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冯素珍的“情缘”

2015-08-18 16:48李敏
上海戏剧 2015年8期
关键词:花旦小生情缘

李敏

2014年7月,越剧《女驸马》首演于福州芳华剧团,这是我扮演的“冯素珍”第一次在观众面前亮相。从那时起到2015年的6月,《女驸马》走遍了全国33个城市,总共演出了58场。越剧“为救李郎离家园”的旋律不仅唱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唱回了黄梅戏的故乡安徽合肥。所到之处,《女驸马》受到了各地越剧观众的热情欢迎。作为主演,在欣喜之余,也不得不感谢这出戏,感谢从创排到今天,一年多来一直陪伴我的老师、领导和朋友们。当然,也要感谢命运、感谢越剧舞台给了我与“冯素珍”之间的这段美妙情缘。

“选择”冯素珍

《女驸马》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1955年版由严凤英老师主演的黄梅戏电影,我孩提时代曾经看过无数遍,那段脍炙人口的“为救李郎离家园”也时常喜欢哼唱。我喜欢那个聪慧大胆、敢做敢为的奇女子,也钦慕那段坚贞不屈、贫贱不移的纯洁爱情。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只是一种单纯的仰慕之情,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在舞台上亲身演绎这段传奇。

直到2014年,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合适的题材,想要排一出不失越剧传统风味而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剧目。在遴选了很多剧本之后,朋友向我推荐了《女驸马》。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欣喜,仿佛遇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

但短暂的喜悦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挑战经典,我究竟有没有这种能力?我曾经无数遍问自己,答案似乎有些让人泄气。事实上,也许是当年严凤英先生的演绎太过经典,以至于半个多世纪来,竟然没有一个黄梅戏之外的剧种敢于演出这段事实上明代就已经诞生的故事。面对这样的现实,有那么一瞬间,我退缩了。“或许,找一个不那么经典的,或者是新编题材,更容易些?”我在内心深处这样问自己。

就在几乎放弃,与“冯素珍”擦肩而过的时候,是我的恩师王文娟老师打消了我的疑虑,让我有勇气最终“选择”冯素珍的。那时候,我在上海演出,每次前去探望老师,她总是不顾年事已高,连着两三小时为我说戏,并且每次都会关心地询问我:“最近有什么打算?接下来想排什么戏?”当我惴惴地将排演《女驸马》的设想告诉老师时,有些出乎意料地,她当即就说,这个题材好。她还具体为我分析:冯素珍这个人物刚柔并济,特别适合越剧演。传统的爱情故事依旧是受欢迎的。而对于我本人,老师也觉得我除了花旦之外,还有一定的小生功底,演女扮男装有一定优势……虽然这些问题我之前也曾经都想到过,但是经老师这么一说,顿时感觉有底气了许多。

老师的另一句话令我几有醍醐灌顶之感,她说:“你为什么一定想着要‘挑战?你要演出自己的风格、越剧的风格。”这句话,让我找到了一条路,我想要塑造一个——越剧的“冯素珍”。

“走近”冯素珍

决心搬演《女驸马》之后,我一头扎进了冯素珍的世界,这是一个颇为纠结,甚至称得上“痛苦”的创作历程。在具体的人物塑造上,我首先区分了人物的三种状态——毫无矫饰的少女状态、体态风流的翩翩少年,以及潇洒男装下的娇柔女儿心。

先说毫无矫饰的少女状态。受剧情结构限制,在整出《女驸马》中,冯素珍花旦扮相的时间非常少,基本集中在第一第二场。

在我看来,这两场戏虽然并不是矛盾冲突的高潮,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这段不长的时间中,让观众牢牢记住冯素珍的美——人美、情美,并且让他们在之后的戏剧冲突中不断回忆起这种美,是整出戏成败的关键,也是我需要重点下功夫的地方。

