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

2015-08-28 03:11李洁冰
卷宗 2015年8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加深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网络的开放与自由增加了个人信息外泄、数据破坏的风险。近些年来,互联网上的攻击与破坏事件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安全凸显重要性,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当前校园网络安全的现状、成因以及加强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对策等。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1 我国网络安全的现状

(一)校园网络在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因素和网络部件因素是校园网络在硬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主要是指因为火灾、地震以及水灾等导致的断电、传输线路被切断等现象而引发的网路信息传输失败等。网络部件因素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候其强调的是发生中枢系统故障时,不能影响其他功能的工作,因此其更加注重实用性,而忽视了安全性。同时硬件设备还存在不少的系统漏洞和缺陷。

(二)网络方面的问题

校园网络只是互联网领域的一个部分,尽管所占领域比较小,但是又与互联网紧密联系。互联网从业人员和信息良莠不齐,使得校园网络容易受到攻击。甚至为了非法利益,黑客会利用校园网络中的漏洞,对校园网络进行攻击,窃取相关信息,这样容易导致校园师生信息的泄露和破坏,严重的话会使得校园网络瘫痪,校园网络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网络政治颠覆活动频繁

我国网络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于网络上的组织的认定和成立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近些年来,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组党结社,进行针对我国党和政府的非法组织和串联活动,猖獗频繁,屡禁不止。

2 校园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制约因素

(一)安全意识淡薄

校园网络安全意识不到位,网络安全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网络各级管理人员存在普遍的侥幸心理,没有形成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的全民意识,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和抗击能力。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在迅速反应、快速行动和预警防范等方面,缺少方向感、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二)运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网络的运行管理是过程管理,也是保障网络安全和动态安全的关键。尽管在运行管理机制中能够体现出相关的信息安全政策、计划和管理手段,但是,从现有运行机制上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水平,都无法适应信息安全形势的需要。现有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监控和管理,只能维护一些常规事项。在人才质量上,专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缺乏,不能适应现阶段发展的要求。

2、安全措施缺乏。互联网的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不安全的原因。互联网应用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才能适时地抵御网上不良软件的侵袭。当厂商发布补丁或升级软件来解决安全问题时,许多用户的系统不进行同步升级,原因是管理者未充分意识到网络不安全的风险所在,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3、缺乏综合性的解决方案。针对一次网络安全侵袭行为会有相应的应对机制,但是这种机制并不能保证系统免除以后的攻击和侵袭,不能做到一劳永逸和高枕无忧。当然,网络安全问题远远不是防毒软件和防火墙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大量标准安全产品简单碓砌就能解决的。必须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方案才能从根本上适应花样繁多的侵袭和攻击行为。

制度化防范机制缺乏。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许多网络犯罪行为大部分是由于互联网电脑和系统管理制度疏于管理而得逞的。其次,立法领域的缺失使得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信息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很多空白,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如个人隐私保护法、数据库保护法、计算机犯罪法以及计算机安全监管法等信息空间正常运作所需的配套法规尚不健全。使得网络窃取公民信息,侵犯公民隐私事件不胜枚举。

3 加强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对策

(一)加強校园硬件设备管理

选拔一批业务素质强,思想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校园网络安全工作。作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因为网络安全硬件设备是网络安全的基石。要及时对核心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增强对非法攻击行为的抵抗力,加大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优化和维护核心设备,定期进行检查,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建立校园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至关重要。无论外界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攻击,总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乱中求稳。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校园网络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和攻击,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全面,设计多层防御,增加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全面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或者文件,要进行备份或者加密处理。

(三)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

网络安全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学生是校园网络的主力军,要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需要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网络环境的营造需要长时间的建设。学校要加强管理,建立信息监控机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过滤相关信息。学校根据需要建立思想鲜明,德育色彩浓厚的网站,抢占网络新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责任感。最后还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加强对网上舆情的监控和引导,要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给及解答。

参考文献

[1] 蒋威等.校园网络的安全分析及解决方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2] 段海新.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田[J].中国教育网络,2005 (3) .

[3] 崔绥.校园网的建设与安全管理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 黄亮,黄菊香.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范田[J].现代情报,2004(1).

[5] 刘毅.当前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2(10)

[6] 朱智谋.新时期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防范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 1 (05).

[7] 吴洪斌.校园网络安全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8] 王清水,伶媛媛.校园网络安全技术浅析及应用[J].科技传播,2012(11).

作者简介

李洁冰(1980—),男,河南洛阳人,硕士,河南省财经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互联网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