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文
随着国家不断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同样被受社会广泛重视。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于学前期的儿童而言,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以便让他们将来更好地进入下阶段的学习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把握好这个时期至关重要。蒙台梭利认为: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代替、限制动作技能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会促进他们大小肌肉的发展以及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他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所以,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存在不同步和不协调性;通常情况下,幼儿有自己吃饭、穿衣的愿望和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并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加上我多年的保教经验,对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谈一点体会。
一、循循善诱,逐步提高要求
陶先生认为先生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学生的学必须是“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就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由于一些家长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对孩子宠爱有加,事事包办、代替,使好多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差,不会穿脱衣服,不会扣纽扣、不会穿鞋、系鞋带,叠小被子,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有的幼儿看见小椅子倒了,或用脚踢,或从一边绕过去,有的毫不在意地把垃圾扔在干净的地板上,还有的把不喜欢吃的饭菜丢在地上。针对这些现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小班有很多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要老师帮忙,到了冬天,孩子们等的时间太长容易感冒,于是我让孩子自己练习穿衣服,尽管孩子们穿错的特别多,都需要老师一一去纠正,但是我还是感到很欣慰,对他们跷起了大拇指,表扬他们是个能干的孩子,为他们树立自信心,渐渐地孩子们说“不会”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会在家长园地、校信通上留言,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树立这样的意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劳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体验劳动创造的乐趣,同时也要让幼儿知道劳动的艰辛,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二、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识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如收拾玩具设计成“帮小玩具找家”、擦自己的桌凳设计成“给桌椅子洗澡”的游戏;可以在学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之后,组织幼儿进行“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快又好”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较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独立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鼓励表扬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幼儿从不会到能自己动手,在不断地努力及教师的鼓励下会有明显的进步。表扬赞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树立幼儿自信心,面对困难,勇于克服,有始有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习惯。
经过以上方法的采取,我们幼儿园家长反映:“孩子上了幼儿园后,长大了懂事了,回到家都自己抢着干活了,这种习惯太好了。”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心里就特别高兴,而且非常有成就感。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