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电影”市场下受众行为研究——以电影《小时代》为例
马萧萧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作为新新产物,粉丝电影由于其准确的受众定位被看作是高票房的保证,但在收获票房的同时惨遭评价的滑铁卢,本文以电影《小时代》为例研究其背后起着关键作用的粉丝受众消费行为,以及对粉丝电影背后的思考等问题,尝试为电影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粉丝电影;受众行为;感性消费;移情效应
今年,排片比仅占2%的小时代第四部《灵魂尽头》上映,上映三天已斩获2.86亿票房。尽管写作出身的郭导不愿将《小时代》系列电影归为粉丝电影,但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电影无论从选角、造型、内容亦是影片宣传都将受众心理透析的淋漓尽致,郭导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电影小时代。
2012年11月,郭敬明亲自执导了电影版《小时代》,随后四年一共贡献了四部系列影片,票房累计突破16亿,并且还在不断刷新。故事以金钱与感情作为主线,讲述了四位姐妹花在大学毕业步入工作转折时期的系列成长故事。联系现实生活,这是多数学生步入工作的必经过程。郭敬明敏锐捕捉到这一类年轻受众的普遍心理,俊男靓女的主演加上冲突不断的故事情节巧妙的迎合了受众的口味,使其小成本的制作获取了高票房的收益。
2.1粉丝电影的界定
粉丝电影目前没有明确定义,结合资料的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类型片,粉丝电影是为粉丝量身定做的影片,以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著称。
于粉丝电影而言,电影是“为粉丝而生”,在这里粉丝的需求被极度细化,其消费力被重新估量,不再是不发声的沙发一组,粉丝庞大的消费力直接与影片票房号召力挂钩。
首先,在演员选择上,杨幂、柯震东、郭采洁等一众青年演员虽资质不深,但每人都有一两部经典的粉丝电影代表作,并且微博关注量极高,所以无关实力,《小时代》用这一众青春偶像在开拍前就俘获大批粉丝的心。
其次,在电影角色定位上,郭敬明将当下粉红少女心剖析的入木三分,陆烧是少女漫画男主角,宫洺是总裁文男主角,顾源是言情小说男主角,顾准和Neil是同人漫画的男主角—他们几乎集合了女孩们的所有幻想。加上职场小白的故事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人生,在这保险又怀旧的青春基调下,一大批粉丝纷纷落网。
再者,不得不提电影中毁誉参半的奢华场景,仅服装单品多达一万多件,一顶水晶灯动辄好几万……也就是在奢华的造景背后引来争议不断,电影被定义为“拜金主义”,存在剧情信息量低、衔接不紧密、留白空间大、戏剧冲突等缺陷被认为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而这也是粉丝电影所遭人诟病的主要因素:华丽外表下空无一物,不注重内容建设完完全全的外貌协会。
2.2电影《小时代》粉丝受众行为特点
作为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小时代》系列三部曲销售总量达到670万册;其次,在《小时代》中所有角色均由颜值高、人气高的偶像演员扮演,书迷加各家粉丝阵营就使得这部低制作影片在国产电影的一片蓝海中脱颖而出。综合来看,无论是书迷还是粉丝都是属于同一类型受众,他们往往在很多方面的行为和习惯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2.2.1受移情效应影响盲目追逐
心理学对于将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粉丝被明星身上的特质而吸引,随后移情到与其有关的一切周边产品上,但关注点仅限于明星本身不论作品好坏盲目买单。即使《小时代》电影饱受业界差评,但由于其网罗了大批时下青春偶像明星,加之郭敬明的大批书迷,所以票房在一片骂声中持续飘红。
2.2.2女性受众居多,倾向于集体感性消费
在菲利浦·科特勒的消费等级中,第三等级是感性消费阶段,情感体验和人际沟通在消费中起着支配作用。细分还包括基于直观感性认识与情绪情感体验的感性消费,这一划分上来看,粉丝的受众行为是基于情绪情感体验的感性消费。首先电影由于抓住了粉丝对于偶像的情感需要,在影片中集合了所有女性幻想的角色与场景,其次营销活动集中火力放在线上宣传,通过微博、淘宝等与受众展开即时互动,进一步促进年轻一代尤其是女性受众的感性消费,再者,加之组织所赋予个人的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粉丝活动多以集体为主,考量这一因素,片方主打粉丝包场活动,最大程度的吸引粉丝入场。
2.2.3物质娱乐化倾向严重
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于电影中崇尚的拜金主义,而这一点恰恰也是电影成功的关键,浮躁的社会背景、不断膨胀的虚荣心、内心隐藏的私欲被转化为电影中追求有品质生活的符号学,打造所谓有质感、有梦想的苍白外在的画面,却让粉丝们乐此不疲的沉迷于这一场物质盛宴中。电影内核的关键粉丝们不关心,只是为了视觉的愉悦。
2.2.4以偶像为中心,逆反心里强
电影上映后评论呈现两个极端,界内专业人士及普通观众一致差评,认为这是一部内容空洞、技巧手法蹩脚的拜金主义MV,而粉丝组成的观影团则极力为偶像辩驳,甚至在找不到回驳理由后直接网络骂战,这就呈现出粉丝受众因受情感的支配与群体感染的影响,很多时候往往不能理性的看待问题,以偶像为中心,甚至会情绪失控做出极端行为。
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电影不能仅仅追求票房效应,应该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而不仅局限于物质表面的追求,所以透过粉丝电影我们应该有所借鉴也有所思考。
3.1精于细节,抓住受众内心
粉丝电影的可取之处在于给予受众想要的。电影不是一个人的对话,而是一群人的沟通,在这个受众为王的时候,受众更加细分化、碎片化,想要卖座不是难事,但在卖座之上还收获好评就得走心创作,近日电影《大圣归来》成功逆袭被誉为难得的走心之作,细腻的画风、精良的制作加之中国第一代配音员的王牌组合八年熬一剑使其在这个国产电影扎堆的七月成功突围。站在受众的角度悉心刻画内容细节,实现与受众的沟通才算完成一次艺术的对话。
3.2抓眼球,更要抓内容
粉丝电影是眼球效应的赢家,但缺少过硬的内容来支撑电影生命。近期“良心出品”似乎成为电影宣传的热门口号,只是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下,电影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千篇一律过眼就忘,所以界内呼吁多制作走心之作,在明星和美景之后可以让受众有所触动,成为内外皆修的艺术作品。此外也为今后的电影产业和大导演支招,多考虑受众需求与反馈,在重视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多考虑眼球效应,满足受众不同层级的需求。
电影《小时代》的粉丝包场还在一个一个城市延续,粉丝会一直贡献金钱与尖叫直到电影下映,之后又会继续为偶像的下一个动态买单。并不能全盘否定粉丝电影,作为市场经济下新生的产物,既然产生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的需求变化,更强调了传播沟通的互通与反馈,可能目前只是作为电影形态的一个过渡阶段并不成熟,但以期通过其成功的市场经验为电影产业提供借鉴之处促进其未来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汐璐.“粉丝电影”受众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2]田华.粉丝电影热映的传播学解读[J].编辑之友,2012 (02):84-86.
[3]廖会杰.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J].新闻世界,2012(04):168-169.
[4]苗春.“粉丝电影”:要粉丝,还是要好电影?[N].工人日报,2011-11-28(005).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马萧萧,研究方向为新闻与媒介。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06-0074-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