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北京 100732)
亦师亦友真情在
——回忆与李修宇老师的两次学术合作
杨沛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北京 100732)
初识修宇老师是在1983年冬季一个大雪漫天的日子。我与同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任教的刘迅在哈尔滨出差,到黑龙江省图书馆联系80级学生毕业实习事宜。修宇老师时任黑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他热忱接待我们,对我们的实习计划提出中肯建议并作了精心安排。初次见面,修宇老师给我的印象是率直、干练和随和。次年春天,我带队去黑龙江省图书馆实习时,修宇老师已奉调黑龙江大学,负责筹建图书情报系。此后,因联系接纳毕业生、推荐保送研究生,我与修宇老师谋面的机会渐多,但总是来去匆匆,未及深谈。不过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才的渴望令我感动。因当时东北师范大学尚未落实我爱人的工作,修宇老师曾主动邀请我赴黑龙江大学任教。虽然未能成行,但我至今仍心存感激。
在20世纪80年代,东北三省图书馆界学术、业务活动很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我与三省的前辈、同仁的合作与交往也日渐频繁。每逢到哈尔滨出差,按照我和赵世良老师的约定(我们曾经在东北师范大学共事一年),都要到赵公府上小住一晚,促膝长谈。每到谈兴正浓时,世良老师便“duang、duang”敲击暖气管道,住在楼下的修宇老师马上上楼来加入叙谈。从他们独有的“暗号”,看得出二位老师友情至深。赵世良、李修宇曾被誉为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双子星座”。他们先后毕业于50和60年代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当然是我这个“七七级”的老前辈,我一直尊他们为师长。但世良、修宇老师却坚称“肩膀齐为弟兄”。所以他们二位又是我敬重的学兄,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均堪称吾辈楷模。我们亦师亦友的关系长留三十余年。我们的谈话内容海阔天空,涉及时政、社会、人生,林林总总,无所不包,但谈论最多的话题还是图书馆业内的事情,诸如事业发展、人才需求、技术应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当然也不乏业界动态和趣闻掌故。与二位师长的交谈使我受益良多,谈话中不时迸发出火花,彼此都受到启迪。渐渐地,我们的合作步入学术研究轨道,促成了我与修宇老师的两次难忘的学术合作。
第一次合作是在80年代中期,我们共同酝酿合作编写文献编目教程。当时各院系的编目课程按语种分设,学完中编再学西编,内容交叉重复。我和修宇老师当时都主讲编目课程,于是商定将中、西编合二为一,这在当时是相当大胆的改革。1985年春节刚过,我便赶到哈尔滨与修宇老师讨论合作编写编目教材。那几日因黑龙江省图书馆招待所过节歇业,我便住在修宇老师家中,受到他们夫妇的盛情接待。杨学梅师母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担任副馆长,业务能力不让须眉,操持家务更是井井有条,居室洁净、典雅,烧得一手好饭菜。我记得她家的早餐有大米粥、小包子,配上一碟松籽儿,那叫一个美!
中西文统一编目教材体例讨论完毕,我们开始分头执笔编写,完成初稿后便在各自的系里试用。当时教材出版并非易事,我们需要联系更多的院系加盟,于是把目光投向北京大学,希望他们能带头推进编目课程的改革。但由于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再加上李纪有老师遇车祸辞世,教材出版暂时搁置了。黑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编目课程的改革实践,无疑在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大潮中激起一朵浪花。对于我们曾经的付出,修宇老师和我都感到些许欣慰和遗憾。
与修宇老师的第二次学术合作,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共同主编了《文献资源建设与布局论文选》〔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选丛(1949—1999)之四〕,合作者中还有知名专家肖自力老师。他们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大型项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该课题进入收官阶段,他们二位忙于结项验收,所以便把选编文选的主要工作交给了我。我先后数次赶往北京、哈尔滨与二位会晤,修宇老师也曾专程到长春指导我的工作。在完成篇目初选后,由我执笔撰写《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概述》一文,载入文选卷首。我和二位老师仔细研讨文章体例结构、敲定章节细目、斟酌学术观点、确定材料取舍。这篇3.3万字的长文,比较系统地表达了我们的文献资源建设观念。文中描述了从图书馆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文献资源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文献、文献资源和文献资源建设基本概念,提出了文献资源是“迄今为止积累贮存下来的文献之总和,是社会上广泛分布的文献的集合,是物化了的知识财富的存在方式,是人们最经常、最大量、最方便的一种情报源 ……一个国家文献资源的贫富,可以作为衡量该国文明水准的尺度,检验其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实力的指标。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我们还把文献资源建设定义为: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计划积累和合理布局,以满足、保障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活动。文献资源建设区分为微观、宏观两类,微观的文献资源建设即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而宏观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建设,则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众多的文献情报机构对现有文献资源的规划和协作、协调发展。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概念和相关理论的提出,被认为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范并思教授评论道,“中国图书馆学家首次用自己的概念创立研究领域,并且没有一个术语如此科学地包容了这个领域的问题。在这一领域,中国人站到了世界前列。”[2]
1993年5月,《文献资源建设与布局论文选》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文选》中收录了修宇老师的论文《再论藏书剔旧》,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这次与修宇、自力老师的学术合作令人十分愉悦。此后我们又在《图书情报工作》等专业刊物上陆续联名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有:《从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文献情报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进展》《我国文献资源建设概观》《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试论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等,进一步探讨文献资源建设深层次问题。修宇、自力老师在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贡献为学界、业界瞩目,他们对于我这个学界新人的提携,令我增长见识,较早地步入专业前沿。
自从修宇老师离休之后,见面的机会少了。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我们在三院系办公室里相遇,在场的有来自黑龙江省图书馆“三杰”——赵世良、李修宇和夏洪川。修宇老师用他的相机拍下了我们珍贵的合影,这幅照片是修宇老师日后寄给我的。
最后一次见到修宇老师是2013年8月1日。全国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在哈尔滨黑龙江省图书馆举行,修宇老师赶到会场看望与会的朋友。在大会主旨报告期间,我和吴、茆意宏在后台休息室同修宇老师畅谈言欢。吴、茆意宏曾与修宇老师在80年代末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中有过合作。多年未见,修宇老师苍老了许多,但依旧精神矍铄,清瘦的面庞透露出乐观、豁达,虽然80岁了,还是那样思维敏捷,言谈风趣幽默。他介绍了自己离休后的生活状况,往返于哈尔滨与加拿大之间,领略异国风情,享尽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他也谈到患病后治疗、康复、锻炼的过程和感悟。中午在会议用过自助餐,我们仍意犹未尽。送修宇老师回家的路上,我们走了很远很远……
谁知,这竟是我们的永久诀别。
一路走好,尊敬的修宇老师。
[1]肖自力,李修宇, 杨沛超. 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概述[M]//文献资源建设与布局论文选.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5.
[2]范并思. 从经验图书馆学到新型图书馆学[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2):3-10.
杨沛超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二级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东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左起:李修宇、赵世良、杨沛超、夏洪川,1998年五四摄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