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2015-08-20 08:52张顺贞石安华姚政陈文慧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中医

张顺贞 石安华 姚政 陈文慧

摘要:运用中医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是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虚气化不及,其基本病机是痰瘀互结,以此为基础,本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的治疗大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中医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15) 01 - 0017 - 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 alcoholic fatty liv-P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关 系密切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饮食结构变化但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导致肥胖症、糖尿病患者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肝病。NAFLD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使得脂肪肝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脂肪肝的防治对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关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中医研究近年来逐渐深入,但有关病因病机的研究较少,各医家对其认识上各有不同,本文针对NAFLD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探讨。1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NAFL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多样性特点,其中胰岛素抵抗(IR)是发病的关键因素。“初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学说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形成单纯性脂肪肝造成初次打击,在此基础上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的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造成二次打击[2]。除此之外,经学者研究其发病机制还与瘦素抵抗、脂联素、内毒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关。2 中医病名祖国医学中,并无脂肪肝的记载,关于肝病,古代医家做此论述,《难经》中载有:“肝之积,名日肥气”;《古今医鉴》中载有:“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灵柩》中载有:“邪在肝,两胁中痛,塞中,恶血在内”。由于现代医学认为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脂质代谢障碍,使脂质在肝细胞内过多蓄积的一种肝脏疾病,故有学者认为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痰证”、“湿阻”、“瘀证”、“积聚”范畴[3]。3 中医病因关于本病的中医病因,笔者总结可分为以下几类。3.1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饮食规律,营养均衡,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较为普遍,由于长期过量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在体内长久蓄积积滞,聚湿生痰升火,阻滞气机,容易导致肝脾不调;如若食入过饱,可至脾胃受损,健运失常,清阳不升,湿浊不降,饮食不化精微,易为腐蚀,聚湿生痰,充斥机体,外溢于肌肤则为肥胖,内积于肝脏则为脂肪肝。嗜食肥甘厚昧,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食肥甘厚味,则会有“膏粱之变”,因肥能生热,甘能壅中,肥甘太过可壅滞中焦,损伤脾胃,化湿生热,炼津为痰,痰湿内蕴亦而变生本病。临床研究发现,NAFLD患者大多饮食不节,嗜食肥甘[4]。3.2劳逸失常 大多NAFLD患者既往牛活作息不规律,或工作压力大,或自身生活极其不规律所致,作息黑白颠倒,饮食饥饱失常,睡眠不规律,久坐不锻炼。过劳少逸或贪逸少劳,均可伤人体而致病,如《素问·宣明五气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脂肪肝患者多由于过度安逸少劳,致筋骨懈堕,气血不畅,壅遏不行,久不活动,脾失健运,水谷之气堆积不行,进而痰饮、水湿内停而致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失畅,日久成瘀,痰瘀互结,阻于肝络。饮食不节、少劳多逸,可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而成本病。此外,NAFLD的病因或与情志刺激、久病体虚或感受湿热疫毒等因素有关。4中医病机张学文[5]认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是肝经郁热,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潘金友等[6]则认为:“该病证型虽多,但以肝郁血瘀为主要病机”;尽管说法较多,但本病发病机理与中医理论中的痰、湿、瘀、积等密切相关,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肝失疏泄,睥失运化,肾虚气化不及,而致痰浊内生,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瘀阻肝络。4.1 痰瘀互结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病机 尽管本病病机和肝、脾、肾均有关系,但有研究人员收集了近10多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文献,统计分析证型分布情况,提示痰瘀互结是脂肪肝的主要证型,也是脂肪肝的基本病机[7]。《古今医鉴》言:“胁痛者……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朱丹溪曾道:“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些都说明了脂肪肝的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积于胁下,日久则成本病。概言之,痰湿瘀血湿交阻互结,肝脏脉络阻遏形成脂肪肝[8]。结合现代研究,NAFLD的痰瘀病理基础包含了脂代谢失衡、糖代谢紊乱、生物氧化失调、血液动力学改变等,换言之,代谢的紊乱、失调、生物氧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形成痰和瘀,痰瘀交阻导致NAFLI)自勺形成[8]。4. 2痰湿、瘀血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产物金元时期,李东垣强调“恶血必归于肝”,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或者情志刺激、引起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或肾精不足,导致水谷精微(含血脂)不归正化,生湿化痰,引起水停、痰聚;痰浊阻络,气行不利,血行不畅,遂成血瘀,痰湿、瘀血更可互化。痰是津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体内的病理产物。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湿邪最易化热或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之邪,瘀亦可化热,邪热为尤形之体.瘀血为有形之体,瘀血与邪热相互搏结,形成瘀热,往往使热邪久稽不退,瘀血久留不散[9]。

巢元方认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其阐明了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血证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则提出瘀久成痰的观点,此为“痰瘀同源”之由。现有研究表明痰证患者突出表现血液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和凝吲性增高,可见痰证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密切[10]。正是如此,由痰致瘀或由瘀致痰,痰瘀相博又致新的病因,继而病情缠绵,或病情发展,变生他证,痰湿淤血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亦然本病的致病因素。综上所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当,情志刺激;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本病病机的关键,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虚气化不及,而致痰浊内生,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瘀阻肝络。痰湿、瘀血是本病的病理产物,本病的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的治疗大法,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病因病机之不同,辅以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法。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M].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641.[2] Fan JG,Farrell GC.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ese China[J].Hepat01,2009 ,50:204-210.[3]张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4,5(1):63.[4]缪伟峰,金小品,脂肪肝中医发病机制的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新中医,2008,20(5):5.[5]汪晓军.张学文教授清肝活血法辨治脂肪肝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3,35(2):12.[6]潘金友,张爽秋,姚祖颐,等,疏肝化瘀为主治疗脂肪肝[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52.[7]王伯祥,中医肝胆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442.[8]王凯,王东盛,肝病患者血液流变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3,17:280.[9]黄静娟,刘树军,论痰瘀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辩证与治疗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67.[10]方永奇,黄可儿,痰证的血液循环特征初探[J].湖北中医杂志,1992,14(6):33. (收稿日期:2014-ll-16)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病机中医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维吾尔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浅析
从心肝肾浅析耳鸣、耳聋发病机理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