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基于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关注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主动发展
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思考探究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三角形,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的以及其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去拼摆。学生经过拼、量、凑等系列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在教学中一改以往给学生提供几对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学生一拼就对,一试就灵的做法,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多向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主动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兴趣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知识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老师家最近购买了一套房子,现在正准备装修客厅,市场上有一种方砖,有大小不同的两种款式,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最好的铺地板的方法。”学生一听可以帮老师,个个踊跃,积极发言,最后归纳为三方面:(1)了解客厅面积。测量长与宽,计算出面积。(2)了解每块方砖的面积大小(两种),然后计算出各用多少块。(3)明确两种不同方砖的市场售价,分别计算出两种方转各自的价钱,比较价格,最后确定。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促进主动发展
1.培养自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眼神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通过让学生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会在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欣赏”,并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能在以后探索活动中继续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逐步产生“乐探索”心理。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数学融于生活;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