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德军 申宇宁 姚宇红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摄血中药配合西药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 -2)、白介素4(IL -4)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辨证为气不摄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所有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 -2、IL -4水平变化,观察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血小板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IL -2升高,IL -4下降,2组内治疗前后IL-2、I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L-2升高及IL -4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5%,治疗组9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对照组80%.治疗组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变化,治疗组血小板升高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IL -2和IL -4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紊乱的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影响ITP的预后,中西医结合对IL -2水平的升高及IL -4水平下降更明显,疗效更优。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结合疗法;气不摄血证;IL-2;IL-4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1-0022-0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vto-penic purpura 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出现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ITP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因素所致机体免疫紊乱,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本次研究拟予益气健脾摄血法配合西药治疗成人ITP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IL-2、IL-4水平变化,并结合患者疗效进行相关性研究,探索ITP新的治疗方向。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l.1 一般资料40例ITP患者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l-8月血液科患者,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1.5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诊断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诊疗标准(第3版)》[2]标准,两组均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组均随访3个月。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诊疗标准(第3版)》。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辨证为气不摄血证。中医证候主要有:紫斑,出血,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便溏,口干,少食,舌淡苔白,脉细弱等。1.2.2纳入标准 (1)符合ITP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已签知情同意书,可纳入试验病例。(2)年龄18- 65周岁,病程大于12个月,且至少接受过一种ITP西医一线治疗手段,入组前患者血小板计数<30 xl09/L。(3)在不影响病人生命危险的前提下,经停服原治疗血小板减少药物1周后,仍符合中两医诊断标准者。在剂量稳定l周后,方可纳入试验。(4)以病情分级中度为主要观察对象。(5)根据不同试验期及研究目的,规定试验年龄及性别。
1.2.3排除标准 (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结缔组织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肿瘤、脾功能亢进切除脾患者等。(2)过敏体质或者多种药物过敏者。(3)其他排除标准参照有关“总论”内容1.2.4撒出或中止病例标准 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研究过程中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加重,需要采取其他积极措施治疗的患者;主动或被迫放弃治疗的患者。2方法2.1 分组方法 随机将40例人选ITP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2组。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对照组予泼尼松1mg/kg·d,泮托拉唑40 mg/d保护胃黏膜,1月为1疗程,共3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益气健睥摄血法,以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5 g,黄芪30g,当归15g,熟地15g,何首乌15g,白术15g,茯苓12g,远志10,龙眼肉12g,茜草15 g,炙甘草9g。便血加莲房15g,槐角15g;月经过多加艾叶9g,茜草9g,海螵蛸9g;尿血加二蓟各15g,皮肤紫斑加三七12g,血余炭10g;牙齿出血加蒲黄15 g,白及15g。水煎服,1日1剂,分3服,每次150mL。泼尼松减量措施必须在患者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血小板计数< 20×l09/L,且有出血,可予酚磺乙胺、维生素Kl等对症处理,必要时予单采血小板输注。2.3测试方法所有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3.0mL静置约1h后2500 r/min离心10min,收集无溶血血清标本,按标号于- 80℃冰箱冻存,待全部收集完后同批检测。治疗后第1周2天1次查血常规,以后2次/周查血常规,对血小板进行计数并做计录。第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抽取3mL静脉血,以抗凝管装入离心,取无溶血血清标本。血清11 -2及11-4水平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试剂盒购自eBioscience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检测底限为l ng/mL。全部操作由同一操作者完成,并且该操作者不了解样本的来源。2.4统计方法 利用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计料资料采用x2检验,P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ITP疗效标准[3]。3.2 临床疗效评定ITP疗效标准[2]。3.2治疗结果3. 2.1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1。3.2.2 2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见表2。
3.4 2组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4。4讨论
ITP在中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病名,但据其临床特征归属中医血证中的“鼻衄”、“肌衄”、“紫斑”、“便血”、“崩漏”等范畴,病因不外乎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等原因所导致,病机即“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两类[4],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血证》总结“火盛”及“气伤”。治法上传统中医学认为“治火”“治气‘‘治血”。此次研究结合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发展的认识,笔者主要从“气伤”着手,“气伤”多虚,虚多指气虚或气血两虚,气虚失摄,血益脉外则表现各种出血症,故采用“益气健脾摄血”为法,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本病,方中黄芪甘温,党参甘平,为治疗气虚之主药,共为君,白术补气健脾,茯苓渗湿健脾,共为臣药,当归味甘性温,补血活血,熟地味甘性微温,能补血滋阴,何首乌味甘性温,益精血,三药共为佐药,茜草苦寒,凉血化瘀止血,为方中之使药。综合全方,诸药互相配合,具有益气健脾摄血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5]认为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性免疫的能力,能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2的反应性,能够增加大鼠红细胞数,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党参能增加骨髓造血,提提肌体免疫能力,党参液可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当归能提高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等含量;熟地对细胞的免疫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能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IL-2的分泌。方中益气养血的中药能能够使造血水平提高,促进巨核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增加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6]。
ITP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细胞及体液免疫异常,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增多,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7]细胞冈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能调节细胞功能等多功能的低分子蛋白质。参与ITP的细胞凶子可分为两类,即Th1型和Th2型,Th1细胞能分泌IL-2,IL-3,IFN -γ,TNF -α和GM - CSF,以IL -2、IFN -γ为主要特征,主要参与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IL-3,IL-4,IL-5,IL-6,IL-10和IL-13,以IL-4、IL-10为主要特征,主要参与体液免疫。IL -2分子量为152KU糖蛋白,参与细胞免疫,能促进免疫增强。IL-4分子量为20KU,能刺激B细胞和促使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也可诱导B细胞分泌IgE,促使T辅助(Th)细胞向Th2型细胞分化,还能抑制Th1型细胞产生、
本研究以中医辨证分型为依据,通过对ITP患者中“气不摄血证”进行了初步探讨了ITP的免疫功能分析,初步表明患者ITP体内IL-2、IL-4细胞因子发生了变化,经治疗后,IL-2升高,IL-4下降,IL-2/IL-4比值下调,提示了IL-2、IL -4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紊乱过程,其水平的高低影响ITP的预后,中西医结合对11-2水平的升搞及IL-4水平下降更明显,疗效更优。为我们今后以本方为主进一步探索Thl、Th2及Th1/Th2平衡偏移打了基础。参考文献:[1]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等,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73.[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 -175.[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0 - 184.[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81-385.[5]孙建宁,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19-228,[6]苏炳开,归脾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56.[7]卢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IL-21、IL-6的变化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1-12.(收稿日期:201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