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山 赵振江 闫苇凌
摘 要: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停滞不前;缺乏理论知识做指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理论知识太少;专业心理人士匮乏,学校里很少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科学化水平比较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与这个社会相适应。本文探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体上看,随着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不足,致使某些高校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性认识不清,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摆脱德育的束缚。应当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就目标而言,德育侧重解决思想品德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就内容而言,德育侧重认识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认识自我;就方法手段而言,德育重视自上而下的教导与灌输,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平等的讨论沟通过程,反对强制和灌输;就教育模式而言,德育教育多为知识传授型,重视道德知识、思想政治观点的传授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则是生活经验型,它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重视行为训练和生活实践。所以,不能以德育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诊治、轻预防的倾向。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课程不完善。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而现有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缺乏心理学知识和临床心理实践经验。从课程建设方面看,尽管目前已经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教材和书籍,但不少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种“额外”或“附加”的东西,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真正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事情,而且是在新的時期内对于高等教育提出来的新的要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生活质量在飞速地提高,我们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我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人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快但是心智仍旧不成熟,他们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高校在进行扩招的同时,有大量的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被吸纳进来。由于网络越来越普及,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患上了网瘾,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而且他们把感情投入到网络中,与现实生活隔离。除此,现在独生子女数量在持续增加,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导致他们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特别差,禁不住一丁点打击。 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要想寻求解决措施。
让大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认可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区域就是学校,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还与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而且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整个社会都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起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贡献。
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的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家长要想不让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淘汰掉,就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教育方式,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一起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家乡的思想也不能一直停止在自己生活的年代,应该与时俱进,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营养状况和教育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看到他们的特性,选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加以教育,可以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等。 学生作为学校的第一主体,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是现在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而心理素质又是素质教育中尤为关键的环节。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时刻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不仅要主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要在其他课程中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自在。学校领导必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学生不仅要助人,还要学会自助,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主体,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生活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学生有心理疾病,要让整个社会都认可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冬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世纪桥. 2010(03)
[2] 彭玮婧,杨鑫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10(01)
[3]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类探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4] 徐飞.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