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自考在中职学校推广的几点思考

2015-08-28 15:46肖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技能专业课中职

肖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6-01

一、高技能自考是“中高职同读”的学历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努力造就企业迫切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我校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高学历水平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学生毕业后可对口升学;二是我校与辽宁农职院等高校联合举办5年制高职教育,实行“3+2”模式,在我校读3年后再到高职学习2年。三是我校设有渤海大学及辽宁工业大学函授站,参加成人高考,录取的学生在我校参加函授学习。四是我校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设高技能自考大专课程。经省考委批准,国家考委备案,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主考学校。最快一年半即可修完全部专科课程,取得大专学历。

二、高技能自考项目的独特优势

第一,文凭含金量高、国家承认学历

学生修完全部课程,颁发大学专科毕业证,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毕业后享有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待遇,目前,自考毕业证书是所有成人学历教育系列中社会认可度最高的一种高等学历教育证书。由全国考委统一印制,并由辽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主考院校双重署印。

第二,创新课程设置、考试通过率高:课程设置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为国家统考课程(只有两科);第二种为省考课程;第三种为实践课程。可确保考试通过率和按期毕业率达到95%以上。

第三,入学门槛宽松、节约时间费用:参加学习者不受年龄、职业和己受教育程度等条件限制,无入学考试,属于完全的开放式教育。

第四,依托政策优势、全面拉动我校招生:推行“学历+技能+就业”的教育模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以辽阳职业学校为例,引进高技能自考,学校招生增加了50%。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教学系统衔接、节约教学成本:按照专业开考计划,根据中职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为中职学校“量身订做”切实可行的教学执行计划,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资源共享。

第六,促进学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学校管理。

第七,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能力:促进中职学校教学创新与改革,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在中职做好高技能自考项目的几点建议:

1.在部分专业做高技能课程进课堂的试点。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组织一部分教学,这样可以降低教学成本。

2.专业课与实践课及职业技能鉴定相链接。学校上专业课时结合高技能自考实践课考试内容及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考工后保留学生的作品,这样实践课的授课和考试就可用平时上专业课和考工的成绩替代,即符合要求又降低了教学成本。

3.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增加实验报告这一项。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前在一年级时就安排學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免考部分课程。

4.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将根据我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需要和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特点,陆续开设社会急需专业。到2012年底计划招生专业达到10个。我校也可借鉴省电大高技能每年开设的专业增加新专业。

5.高技能自考特别适合刚入学的新生报考。学生入学时动员学生参加高职学习。如有可能组织全体新生和家长的大型推介会,目前我校只是有针对性的对班主任老师进行讲解,如能有机会对全体老师进行宣传,共同参与,会扩大招生。

6.要在招得进,留得住上下功夫。在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在留得住考生上下功夫。以及加大奖学金政策倾斜。此外,也要适当提高教师待遇。

7.要在教得好,考得过上下功夫。办学理念要始终围绕质量建设,要因材施教。强化关联性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得好,考得过。

8.要在过得硬,出得去上下功夫。要加大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力度,指导考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胜任工作,经受住就业单位的检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9.增加力量建立健全一支稳定的高技能自考工作队伍,包括教育教学、生活管理、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企业化”运行模式,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路子,我校高技能自考会更加迅速的成长发展。

猜你喜欢
高技能专业课中职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