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孩玫瑰花的假小子

2015-08-19 12:25郝秀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假小子心理辅导高中生

郝秀仙

〔关键词〕假小子;高中生;认知治疗;心理辅导

一、个案背景

小语(化名),2013年9月入学的高一女生。2013年11月11日,她给邻班的女孩送了一支玫瑰花。

小语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身为军人的父亲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培养,从小给她买的玩具都是刀呀、枪呀,穿的衣服也是中性化的,留着齐耳短发,直到初一。初一发生的两件事促使她完全变成了假小子。一件事是父亲出了车祸,当晚,全家人都去了医院,只留下她看家。面对空荡荡的家,她第一次感到非常害怕。她想起爸爸常说的一句话:“你要是男孩子就好了。”她想,如果自己是男孩子就不害怕了。另外一件事是一天上学路上,一个同校初二的男生问她要钱,并用一把小刀威胁她,如果不给钱就划破她的脸。当时她害怕极了,哆哆嗦嗦地把口袋里的零用钱全给了那个男孩。到了学校她也不敢告诉老师和同学,生怕那个男孩报复她。回家后,这件事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她想:“我要是个男孩就好了。”第二天,她就去理了个小子头。去了学校后,她发现所有人都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她,女孩子们都赞美她,男孩子们都和她玩,那个问她要钱的男孩也主动和她玩,还和她交朋友。她觉得自信满满的。从此,她开始逃课,结交辍学的社会青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得知她的情况后就训斥她,反而引起她的叛逆,结果她经常挨父亲的打。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和我父亲没话说,我恨他,我讨厌回到那个家里。”

二、情况分析

小语父亲的教育方式,使小语从小认为男孩子就比女孩子强,女孩子就是弱者,男孩子会更受人们的欢迎。初一两起事件的发生,促使早期形成的这些图式被激活,使得她的认知越来越存在偏差,觉得只有保持男孩子的形象才能不被人欺负,才能讨得别人的欢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她,尽管有着男孩的装扮,但依然保持一颗女孩的内心,也对异性有着朦胧的好奇。既然男孩子都把她当作了同伴,那她就在女生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给女孩子送玫瑰花。班主任将小语在学校的表现整理如下。

(一)阳光帅气

一眼看去,小语高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五官,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微微上扬的嘴唇荡着笑意,怎么也看不出是个女孩,谁看都说是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但这让我的内心很沉重,想想孩子的内心是经过多么痛苦的挣扎才有了这个形象,平时以这种形象示人内心又是多么的纠结呀!

(二)不懂是非

小语平时爱打抱不平,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的事她都管,但她管的事却让别人感到不合常理。记得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的一天,我进教室看见值日生没扫干净地,就叫组长出来了解情况,没想到她也跟着出来,而且不让我批评组长,要批评就批评她。我觉得很好笑,她既不是组长,又不是组员,干嘛批评她。于是我先让组长回教室,先解决她的问题。一问才知道因为组长是外地人,她怕我欺负组长,这让我觉得很可笑。

(三)大大咧咧

干什么事情都是满不在乎,没心没肺,不长记性。

(四)敏感多疑

小语对于他人的言论特别敏感,尤其是不喜欢别人与她的身体有接触。有一次,我找她聊天,只是轻轻拍了拍她,可她下意识地躲开了,但她愿意主动接触别人的身体,有一次,我看到她一下课就把手搭在了一个男孩的肩膀上。

三、辅导策略

(一)认识错误认知

小语的认知歪曲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非此即彼

小语看事物比较极端化,认为男孩子强大,男孩子不被人欺负,就要变成男孩子的样子,她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方法去面对。

2.灾难化

“如果是个女孩子,我会觉得不安全的,我将无法面对大家。”她把事情想得糟糕极了。

3.贴标签

“我这种形象帅呆了,酷毙了。”“如果我是女孩,我会一无是处。”可见,小语给自己定的生存规则就是尽量保持男孩子形象。她有许多的自动思维,例如:“如果我和人交往,就得保持男孩子形象;保持男孩子形象,女孩子也会喜欢我;如果我保持女孩子形象,就没人喜欢我,我就会被人欺负。”中间信念认为不是男孩就不好。其核心信念是:男孩勇敢,受人欢迎,是家里的顶梁柱。

