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思考

2015-08-21 16:05张根生黄金城杨春雨
老区建设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农户贫困户电商

张根生+黄金城+杨春雨

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近年来,江西省宁都县在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扶什么”、“怎么扶”两个重大问题,紧贴县情实际和农户需要,大胆探索尝试,努力让农户早日摘穷帽、斩穷根。

扶什么?

兴业立业是发家致富之本,宁都县坚持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心,立足农业,着眼二三产业,着力解决贫困户创业兴业没钱、没技术、没信心的问题,促进贫困户兴业脱贫,创业致富。

1.扶资金。强化运用金融扶贫,全力解决贫困户创业无资金、没底气的问题。坚持先行先试,成立全国扶贫系统第一家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充分发挥扶贫融资担保功能。截止2014年底,累计为232户种植大户发展种植产业担保7076万元;积极协调县农信社按照1:8的倍数发放产业扶贫贷款,充分发挥担保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4年帮助农户提供产业担保贷款1600万元;充分依托县农户自立社向贫困户和微型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截止2015年2月,已为2599户贫困户和农村微型创业者发展各种产业贷款7696.3万元。通过多方发力,扩大金融扶贫的覆盖面,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的问题。

2.扶技术。强化产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贫困户投资创业没技术、难出手的问题。整合扶贫、人社、商务、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电商培训”等各种产业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贫困户开展有针对性的种养技术、谋生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让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了1-2项脱贫技术,提升创业兴业能力。2014年度,全县发放“雨露计划”补助金438.54万元;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高职学历教育3493人;进行电商创业培训11期3000多人;年度各类产业技术培训总人数超10000次。通过产业技能培训,实现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增强了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内在本领。

3.扶信心。强化干部帮扶制度,尽力解决贫困户创业畏手畏脚、不敢干的问题。贫困户创业更需信心和底气,多年的贫困导致大多贫困群众在创业时有所畏惧,迈不开步子,担心血本无归。对此,宁都县结合“三送”工作,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制度,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突出产业帮扶,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为贫困户投资创业鼓励打气。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办证等各类问题,以政府信誉和干部真心帮扶当贫困户创业的坚强后盾。如县委农工部帮助小布镇陂下村发展了60万羽黄鸡产业,帮助木坑村发展来100亩油茶产业;县旅游局帮扶肖田乡美佳山村发展了袋装香菇栽培300万袋;县粮食流通中心引导了黄石镇大洲塘村村民发展优质稻种植产业2000亩,等等。

怎么扶?

产业扶贫更需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营方式。宁都县坚持农村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引导产业资金与项目向贫困户、贫困村集中。坚持开放性思维和多条腿走路,支持各类有利于产业扶贫的经营模式,突出扶持符合该县实际的四大模式。

1.引导大户带着干。在资金、技术上引导能人大户放胆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有效发挥“一盏明灯,照亮一片”的强烈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一个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个村的1+N作用。目前,宁都县单各类家庭农场就有160家,经营耕地5.5万亩,各类种植、养殖大户更是遍地开花,带动着周边贫困户群干群致富。田头镇蔬菜种植大户邓明生就是一个典型,其在田头、长胜2镇4村常年租地400多亩,冬季季节性租地600多亩,先后带动62家农户(31家为贫困户)轮种芥菜、辣椒、超级萝卜等蔬菜。单2015年3月,就有3家贫困户申请加入。种植户既可选择自己找销路,也可在种植成本上增加0.5-1元,由邓明生定向代售给企业,确保了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2.鼓励合作社合伙干。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原则,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动力作价等形式入股,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将一家一户抱团组织起来,并对社员进行合理分工,形成“种、管、销”完整的“合作社产业链”。将松散联合变成紧密合作,将单打独斗转为抱团出击,既增加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抗风险力。正如荣成葡萄种植合作社社员罗小荣所言“要想富,户联户,合作社里有金路”。目前,宁都县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合作社共有310家,入社成员15763人,带动非社员农民35528户,涉及生猪、黄鸡、水产、农机、水稻、油茶等15种类别。其中在种植领域比较典型就是梅江欣荣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社员以资金、机械、劳力、土地等资源入股进行分工合作。2014年,合作社为1100户农户落实制种面积6300亩,签订订单1100余份,收获种子300多万斤,销售收入达2200万元,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带领农户人均增收600元。

3.支持公司加农户分工干。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鼓励龙头企业进村建立产业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组织生产、开拓市场,使产业化零为整,提高生产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风险,让贫困户获得了相对稳定可观的收入。目前,宁都县在生猪、三黄鸡及水稻、茶叶、黄栀子、银杏等各领域,均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宁都惠大实业有限公司就是采用合作订单模式的典型。该公司与1500余三黄鸡养殖户实行订单生产,其中贫困户400多户,以“五统三化”为管理核心(五统即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三化即规范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打造黄鸡种苗繁育、饲料生产、养殖、销售、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养殖户只需负责按要求生产,成熟后由公司负责按协议价“保底”回收销售,合作农户人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

4.推进电商试着干。充分利用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致力打造全国电商扶贫第一县。设立了电商扶贫发展资金,兴建运营全省第一个县级电商孵化园,已吸引中国邮政、阿里巴巴、麦光光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建成20余个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从电商培训、贷款贴息、信息服务等方面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电商产业。特别是注重利用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外销本地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增值。目前,宁都县已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赖村镇陂头村贫困户张寿生便是其中一员,通过 “农村e邮”网上卖芋头,每斤可多赚1.5元,打开了销路又省时省力。

思考与启示

发展农村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径、长效之举,在解决扶什么,怎么扶的过程中,还需把握核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1.核心要增强脱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农村产业的发展要以服务群众脱贫、带动群众致富为根本目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要利用好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由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向群众主动想办法做产业发展,形成全民创业致富的热潮,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促使精准扶贫向“造血型”可持续道路发展。

2.关键要立足实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农村产业的发展,要立足当地实际,着力盘活已有资源,扩大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值,实现资源集中开发和效益成倍增长。一是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增值利用,农村最有价值、最广泛的资源便是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是产业扶贫的基础,要充分实现撂荒地到“香饽饽”的华丽转身和土地产值的成倍增长。二是要注重剩余劳动力增值利用,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多为老弱妇女,就业增收途径窄、收入低,且多为贫困群众,以产业的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扩宽贫困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3.重点要激活农村的发展活力。农村精准扶贫并非单单扶一个人扶一群人,应该将整个农村的发展活力扶起来,带动农村的持续发展。农村的贫困在于人力的外流、活力的缺失,要让农村从根本上发展起来,让绝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应统筹协调,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而产业发展是增活力的根本途径。要以产业的发展,鼓励吸引更多青壮劳动力特别是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人气回流,激发农民投资创业的激情,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以活力迸发带动无限发展。

[作者简介]

张根生、黄金城、杨春雨,中共宁都县委办。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农户贫困户电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