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08-24 11:06杨效忠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皖南安徽省数量

王 杏,杨效忠

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杏,杨效忠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A级景区创建是提升旅游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安徽省144家4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EXCEL软件,对其创建的时空特征、类型结构特征进行分析(2001-2014年)。研究表明,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经历了低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目前处于波动期;旅游资源开发由高品质向低品质过渡,4A级景区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区域由皖南转移至皖中地区,传统4A级景区集中分布在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新型4A级景区主要分布在沿淮、合肥及其周边等区位条件较好地区;4A级景区的类型结构由“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变为“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建议未来景区创建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整合区域内各要素,加强区域创新,以带动A级景区发展。

4A 级景区;时空特征;创建类型;影响因素;安徽省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22

安徽省作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其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长,由于安徽省旅游资源呈现出“西南——中部——东北”梯度递减的不均衡局面,导致安徽省A级景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截止到2014年,安徽省共有4A级景区144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旅游局统计数据)。首先,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利用EXCEL对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的类型以及结构特征进行探究。

1 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时空规律分析

1.1安徽省4A级景区数量增长特点

从创建时间上来看(图1),2001-2004年创建数量较少,每年均少于5个,为低增长期;2004-2009年创建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为快速增长期;2009-2014年创建数量出现大幅度波动,为波动期。

图1 安徽省4A级景区数量时间变化

1.2安徽省4A级景区空间扩张规律

采用GIS软件分析安徽省2005年、2010年和2014年这三个时间点4A级景区创建的空间分布状况。到2005年,黄山市4A级景区超过5个,其他地区均低于5个,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到2010年,黄山市4A级景区超过10个,同时皖南各市(除马鞍山)、合肥、六安的4A级景区数量增长到5个以上,皖北仍然低于5个;到2014年,黄山、合肥和六安的4A级景区达到15个以上,皖南(除马鞍山)、皖中(除滁州)各市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皖北(除蚌埠)仍然低于5个,空间分布不均衡。

图22005 年、2010年和2014年安徽省4A级景区空间变化

2 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类型分析

2.1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类型时间特征

将安徽省4A级景区类型划分8个类型(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博物馆、科学教育、主题游乐),根据时间顺序用EXCEL软件绘制创建时序表(表1)和结构类型图(图3)。

表1 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类型时序表

图3 安徽省4A级景区类型结构图

从纵向上看(表1),自然景观类与历史文化类4A级景区创建最早,2005年开始快速增长,历史文化类增长数量少于自然景观类,且后期数量明显减少;休闲度假类与乡村旅游类4A级景区在2005年开始创建,2009年之后休闲度假类数量与增幅均大于乡村旅游类;红色旅游类4A级景区在2006-2011年有所增长,之后回到零增长时期;博物馆类与科学教育类4A级景区于2007年开始创建,数量较少并一直处于小幅波动状态;主题游乐类4A级景区于2009年开始创建,增长数量较少。综上所述,安徽省8类4A级景区的创建时序以2005年和2009年为重要转折点,2005年之前4A级景区创建数量较少,2005-2009年,各类4A级景区创建数量增长较大,2009年之后,各类4A级景区创建数量均出现波动,后期历史文化类与红色旅游类创建数量明显减少。

从横向上看(图3),安徽省4A级景区的类型结构特征较明显,2001-2004年,4A级景区只有自然景观类和历史文化类,且数量较少;2005-2008年,各类4A级景区开始创建;2009年之后,4A级景区以自然景观类、历史文化类和休闲度假类为主,以乡村旅游为辅。

2.2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类型空间特征

根据景区创建的时序和功能,再将8个类型分为2大类别,即传统旅游景区(自然观光、历史文化、博物馆、红色旅游)和新型旅游景区(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科学教育、主题游乐)。采用GIS软件绘制两大类别4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状况(图4)。可以看出,传统4A级景区多集中分布于皖北北部、淮河沿岸地区、六安南部、合肥市、和皖南地区,新型4A级景区集中分布于淮河沿岸地区、合肥及其周边地区和宣城市。

图4 安徽省传统4A级景区与新型4A就景区空间分布图

3 影响因素分析

3.1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地区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和品质高低是导致景区创建分布不均的重要因素,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度与品质呈现“西南——中部——东北”递减分布状况,皖南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以黄山、宣城和池州分布较多;皖中以六安南部、安庆和合肥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皖北人文历史资源较多,且集中分布在淮河沿岸地区。

