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梦++彭海云
摘 要:“80”后作家郭敬明影响了一代青年读者的阅读及成长。而打动青年读者那根心弦的奥秘或许就在于其作品中的青春形象以及作品中的青春情感叙事。突出表现在作品中真挚友情的谱写、美好爱情的描绘与温馨亲情的感悟三个层面。郭敬明作品中的这种情感叙事表征了“小时代”年轻人的独特心绪,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与现实影响。
关键词:郭敬明作品;青春情感;叙事维度;“小时代”;心绪表征
青春成长是每个人所必然经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特定时期。在这个梦幻般的花季,青春被注入充足而丰富的情感,如美好、悲伤、愤怒、快乐、讨厌、叛逆。这是一个人心理非常活跃、情感十分繁复的阶段。而且,个中滋味与情绪有时候是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感受到情感肆意地在内心纠缠、交织。
“80”后作家郭敬明在《爱与痛的边缘》里曾对青春如此形容:“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诚哉斯言,青春与成长是郭敬明作品中的主色调,他亦籍“青春书写”而声名鹊起。换句话说,郭敬明作品中的根本内核及诱人奥秘或许正是青春情感叙事,具体来说又体现在真挚友情的谱写、美好爱情的描绘以及温馨亲情的感悟。
一、真挚友情的谱写
首先是谱写真挚的友情。郭敬明多次在访谈的场合表达过友情之于他成长的宝贵。作为一个从校园出道的青春作家,友情不仅是其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情感元素,更是被他迁移到了文学创作中,成为他诸多作品中的重点叙事内容和独特的创作标签。
譬如《小时代》对友情的展现就弥足珍贵、淋漓尽致。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女孩子从小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彼此成为对方情感的重要倚靠,不管有过多大艰难、误会、伤害,四个人的心始终紧密相连。正如林萧所说:“多少年以来,我们四个都是这样看上去彼此拳打脚踢,横眉冷对,但实际上却是相濡以沫的生活着,我们四个像是长得太过于靠近的植物,看上去彼此都在尽可能想办法让自己枝繁叶茂,抢夺者有限的阳光、空气已经生长空间,但实际上,在肥沃的土壤之下,我们四个的根紧紧的缠绕在一起……我们拼命的抱紧彼此,分享着每一滴养分。”
所以对于友情,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学创作,郭敬明均进行了尽情的展示和不遗余力的书写。友情成为他作品中青春情感叙事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成为吸引同龄人乃至过来人对于青春美好享受抑或想象、回味的重要视角。
二、美好爱情的描绘
其次是美好爱情的描绘。爱情是人类美好主题。尤其是对青春成长期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爱情初次降临,心头便悄然萌生、蔓延懵懂的情愫。郭敬明作品中的男女形象几乎清一色“80”、“90”后,爱情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内容。只不过,“小四”笔下的爱情描绘既传统又理想化。
从爱情类型上看,其爱情故事较为现实、传统。张进铺曾根据调查把青年人爱情观分为“外貌”、“物质”、“精神”、“综合”等四种类型。而纵观“小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的择偶标准通常集中在“外貌”和“精神”两种因素上。如《小时代》中的南湘、宫洺、顾源等不是美女淑女,就是帅哥绅士。这恰是当今青年人对于爱情选择的重要取向。
而郭敬明作品中的爱情追求又有些理想化色彩。如《小时代》中,青年男女生活在充满欲望的大都市,他们对于爱情固然有执着追求。但似乎又过于理想化。像顾源与顾里的爱情,为了守住彼此,不惜与家人抗争;即便两人分开,却时时牵挂对方;当顾里家遭到严重变故时,顾源又义无反顾回到她身边等。但不管郭敬明如何矛盾性述说爱情,青年人都兴致盎然,这似乎正契合了他们爱好幻想追求完美纯粹爱情的内心。这是郭敬明青春情感叙事成功的第二个维度。
三、温馨亲情的感悟
郭敬明作品第三个青春情感叙事是亲情。按照常理,亲情相较于友情、爱情,有时候更重要,至少是平等地位。但与友情、爱情叙事稍有不同,郭敬明对于亲情书写显得有点含蓄、隐晦,不是那么畅快淋漓。这个中缘由颇耐人寻味。
也许应该这样解释,作为“独生子女”的郭敬明一代,父母之爱来得更浓烈更几乎是百分百独占,可是世间事情很吊诡,越是容易获取也越不珍惜。譬如《悲伤逆流成河》里主角易遥的母亲是偶尔出场的角色,郭敬明似乎不愿安排“母亲”的戏份。而且,在易遥看来,母亲不是好母亲,甚至令他怀恨,直到一次意外,母亲离世,才让易遥发现了母亲对于自己的深爱,那只写着“给瑶瑶的学费”的铁盒子将母女俩的怨恨解开,可亲情已天各一方。
有趣的是对于兄弟之情的书写,“独生子女”郭敬明原本没有这种经历,可是在《幻城》中他却尽力展现与渲染了那份兄弟情深,即每个兄弟都渴望守住对兄弟的温馨情意。这是用传统思维难以理解的叙事,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补偿”心理与“亲情疲劳”。当然在字里行间,我们也发现了浓浓亲情叙事的隐秘身影,也许郭敬明是想在反向意义上来表达自己对于亲情的独特感悟。
四、结语:青春是一首成长的赞歌
综上可知,郭敬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青年男女,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亲情。并通过友情、爱情、亲情三个青春情感叙事,唱响了青春成长的赞歌。就像《小时代》里面所说“没有人会永远年青,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因此,青春、成长以及在作品中籍此表达出来的繁复情感,既是郭敬明作品的主旨,更是成就了郭敬明及其作品魅力,成为年轻人所迷恋的一个小时代的重要心绪表征。也许,这是一个情感冷漠、怀疑、转型、变动不居的时代,它需要更为浓浓的青春情感叙事来高唱一曲青春成长歌唱。
参考文献:
[1]郭敬明.小时代2.0虚铜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30.
[2]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3]郭敬明.幻城[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4]郭敬明.爱与痛的边缘[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5]张进铺.现代青年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