗位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这就决定了构建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注重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 并将能力要求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

三、构建应用型本科俄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和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可将课程体系简单划分为三个模块,即:言语技能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

1.言语技能课程模块。

言语技能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即培养学生用俄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这五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必须进行综合训练。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语音面貌无疑是更好的工作岗位的敲门砖,因此,这一课程模块应更加侧重听和说的训练,保证充足的课时量,使学生尽量多的进行听、说实践,并将语音、语调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语言与民族文化联系紧密,学习俄语,不应是掌握语言本身的过程,还应是接触和了解俄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语言教学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俄语国家国情、言语礼节和民俗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一模块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俄语(俄语精读)、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泛读)、俄语写作、俄语口语,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等。课时比例可设置为总课时量的30%-40%。

2. 专业特色课程模块。

专业特色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做到有的放矢,适应就业需要。目前,许多本科院校都开始采用“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采取此种课程设置模式尤为必要。因为,此类课程是一所高校区别其他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核心课程。但是专业特色课程的构建应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特点,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如将专业定位为“俄语+商务”,商务类的课程,如商务俄语、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等;如将专业定位为“俄语+旅游”, 那么该课程模块则应设置一些诸如旅游俄语、导游实务、现代礼仪等课程;如将专业定位为“俄语+翻译”,那么该模块就应设置翻译理论与技巧、俄汉口译、笔译等课程;而专业定位为“俄语+法律”,则应开设法学概论、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文献导读等专业特色课程。

此外,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研究型、理论型”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俄语专业课程体系应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适当加大学时,加重份量,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类课程可设置为实训、实习、技能培训、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课程模块所占比例应不低于总课时量的30%。

3. 人文教育课程模块。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首先从“育人”的大局出发,人文教育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其个性的完善,使其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更能够提高学生与人相处、交流沟通、合作共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增强其事业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人文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教育、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保证该类课程的必要地位,其课时量约占总课时量的25%-30%。人文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的课时和教学内容一般由国家统一规定,虽相对稳定,但也会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俄语专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紧跟中俄经济形势,随时掌握企业需求变化,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地方特点和学校实际来构建具有自身的特色的“应用型”俄语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郝淑霞 新中國高校俄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历史回顾[J]. 中国俄语教学,2010(01)

[2] 李海刚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

[3] 兰巧玲 应用型俄语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10(11)

[4] 全国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会 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