3.2经济发展

2005-2010年,皖中GDP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皖南与皖北GDP差距较小,但4A级景区分布差距大,皖南4A级景区数量最多、皖中次之、皖北最末,表明经济条件对景区创建影响作用较小,主要是因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距较大。2010年后,皖中GDP水平远超过皖南和皖北,差距拉大,由图2也可看出,2010-2014年皖中4A级景区数量最多,表明经济条件对景区创建的影响作用提高。

图5 安徽省三大区域GDP增长状况

3.3交通区位

区域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景区创建的重要条件。安徽省4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与交通体系高度吻合(图6)。皖北北部、淮河沿岸地区、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也是安徽省4A级景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图6 安徽省交通体系与4A级景区分布图

3.4市场需求

如今游客对旅游景区的需求逐渐从观光向休闲、度假和体验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带动新型旅游景区(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科学教育、主题游乐)的创建,2013年,随着《国民休闲纲要》颁布,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市场、养生养老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再次推动安徽省新型4A级景区的创建(表1)。

4 结论与探讨

(1)在时间维度上,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经历低增长时期、快速增长时期、目前处于不平稳时期,波动较大,科技教育类和主题游乐类景区数量开始增长,历史文化类与红色旅游类景区创建数量显著减少,这表明传统型景区的吸引力正在衰退。

(2)在空间维度上,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的扩张方向是“黄山市——皖南——皖中——淮河沿岸”,到2014年,4A级景区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区由皖南转移到皖中地区,尤其是合肥经济圈,表明安徽省旅游资源开发正由高品质旅游资源向低品质旅游资源过度。传统4A级景区集中分布于旅游资源较丰富的皖南和皖中,而新型4A级景区集中分布于合肥及其周边、淮河沿岸地区和芜湖、宣城。这表明经济条件与交通区位条件对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的影响提高。

(3)在类型结构特征上,由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为主体逐渐转变为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主体,这表明资源禀赋仍是影响景区创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在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推动,安徽省4A级景区类型的结构有望实现向休闲度假转型发展。

(4)资源禀赋是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安徽省景区资源开发正由高品质旅游资源向低品质旅游资源过度,在景区创建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高品质旅游资源应当进行中低强度的开发,加大对低品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而目前安徽省A级景区创建同质化问题严重,所以要与市场需求相切合,下一步创建方向应当向休闲度假、主题游乐、科技体验等方向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创建A级景区,在未来也应当朝创建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等方向发展。

(5)目前中国旅游正在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安徽省4A级景区创建应当注重景区的休闲特征,同时加强旅游通道、旅游城镇和旅游村的建设,通过整合多方面要素以实现区域创新。

[1]Rogers H A.Pricing practices in tourist attractions:An investigation into how pricing decisions are made in the UK[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3):217-224.

[2]Joar Vitters,Vorkinn M.Tourist experiences and attrac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2):432-450.

[3]Shoval N,Raveh A.Categoriza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the modeling of tourist cities:based on the co-plot method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6):741-750.

[4]Young A Park,Ulrike Gretzel.Evalu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Tourism:The Case of Travel Search Engines[J].Business andEconomics,2006,(1):371-382.

[5]Yuxia Huang,Ling Bian.A Bayesian network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ased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for touristattractions over the Internet[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1):933-943.

[6]Fang-Ming Hsu,Yu-Tzeng Lin,Tu-Kuang Ho.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lligent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tourist attractions:The integration of EBM model,Bayesian network and Google Map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3):3257-3264.

[7]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1):28-30.

[8]汪侠,顾朝林,梅虎.旅游景区顾客的满意度指数模型[J].地理学报,2005,60(5):807-816.

[9]张仁军.基于GIS与Multi-Agent System的景区游客空间行为模拟系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4):495-498.

[10]崔大树,孙杨.基于分形维数的湖州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3):337-342.

[11]高元衡,王艳.基于聚集分形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2):52-58.

[12]朱竑,陈晓亮.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13]袁俊,余瑞林,刘承良,等.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0,30(2):324-329.

[14]马晓龙,杨新军.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结构与产业配置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5):713-716.

[15]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07,27(1):157-160.

[责任编辑:余义兵]

F592

A

1674-1102(2015)06-0072-03

2015-0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1129)。

王杏(1992-),女,安徽当涂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杨效忠(1969-),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

猜你喜欢
皖南安徽省数量
成长相册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皖南印象》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