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熙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是难免的,不过还是可以避免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思想波动性大,思维不健全,模仿能力强,自主性较差,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不精心推敲,一知半解。因此,导致在做题时总要出现错误。而错误的原因是、错在哪里却不清楚。
笔者撰此拙文,以敦促有如此情形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精益求精,不耻下问,多看书,多做多练,多动脑思考。首先,认真研究数学概念的严密性,在做题时认真读题,细心揣摸题意,分清诸条件的真正用意以及与结论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其次,认清题中的结论及要求,达此目的需要什么条件,怎样达到,需与条件挂钩。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条件者,需挖掘隐含条件。这就是所谓的做题思路。
下面特举几例,以便读者斟酌之。
一、隐含条件有待挖掘
隐含条件,题目中未明确表达,但客观存在,需充分挖掘,才能利用。
例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k+1)x+1=0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误解:∵方程有两个实根,
∴
∴
简析:“误解”中忽视了一个隐含条件,是二次项系数非零,。
正解:由题意得且≥0, ∴k≥﹣且k≠0。
例2:已知a、b为方程x2+5x+2=0的两根,求+的值。
误解:∵a+b=﹣5,ab=2。
∴。
简析:∵ab=2>0
∴a、b同号
又∵a+b=﹣5<0
∴a<0,b<0,即为隐含条件,“误解”中没有挖掘,而导致结果错误。
正解:∵a+b=﹣5<0,ab=2>0
∴a<0,b<0
∴
二、谨防“陷阱”,摆脱上钩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养成仔细审题、周密思考的习惯,不被题设“陷进”所迷惑。
例3:下面是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解答的填空题:
(1)若x2=a2,则x=a。
(2)方程2x(x-1)=x-1的解为x=0。
(3)若直角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5。
简析:“陷阱”只对于粗心者而言,谨慎者本来就不存在“陷阱”,所以“陷阱”是相对的。(1)求的是平方根,而该学生把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混淆。正确答案应为x=±a。(2)方程兩边不能简单地除以(x-1),因为(x-1)还有是零的可能,应采取分解因式法求解,方程的解应为x=0或x=1。(3)条件中“两边长分别为3和4”,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因此,应有两种可能存在;第一种可能是“两直角边分别是3和4”,第三边长应为5;第二种可能是“3和4是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则第三边应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5和。
例4:已知abc≠0,并且,则k=____
误解:∵ abc≠0
∴a、b、c均不为零。
由等比性质:
简析:此题运用等比性质,必须有a+b+c≠0,而题中只有abc≠0,因此分a+b+c≠0和a+b+c=0要分别讨论。
正解:(1)当a+b+c≠0时,如“误解”k=。
(2)当a+b+c=0时,a=-(b+c),则k= =-1。
∴k=或k=-1。
三、考虑不周,错误求解
不少学生审题不细,考虑问题不周全或因长期养成的思维定势等原因,导致解题出错。
例5。已知二次函数y=ax2+4x+a-1的最大值为2,求a的值。
误解:∵函数y=ax2+4x+a-1的最大值为2
∴ =2,解得a=4或a=-1
简析:本题忽视了函数有最大值的条件a<0。
正解:∵二次函数y=ax2+4x+a-1有最大值
∴a<0
又∵函数y=ax2+4x+a-1的最大值为2
∴a=4或a=-1
∴a=-1
例6。已知抛物线y=x2-(k-1)x-3k-2与x轴交于A(m,0),B(n,0)两点,且m2+n2=17,求k的值。
误解:∵m+n=k-1,mn=-3k-2
∴m2+n2=(m+n)2-2mn=(k-1)2+2(3k+2)=17
即k2+4k-12=0
∴k=-6,k=2
简析:“错解”中忽视了方程
x2-(k-1)x-3k-2=0有两不等根的条件△>0
正解:∵抛物线y=x2-(k-1)x-3k-2与x轴交于A,B两点
∴△=(k-1)2+4(3k+2)=k2+10k+9>0,解得k<-9或k>-1
又由题意得m+n=k-1,mn=-3k-2
∴m2+n2=(m+n)2-2mn=(k-1)2+2(3k+2)=17
解得k=-6或k=2
∴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