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瑞芹
摘要:审计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传统的理论讲授式已经无法适应审计学教学要求,应尝试采用案例法对审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阐述案例教学法内涵和对于审计学课程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案例教学库、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考核形式以及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等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5502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除了审计学课程自身的特殊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学方法的滞后性。传统的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审计教学的需要,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审计案例相结合。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案例进行教学。具体而言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老师设置案例、学生分析、谈论案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主体上,打破传统教学当中老师的单一主体地位,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授课方式上,强调老师和学生双向交流的联动机制;而在授课教材上,则使用具有特定情境的实例,并不断扩充其内容。
2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审计教学的意义
2.1将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审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审计学课程大体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和审计实务。其中,审计理论是抽象的,而审计实务是复杂的。对于理论与实践并重、抽象与复杂并行的审计学,仅仅依靠理論讲授是没办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审计内容的。而案例教学法则通过具体案例,将审计理论与具体实务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问题,从而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变革。
2.2对于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兴趣是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能够推动人求知的内在力量。对于审计学的学习而言,如果学生对其有兴趣,将会持续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下,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而不再是传统讲授教学法下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在审计案例中,学生将以审计人员的身份身临其境的接触审计工作。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获取,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以个人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为主。在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来推导未知,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以及在小组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也得以体现。除此之外,案例并无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此一来就极大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2.3对于老师,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案例教学法中老师是主导,老师负责选取合适的案例以供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因此,审计老师素质的高低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老师为了寻找到适合的案例,必定要阅读大量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以及运用新媒体搜集大量的案例,然后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理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案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对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老师需要很好的把控课堂讨论的进程和节奏,这样将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审计案例的选择与设计问题
3.1.1审计案例不易获取
在审计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要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前市场上公开出版的审计案例教材,一方面有些案例存在滞后性,与实际的审计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有些案例选取国外公司作为背景材料,脱离我国的审计环境。如此很难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缺乏合适的审计案例教材,导致审计案例不易获取。
3.1.2案例设计脱离现实
由于基础的审计案例获取困难,那么在案例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很难与真实的审计实务一致。使用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很可能适得其反,这背离了审计案例教学的目的。
3.2教学形式与案例实施问题
3.2.1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性和极端化
采用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有一部分老师还是运用以前的理论讲授式方法讲解审计案例;还有一部分老师就完全放开,仅让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从纯理论讲授的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两种教学形式都不是案例教学法的正确教学形式。审计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单纯的审计实践,应当是案例教学中贯穿审计理论的讲授;审计理论的讲授也并非讲解理论知识,当中是可以穿插案例的。案例教学和理论讲授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实践中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教学形式还有待改进。
3.2.2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的混乱
案例在实施的过程中,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老师作为引导者全程都要进行把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全程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和学生都存在课前准备不足,课中无法顺利进行案例分析,课后无反馈的尴尬混乱局面。
3.3案例教学的教师素质问题
制约审计案例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就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审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成长模式,完全没有审计实务经验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因此依靠这样的老师去进行审计案例教学,必定功底不足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4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对策
针对审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以考虑从三方面来完善案例法进行审计教学:
4.1建立审计案例教学库
审计案例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教学库。具体来说,案例库中的案例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搜集、整理具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包括可以中书籍、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获取资源。在案例的加工梳理过程中,要将审计理论与案例实际相结合。同时,还可加入一些虚拟条件模拟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4.2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考核形式
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综合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授课的对象、课时安排等因素,将案例教學法分为课上老师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课下的练习总结反馈等形式。
另外,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之后,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才能实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为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应该改变传统的期末笔试成绩占绝对比重的考核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包括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和课后案例分析等,如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
4.3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
审计老师要能够较好的运用案例法教学审计教学,需要提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审计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把控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有力保障。提升老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力,除了老师自身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外,学校也要鼓励“走出去”,多多参与校外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就需要多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多进行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汲取课堂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审计课程学习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老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审计案例不以获取、教学形式单一与案例实施混乱、以及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相应地,需要建立审计案例教学库、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考核形式以及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等途径,通过老师、学生和学校共同的努力来推进案例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辛旭,黄义.《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04):2527.
[2]蒋乐仁.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02):226227.
[3]曲明.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经济,2015,(0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