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禄
【摘要】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主宰,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写作主体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培养与提高写作主体的素养是写作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写作主体应具体的相关基本素养基础上,分析了加强主体素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写作主体 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6-02
一、写作主体与写作素养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精神创造活动,是借助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制作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写作主体,就是写作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一篇作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写作主体的素养与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与提高写作主体的素养是写作的基础性环节。
写作素养就是作者围绕文章的选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二、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生活素养包括生活材料的获得、生活经验的积累、生活的经历和体验、生活的见解和能力等多层含义。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纵观人类一切写作活动,无不来源于社会生活,所有的文学作品均是生活艺术化反映,例如文革后出现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 “反思文学”,均是在结合社会现实、反思生活后形成的。写作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素养,这不仅要求写作主体有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视野,更要有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
2.写作主体的知识素养
写作既是思想的凝聚,也是知识的凝聚,知识储备越丰富,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反之知识匮乏就会使内容空洞,硬伤磊磊。《红楼梦》之所以被当作一门学问来考究,其根本原因是它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知识,除了令人叹惋的故事情节,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装饰、花鸟鱼虫、医药占卜等知识,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曹雪芹就无法写出这样的旷世佳作。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所需的知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零散的常识性知识,二是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三是概括性强,抽象性高的理论知识。
3.写作主体的人格素养
人格对于写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不同的素质、不同的文化修养、不同的个性,造成了不同写作主体即使在表达同样题材、同样主题时也会出现差异。优秀的人格品位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活动的动力源泉。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文如其人”是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表达,屈原的忧民忧国、文天祥的桀骜不驯、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深深地印刻在作品中。
4.写作主体的思维素养
写作就是把思维的结果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作者进行谋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等。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任何一篇文章是写作主体思维活动的产物,在写作过程中,从构思到谋篇、从语句提炼到思想表达,都是写作主体思维能力的体现。
5.写作主体的审美素养
写作是一种精神文化创造行为,更多地体现出“按美的规律”创造的特点和成份。因此写作主体一定要具备审美素养。它是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总和。
审美体现在内容中。作品中的审美可以在文中通过对“恶”的鞭挞,对“善”的张扬,对“丑”的揭露,对“美”的歌颂来创造美。
审美体现在文体中。一些新型文体、交叉文体等交织了美的思想内涵。例如报告文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科幻小说充满了想象;科普小品凝聚着美的情趣和风味。
审美体现在写作形式中。标题清楚美观、结构条理匀称、语言通畅和谐、文字大方清秀均是美的形式,是构成美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写作主体素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主体素养的培养,应从几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主体头脑中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因此写作主体一定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得写作的源泉。
首先要细心留意周围的事物,熟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扩大自己的生活感悟,跟紧时代变化的步伐,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并将其纳入到写作素材中。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创作需要,深入到特有生活中,去熟悉生活,发现生活的美。为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2.培养写作主体的知识素养
(1)广泛阅读,提高文化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正是阅读对于写作的巨大作用,广泛阅读是继承前人精神遗产,扩大知识面,提高知识素养的主要途径。阅读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广泛的浏览书籍,不求精只求广,只为扩大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针对的是一般性常识性知识。精读则恰恰是相反的阅读方法,讲究对书籍的专研与思考,针对的是专业和理论知识。
(2)厚积薄发,增强文化底蕴。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关键在于写作主体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和文化底蕴。而增强文化底蕴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博学,以中外名著为典范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以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优秀作品來丰富自己的心灵智慧和生存体验。二是”苦练”,以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为动力,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核心。写作能力的获得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来完成。写作的方法、技巧只能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去摸索,去学习,才领会深刻。写作不仅要持之以恒,也要要循序渐进,在练习中寻找规律。
(3)增加积淀,提升文化品位。文化积淀,就是要通过写作,把平时积累的传统文化、经典文化体现出来,在写作中增强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学会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写作对象.在文章中表现人文关怀与文化品位。
3.培养写作主体的人格素养
写作主体的精神活动具有传播性和影响性,只有人格高尚的写作主体才能对读者负责,才能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才能使文章传递应有的能量,才能以真善美净化读者的心灵,陶冶读者的情操,使文章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人生。
(2)培养积极向上,健康高尚的情感。鼓励和引导写作主体走向生活、贴近生活,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写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培养他们正确的写作动机。
4.培养写作主体的思维素养
(1)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能激发写作主体的想象力、 创造力。
(2)重视多向思维的训练。就是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同一题材,常常作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多向思维的培养,不仅能拓宽写作主体的认识视野,也极大地丰富思想内涵。
5.培养写作主体的审美素养
(1)积累审美经验,培养写作主体的审美观察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广泛涉猎美学,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将有助于写作主体把握审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审美的理论水平。
(2)增强审美感受,培养写作主体的审美表达力。在写作中,写作主体要有意识地通过联想和想象,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美,用传神的语言去创造美。
(3)陶冶审美情趣,培养写作主体的审美鉴赏力。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写作主体应站在写作对象的角度来思考,传递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情绪,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从而提高审美鉴赏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培养和提高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入手,只有拥有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格、灵活的思维、正确的审美才能铸就不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周明星. 高效写作[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 何永康. 写作学[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3] 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张海珍.论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J].攀登,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