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08-24 11:06史从戎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社交量表

史从戎

90后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史从戎

(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为探讨90后大学生的孤独感,采用UCLA孤独量表对4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孤独感程度总体偏高;非独生子女孤独感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从未恋爱过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高于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90后大学生;孤独感;心理健康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27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是90后。90后指代的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而言,他们个性张扬,敢于挑战权威,自我中心意识强,理想信念薄弱,缺乏自制力和韧劲。这些年轻人给大学带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90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缺乏足够的成熟度,而之前学习生活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又相对单调,所以,多样化的大学生活、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他们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以往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使得他们的成长道路变得更加平坦和顺利,但也催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已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方面的压力及压力总体水平上均显著高于80后大学生[1],在强迫、焦虑、人际关系等问题上较为突出[2]。

人际关系状况是影响孤独体验的社会因素之一,因此,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孤独”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孤独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交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的主观感受[3],是个体因对自己的实际社交水平不满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国内已有研究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时常感到孤独和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体验[4-6],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多数集中于80后。因此,本文拟对90后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孤独感,并为摆脱孤独感、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对某高校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0份,其中有效问卷464份,有效回收率96.7%。其中男生219名,女生245名。

1.2测量工具

采用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四点计分(1-4),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越强。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分半信度为0.852,有良好的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3]。

1.3数据统计

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孤独感的总体情况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44.2%的学生属于低孤独(20-40分),55.6%的学生属于中等孤独(40-60分),0.2%的学生属于高孤独(60-80分)。同时,调查所得的孤独感总体得分为41.15±7.64。这表明,90后大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程度总体偏高。

2.2孤独感的相关因素

为探讨孤独感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从性别、年级、户籍、专业、职务、恋爱情况、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行分析。

t检验的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年级、专业、家庭收入及恋爱情况对孤独感没有显著影响(见表2)。事后检验则发现,从未恋爱过的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正在恋爱中的学生(p= 0.035)。

表1 不同性别、职务、户籍及独生情况对孤独感的影响

表2 不同年级、专业、恋爱情况、家庭收入对孤独感的影响

3 讨论

3.190后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程度总体偏高,这与以往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5-8]。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因为社交技能匮乏,大学生人格尚未完全成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不易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缺乏使得他们很难战胜孤独感;二是因为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虚拟人际给现实人际造成了极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网络,个人社交范围日趋狭窄,但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情感与社交需要,随之产生的孤独感又会让他们愈加逃避现实生活;三是因为自我认知的不充分,大学生常常会将人际交往不足归结于自己的无能,于是尽量回避人际情境以致愈发孤独;四是因为学业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又远离朝夕相处的亲人和朋友,原先的社会支持系统无法发挥良好作用,孤独感由此而生。长期而强烈的孤独感又会推动大学生在虚拟空间里寻求情感的宣泄与满足,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大学生的孤独问题。

3.2不同背景因素对孤独感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得分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可能源于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的影响[9]。家庭是个体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10],独生子女在一个家庭里往往处于中心地位,得到家人所有的关心和爱护,这种体验足以抗衡其他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失望与不满;而非独生子女常常需要与兄弟姐妹竞争,在家人关爱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亲密关系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以致容易对自己的社交状态感到不满。因此,要降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体验,有必要优化家庭环境,提升家庭功能,尽量营造一种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

此外,没有恋爱过的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正在恋爱中的学生,这表明适宜的恋爱对象是个体社会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孤独体验。埃里克森认为,处于成年早期的人们致力于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在身心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大学生对爱情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如果这种需求没有得到适当满足,情感支持没有相应的替代物,孤独感就容易滋生。

4 结论

90后大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感程度总体偏高;非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从未恋爱过的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在重视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也要关注非独生子女,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恋爱观,而不是一味地盲目禁止。

[1]贾丽娟.“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兼与“80后”比较[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喻瑶,熊忠元,王剑.“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44-47.

[3]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00-201.

[4]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690-693.

[5]李传银.549名大学生孤独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6):429-435.

[6]李秀红,郭丽,静进,等.大学生孤独与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456-1458.

[7]李赛兰.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等.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3):112-115.

[9]陈宏伟.大学生孤独感与其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关系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10]张雪琴,杨丑牛,冯锦清,等.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313-315.

[责任编辑:束仁龙]

B848

A

1674-1102(2015)06-0091-02

2015-09-25

池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RW010)。

史从戎(1986-),男,安徽安庆人,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健康心理学。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社交量表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图说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