在这两场戏中,我对人物情绪加以区分。第一场“闺中独叹”,主要表现冯素珍的青春之美。虽然这时候的冯素珍也有生活上的不如意,但毕竟没有经历到大挫折,还有美丽的爱情可以憧憬。所以整体风格上还是较为明快向上的。尤其是得知李兆廷来到冯家时,有一段“载歌载舞”的演绎,包括快速原地旋转以表现内心难以抑制的喜悦。这里我的处理相对于传统越剧花旦是较为夸张的,但我觉得这是符合人物年龄和性格的——如果冯素珍是一个“不肯多走一步路”的迂腐女子,绝不可能有之后女扮男装的行为。

在第一场将“青春之美”留给观众之后,第二场的“花园赠银”,我着重表现的是“深情之美”。这一段表演相比于前场,形体动作较少,而在唱腔上下的功夫更深一些。通过优美舒展的王派唱腔,表现出冯素珍对于李兆廷的深情、对于爱情执著的追求,以及面对继母迫害时义正言辞的反击。

以男儿外形演绎女子本性,展现潇洒男妆下的娇柔女儿心,是全剧最关键的所在。整场戏的高潮“洞房”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展开的。如何表现出这种“外形”与“内心”的反差?

首先在唱腔上,我不是简单地花旦造型唱王派、小生造型唱尹派,而是和王老师、金良老师、导演一段段分析,什么环境、面对什么人应该怎么唱?

其次在表演上,尤其在“洞房”,有大量旦角与小生之间的瞬间转换。这种转换,也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对公试探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公主的善意和同情,从而渐渐敞开自己的内心,最终因为两人都对“天下女子的不幸”感到同情,从而达成了一致。这时候的冯素珍,虽然身着新郎喜服,但却完全回到了一种女儿情状。这种状态下的表演,我提醒自己必须把握一个度。如果说之前我是可以在小生表演中加入一些花旦元素的话,那么这时候,则是以王派花旦表演为主,但辅以尹派小生的表演特点。这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首先,从表演上来说,身穿官服而表演得太过女性化,会让人觉得忸怩,从视觉直观上不够美——我始终坚持,越剧是应该带给人美的享受的。但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冯素珍虽然回归女子,但和出场时的闺阁弱女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爱情的挫折、长途的跋涉,中状元、招驸马,一路有些身不由己却又咬着牙关走下来,她的胸襟情怀已经和之前截然不同,也正是因为如此,“洞房”中的她,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不幸,而是普天下女子的遭遇。所以,在这里融入一点点小生的表演元素,我认为会让冯素珍显得更大气,不同于一般女子。

“爱上”冯素珍

曾经有朋友问我:“传统小说、戏曲中,有那么多传奇女子,为什么你独独‘选择了冯素珍?”是啊?为什么呢?我也这样问自己。或许从一开始,我是喜欢她的果敢吧!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即使希望再渺茫、前途再艰辛,也要一往直前地去追梦。生活中的我不是一个特别勇敢、主动的人,更向往的是一种平淡、简单的幸福。但是,舞台上却又不一样,为了一个我认定的角色,我愿意付出一切。或许,正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也有这么一个“冯素珍”,才有了这样一次《女驸马》的创作吧。而在创作过程中,我的确是越来越爱这个女子了。

她是一个简单的女子,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义无反顾地一路走下去。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子,虽然一路上遇到那么多“意料之外”,但还是一步步艰难地往前走了。

她是个坦诚的女子,花烛之夜,面对公主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过往,字字句句催人泪下。

她是个大气的女子,走出闺阁小天地的她,经过社会的磨砺,有了一份天下之忧。

她,还是一个真正的女子。“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曲终人散、传奇落幕,她和李兆廷携手赏梅的美丽画面,一次次在我面浮现——我相信,冯素珍也是一个幸福的女子。

在冯素珍之前,我塑造过不少越剧舞台上的女性角色——有继承老师的,也有自己创造的。在冯素珍之后,我依旧会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这方舞台,演绎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

但我相信,冯素珍,会是我舞台生涯中不同寻常的“那一个”。那段欢快的“为救李郎离家园”中,有冯素珍的梦想,也有我的梦想。感谢越剧舞台,让我与她相逢。

猜你喜欢
花旦小生情缘
导盲犬情缘:这世间欠你的温柔,我给
我的地质情缘
花旦
花旦
花旦
花旦
京剧行当——小生
海半仙与秋小月
冰雪油画之情缘—王革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