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梦想家园

2015-08-21 10:11邵猷芬程文燕
老区建设 2015年13期
关键词:集镇移民贫困户

邵猷芬+程文燕

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是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民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江西省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从2003年开始,江西在全国率先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2013年开始在武宁、修水、龙南、于都、遂川等地探索实施搬迁移民进城镇、进园区工作,动员、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从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中搬迁出来,统筹解决他们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问题,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了江西省扶贫搬迁契合城镇化,互动工业化,引导农村贫困人口有组织地流向小城镇、工业园区的成功做法。据了解, 2014年,全省移民搬迁10万人,全省进城进园试点县较2013年增加了一倍,达到18个。各试点县把进城进园安置点作为精品小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打造移民安居、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梦想家园。

武宁县:实施安居扶贫 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帽”

武宁县是江西省最大的水库移民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美誉,是典型的山多地少,河流众多丘陵地带。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武宁县尚有一部分群众处于贫困状态。

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近年来,武宁县委、县政府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归纳贫困的类型与成因,并结合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分别制定对口帮扶政策,以及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来帮助扶贫开发工作,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针对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群众,制定出了独具特色的精准扶贫计划。

青砖白墙的座座新居依山而立,郁郁葱葱的树木长势喜人,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村民家,学校、医院、农贸市场、超市一应俱全……走进武宁县武安锦城移民安置小区,眼前是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

坐落在县工业园区的武安锦城安置小区,是武宁县推动镇村联动,实施移民扶贫整体搬迁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该县最大的移民扶贫搬迁安置项目。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900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10.7亿元,配套建设有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菜市场、综合商场等。主要安置地质灾害区、深山区、库区回水区、生态敏感区居民,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建成,将安置移民和困难群众7000多户30000多人。

“我们以前住的深山,没水没电不说,路还不通,小孩子们上学得跑10多公里。搬到这儿以后生活好得像城里人一样。”说起自己生活的变化,年过半百的水库移民卢邦辉激动不已。

据了解,按照“能搬、应搬、尽搬”的原则,武宁县以县城、工业园区搬迁安置为主,中心集镇、中心村安置为辅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在加快工业园区武安锦城建设的同时,抓好鲁溪乡等6个中心集镇和其它乡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意愿,建设移民扶贫搬迁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引导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选择到中心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

澧溪镇石涧塘新村距集镇1公里,占地面积17200平方米,主要用于安置太平村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移民。新村点规划为“一心、两区”,即中心广场、石涧塘两岸的两个片区,有村民活动中心、灯光球场、休闲场所等,集中安置搬迁村民61户245人,目前居民已陆续装修入住。76岁的阮仕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们一家是从30多公里外的山区搬迁过来的,搬过来后吃的好,住的好,她十分感激党和政府,让他们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为让搬迁贫困群众尽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武宁县全面整合移民扶贫、新农村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民政等涉农及社会资金,统筹用于整体移民搬迁。贫困户搬迁进城入园,农村户口是否迁移由农民自主决定,原户籍身份不变,继续享受农村相关政策和权利义务,并拥有城镇居民就学、就业等权益。保留农业户口的,所在农村享有的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益不变。

对于搬迁贫困户进城务工创业的,武宁县实行“一扶三免一确保”政策,即:优先扶持小额贴息创业贷款;子女免费就读武宁职业中专;免费创业就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制定了贫困户扶贫搬迁进城农民工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通过园区就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开发公益性岗位、选聘服务性岗位等渠道,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奔小康”的目标。

漫步于武宁县的乡间小道,只见一片片新农村建设点俨然是一个个乡间别墅群区,楼房成排,绿树成行,水泥道路通家到户,塘边柳树环绕;集镇新街绿树婷婷,一派美丽园林景象。像阮仕兰一样,许多移民过上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生态村”的幸福生活。

修水县:精准施策 助贫困群众“同致富、奔小康”

修水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至2012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14.78万,贫困发生率19.87%,特别是还有9.2万人居住在边远山区。修水县县委书记孙朝晖称,修水县要与全省同步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出路在搬迁。

对此,修水县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把移民扶贫搬迁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起来,实行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将深山贫困群众搬迁到城镇或中心新村集中安置的移民扶贫新模式。

据了解,2013年起,该县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实行“两分两换六联动”推进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即,将移民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山林流转分开,以宅基地换住房、以耕地承包权和山林经营权换保障,联动推进就业保障、户籍制度、社会管理、涉农体制、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六项改革,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同时整合扶贫移民、危房改造等多种项目资金,按照全域修水规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深山移民进行梯度安置,实现县城、副中心、一般集镇及中心村的链式发展。

修水县还按照“全域修水、凸显特色、三个集中”的总体要求编制了《全域修水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产业集聚、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到2020年,形成全县农村人口“三分之一进县城、三分之一到集镇、三分之一在农村”的分布格局,县城建成人口3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

除县城和集镇安置外,移民群众还可在政府引导下自主选择搬迁到统一规划建设的中心新村。编制了《修水县中心村规划》,以乡镇为单位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因地制宜在全县规划建设125个中心新村,打造现代农业型、城郊服务型和乡村旅游型三类村庄。马坳镇黄溪村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按规划建成规模4000人的乡村旅游型新村。

此外,该县对特困群众采取集中供养、投亲靠友、低保保障等方式进行分类安置,确保不留一户、不漏一人。2013年,该县新建移民扶贫养老院,溪口镇、大椿乡8个试点村的分散五保户、痴聋傻哑、鳏寡孤独等48名特困群众进行集中安置。

在良瑞佳园小区,65岁的夏国华振奋不已,他告诉记者:“搬来以后,儿子打工、开店,孙子上学都方便,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占地398亩的良瑞佳园,建设楼房84栋、3079套,可容纳1.2万人居住,是修水县2013年整体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与之毗邻的汽车汽配、家居建材等五大专业市场,有5000多间商铺、2万多个就业岗位,大大方便移民就业创业。

溪口镇围丘村移民徐桂秋,是40多岁的家庭主妇,当初最担心进城后找不到工作。后来,她参加县里组织的缝纫技术培训班后,在县城一家服装企业顺利就业,月收入2500元,一下子就让她放下心来。为确保移民能顺利就业创业,适应城镇生活,修水县狠抓职业培训和创业援助。对移民优先扶助每户3万元至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移民子女免费就读修水职高,免费创业就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 完善的政策配套,让移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目前,县城第一期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安置小区全面建成,9个整体搬迁行政村97.2%的农户参加了摇号分房,有1500余户已搬迁入住。第二期2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安置小区已经竣工。同时启动了5个集镇、30个中心村的三级联动试点。

编后记:武宁县、修水县的移民扶贫搬迁工作亮点纷呈,但只是江西省移民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实施搬迁扶贫以来,全省共有90万贫困群众走出大山,迈上了摆脱贫困的康庄大道。

近年来,江西省各地都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参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并且,注重引导社会帮扶,将社会扶贫和定点扶贫向搬迁进城进园的移民户,特别是贫困户覆盖和倾斜,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共建共享的格局,从而实现了搬迁移民扶贫的新突破。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说,实施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工作,对于推进江西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进一步把工作做实,让贫困群众得益,使之成为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

据了解,2015年,江西省计划搬迁移民11万人,其中扶贫搬迁移民10万人,水库移民避险搬迁1万人,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将收获扶贫带来的实惠。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集镇移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集镇幼儿家庭教育联盟建设的行动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