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思考

2015-08-28 19:55钱敏玉
课外语文·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关爱激励

钱敏玉

【摘要】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要让学生从点滴的语文学习中体验快乐。赏识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田,学生因它而灿烂,我们应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让平凡的教室里撒满赏识的阳光,让学生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关键词】语文教学;赏识教育;关爱;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抓住教育的契机,优化课堂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信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根据这一原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赏识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强化手段。

一、关爱学生,营造赏识的氛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赏识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爱心教育,它不仅意味着教育者要从心底里热爱每个孩子,而且意味着教育者将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赏识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语文老师首先要从心底里关爱学生,积极营造赏识的氛围。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乐学氛围。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对待学生是充满关爱和尊重的。课堂“应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星球,有着适合任何一种花朵开放的土壤,而教师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具备这种潜质的人。”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被重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与期待,让学生感到你值得信赖并相信你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二、赏识激励,增强学习的信心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在被赏识的氛围中,学生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不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刻苦学习,乐于学习。

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上《七颗钻石》,在解释“喜出望外”这个词时,她让一学习基础较差的女同学回答,女同学一时愣在那里无所适从,老师想让班里同学鼓励一下,就说:“你们觉得张同学能答出来吗?”可是事与愿违,班里同学并没有回答“能”,却有不少同学在下面直摇头,并用鄙夷的目光投向女同学,场面似乎很是尴尬。这时老师走近女同学,拍拍她的肩膀,说:“不要紧,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别紧张,这个问题不难!”女同学鼓起了勇气,她答出来了:“出乎意料,特别高兴。”老师随即让全班同学鼓掌,并说:“张同学的回答非常好,她平时不爱说话,不敢举手,今天的表现真是让我们喜出望外了,她很棒,希望她继续努力!”老师的评价与鼓励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在后一环节——复述故事中,那位女同学大胆地举起了手,很有信心地给老师和同学讲起了童话故事,她的表现再一次赢得了同学的掌声。可以想象,在赏识激励的作用下,这位同学应该会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充满信心,取得进步。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孩子,就如一剂甜甜良药激励孩子,可见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课堂上的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找回信心,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学生偶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多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被赏识的阳光。

三、巧用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教师指导学生,应像对待问路的人那样,只指示他方向,而不牵着他走;只鼓励他前进,而不压迫他赶路;只有开始时给予指导,而不送他到终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在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在《我的母亲》一文的学习中,课堂上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语句、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感受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并联系自己的母亲,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注意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并适当地进行鼓励。对没有回答上来的,也没有训斥,等其他同学回答差不多的时候,再叫刚才这名同学补充,充分相信他一定能回答出来,不让他带着任何遗憾坐下;对于回答得较好的同学,我让班里其他同学用掌声鼓励他。这样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指导,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

上课时,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特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加赞赏。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有一位学生提出:“文中说‘肉食者鄙,但鲁庄公真的‘鄙吗?”这时,我首先对质疑的学生加以称赞鼓励,然后围绕鲁庄公是否“鄙”,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分析鲁庄公的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争辩就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个性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教师只要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就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学会赏识学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应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关爱激励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