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复 (黑龙江省司法厅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清风明月犹可寻
——怀念李修宇先生
张复(黑龙江省司法厅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2014年旧历除夕,我经多伦多赶到蒙垂奥(Montreal)。沉睡中接到修宇先生从渥太华打来的电话,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谈话中我提到在多伦多机场一路疾走,竟幸运赶上就要起飞的班机,便顺口说了句“托您的福”。他顿了一下,说好久没听到“托福”这样的话了,这有点儿隔世之感。他说这回说说话方便多了,他一般不接电话的,会打电话给我,也会常在互联网上。
2015年7月5日,我从加东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返回蒙垂奥,打开电脑,立即看到李修宇先生发来的附有31个附件的邮件。文图并茂,泛览之余,我还戏言:这有倾囊相授的意思。晚上,他再发来《南方日报 》的一篇采访,是谈“幸福”和“被幸福”的。
此后连续几天没有他的邮件。这不同往常。
7月15日,杨学梅先生发来讣告,李修宇先生于2015年7月12日逝世。这距离他最后的邮件仅一周时间。
近年来,修宇先生旅居渥太华休养,可以用“请息交以绝游”这句话概括他的行止。但在互联网上,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他的邮件。或说书聊天,或考究文字,或推荐时文;每每附来最新的传媒,有时是短讯,有时是专论,有时是画集或视频。每过一段时间,他会问一声“发去的东西看了没有?”这些翩翩而至的邮件,风光、舆情、博物,展开了气象万千的画卷,清新、风雅而高远。
修宇先生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献学家和图书馆学教育家。他的耿介、坦白和宽厚素有口碑。他早年从军,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那时王重民、刘国钧等教授还健在。他有幸师从这些大学者和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开创人物。1984年,他创建了黑龙江大学图书情报系并担任系主任,培育、发掘和输送了一批图书馆学和文献学人才。他当时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在全国文献资源的调查与整合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许多学生早已成为海内图书馆业界的领军人物。
图书的学问是学问的学问。学术与文化离不开文献,中国的文献离不开古籍。
文献的鉴别和整理离不开书目存续和版本校雠。作为文献学家和图书馆学家,理应有跨越学科和门类的知识和学养 。旧时藏书家和图书馆学家多是著名学者,反之亦然。
修宇先生的博览和博闻,他广泛的兴趣、过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他对经典的倒背如流,这一直保持到晚年。他在网络上的采撷和萃集,宏大的视野,严谨的筛选,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审美水准。这得益于他的文献学功底和信息源,也得益于他的襟怀和眼力 。
“反右”时,他作为北大学子,以直言获罪,曾以舍命告白。这使他的脊椎落下终身痼疾。六年前,在家兄章西那里为他送行。席间,他撩起上衣指点伤痕,说起那个荒诞年代的往事,悲悯而出以诙谐,绘声绘色,像是在讲另一个青年人的历险故事。
最近一次见他是三年前的事。正是那次见面,他送我一只U盘,说是专为我选的,叮嘱我一定抽空看看,说那会改变我专听广播的习惯。
我近年的一些文稿,有些他知道了要去看看,有些在网上传给他,他都仔细读过。一些征引,如《诗经》《周易》那样的古籍,一些人名、译文乃至外文字母的大小写,他常提出订正或存疑。我的一篇宋人笔记校记,他看后打来电话:谬奖之余,说起他原来学的就是目录、版本和校雠一路,也极有兴趣;出校后因“工作需要”,身不由己,始终没能从事这个专业。惋惜与慨叹,至今言犹在耳。
他和七年前去世的著名图书馆学家赵世良先生是北大图书馆学系校友,又长期同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供事。他们被置身边省,几十年间,经历一次次运动,备尝打击与困厄,都因卓越的专业成就蜚声全国。环顾海内,那一代图书馆人和文化人已寥如晨星。他们的学养和风范渐成绝响。
收到杨先生发来的讣告,我回复说:“我得修宇先生教益恨晚。先生对我呵护有加。来加后,淘得旧书种种,一册在手,每思与先生畅叙分享,听先生弘论。一周前,仍看到先生寄来的精彩邮件。近年每错过与先生晤面机会,此成终身遗憾。往事历历在目,思之至痛。”
修宇先生发给我的邮件,每有稍长,他要写上“……我觉得很有意思,可沉下心来读读”或“如没兴趣看,可直接删去”。好在邮件我都保存在文件夹中,今后想起,尽可相逢在美妙的文字 、图画和音乐中。
10月16日,杨学梅先生越洋寄来照片并打来电话,相告修宇先生纪念椅已在渥太华落成。照片上洁白的长椅面对卡纳塔湖海狸池塘(Beaver Pond in Kanata Lakes, Ottawa)。秋日的丛林和草地老绿与新红交织,湖水盈盈,清幽中生机盎然。杨先生说:这是修宇最常散步和小憩的地方。
①-④ 李修宇先生及其家人
⑤ 李修宇先生纪念椅
张 复 旅游学家、版本学家、作家、高级编辑、黑龙江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论游览的审美意义及其实践》《先秦游览思想》《旅游文化》《朱启钤藏宋人笔记<鬼董狐>校记》等,编著有《黑龙江省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志-旅游志(主编)》等,另有散文、旧体诗等多种文学作品在境内外发表并获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