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娟
【摘 要】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的重要培育基地,高等院校理应当仁不让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思政教育工作 指导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全面涵盖了社会、高校、家庭与个体多方角色。就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其具有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基本要素,其相互间互相制约和影响,对于高校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制高点,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源,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关系着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引领着我国社会思潮,更凝聚着国民的共识。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理论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观难以保证学生能够科学判断和形成其正确的行为准则,同时,大学生还难以稳定地运用该时期的价值判断,所有这些已经形成的价值观也不依托于大学生而存在。大学生求学之路始终离不开社会生活,无论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兼职,均推动他们逐步融入社会中,如此种种都为加快其价值观建构和形成提供动力。校园与社会生活使得大学生不断重新审视自己所形成的价值观,因此,对于毕业生而言,虽然他们即将离开校园,但价值核心观仍不够牢固,多数只可以依据“工具理性”进行看待,并选择相应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不少大学生接触社会后,其核心价值观念的践行依据仍是依据自身与公众两大利益的平衡作为基础,这无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质疑。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方可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修正,继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牢固的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线。十八大已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教育部也在高校指定思政教材中明确指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关键在于促使学生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主线。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的指导。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层面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进行明确,并在诸多思想差异之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导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其能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注重以各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为依据,有重点、有层次地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整个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思想道德及素养的逐步提高,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德,对未来发展具有明晰的目标。
首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学而言,应加强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由于《基础》课多是面向新生开设的,为此,教学目标在于加强新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大学新生活,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成长与发展中能够妥善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应善于同学生思想特点相结合,从学生具体行为出发,结合目前常见的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其自觉践行道德规范,积极传递正能量。
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而言,应着重加强“全面自由发展”教育。《原理》课肩负着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世界的使命。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将“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追求目标,这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观念不谋而合,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
再次,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而言,应关注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其牢固的爱国主义情怀及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该门课程最关键是要通过我国近现代史学习,掌握我国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是怎样团结起来抵御外敌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我国民族独立、复兴的。教师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还要学会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对历史问题进行科学评价,明确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由此强化自身的民族精神,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够积极、热情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最后,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而言,应着重加强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目标的教育,用以深化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终生的共识。该门课重点是对学生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教育,深化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科学理论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国内外形势运用这些理论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顺利解决。教师教授理论含义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及共同富裕而奋斗终生这一目标的教育。
三、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应创建一个公正、法治的氛围,加快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改革,拓展校外思政教育课堂,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高校师生搭建一个有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苏星鸿.网络文化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1(09):170- 173.
[2] 邱秀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28-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