小语的核心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搜集她的早期资料。于是我从她的家庭入手,先后对她的家庭进行了三次访谈。

第一次访谈重点了解了小语的童年、小学和初中经历。小语从小随母亲长大,但受父亲影响很大。看得出母亲在家里较软弱,对小语也非常溺爱;父亲较强势,对小语非常严格。父亲希望她像男孩子一样坚强、勇敢,所以给她买男孩子玩的玩具,衣着打扮也像男孩子。我问父亲:“那你是很喜欢女儿的这种形象了?”父亲说:“是呀,多精神呀。”我问小语的母亲:“你给女儿买过裙子没有?”妈妈说买过一次,但因女儿不喜欢,以后就再也没买过。我又问他们是如何看待女儿送别的女孩玫瑰花这件事,他们的表情都很惊讶,但又不知该怎么回答我。我问小语:“你送玫瑰花时心情怎么样?”答:“非常兴奋、激动。”又问:“那个女孩儿高兴吗?”答:“高兴呀!”

第二次访谈时,小语一再强调她的父亲多次打她,还说有一次打得她差点报警。当询问父亲为什么打孩子时,无非就是逃课、不听话、和社会青年来往等。我又问妈妈:“他打女儿的时候你就不管吗?”母亲说:“看着心疼,但管不了。”我把小语的一幅树木人格图给他们看,画面上的小语觉得家里很压抑,喜欢外面的世界。我问父亲:“知道女儿为什么愿意和社会上的人来往吗?”父亲沉默了。我意识到应该先和他沟通一下,于是就让小语先出去一会儿。我说:“您管教女儿没错,但能不能换种方式?”没想到父亲却说:“我这方法就没错,她不听话就应该收拾她。”看来他执拗的性格的确遗传给了小语。我说:“社会在进步,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您也应该学习点新的教育理念,试着低下头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别总是用老一套的思想,这样,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的。”小语母亲也附和着,他不言语了。

(二)角色互换表演

为了让小语的情绪得到宣泄,在第三次的家庭访谈中我让这个家庭上演了两场心理剧,让小语和父亲互换了一下角色。第一场剧情是小语小时候父亲给她买回来一把枪并教她怎么打枪;第二场剧情是小语逃课回来被父亲一顿毒打。演完以后,一家三口抱头痛哭,久久不愿分开。小语父亲边哭边不停地说:“小语,爸爸对不起你。”他终于领悟了女儿的表现是他错误的信念影响的,女儿也领悟了父亲是爱她的,只不过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妥而已。此时,我的内心似乎也轻松了很多。

(三)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是改变错误的信息加工过程,矫正那些使情绪和行为失调的信念或假说。作业是我们共同商定的,简单、明确,操作性强。

给小语父亲的作业包括两个栏目,即每天见到女儿的自动想法和合理想法,坚持记一个月,由母亲监督。

给小语布置的作业也是两个栏目,即每天见到父亲的自动想法和合理想法,坚持记一个月,其母亲监督。另外,让小语试着把头发留长点儿,以提升当女孩儿的自信心。

四、辅导反思

小语个案看上去是行为问题,但实际上还是认知偏差带来的结果,而认知偏差主要是受童年经验的影响。她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男孩勇敢,受人欢迎,是家里的顶梁柱”这种不良图式,当初一的两件事件发生后,这种图式被迅速激活,于是成了一个假小子。我除了给她以心理辅导外,还经常找她聊天,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并有意让班里的女生和她玩,鼓励她多参加班内的集体活动,经常给她灌输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理念。现在,小语留着齐耳头发,干净整齐的校服内映着红色的衬衣,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晋中,030600)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假小子心理辅导高中生
假小子蜕变俏佳人:风情万种是婚姻解药
雪宝飞翔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你是传奇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假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