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群 徐军振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2014年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1]此后,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三严三实”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抓住了做人从政的根本,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划定了为官律己的红线,是对各级党员干部行为的新规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铭记、积极践行,使“三严三实”成为自觉遵循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真正以严和实的过硬作风树形象、聚民心、促发展。
“三严三实”紧扣时代脉搏,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开出了“醒脑良方”,是党员干部立志修身的新航标。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2]
理想信念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好、落实好。
有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某些机关大楼不设4、13、14层,一些办公室的桌椅摆放讲究朝向、风水,一些干部的案头上赫然摆放石兽、“转运石”等装饰物,更有甚者一些地名因“不吉利”而改,有的工程因“大师”妄议而建,一些建筑因“挡风水”而拆。人一旦没有了信仰,就会成为“行尸走肉”。干部长期浸淫于求神拜佛,心理颓废、斗志丧失、道德滑坡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干部甚至将手中权力异化为生财工具,有钱有作为、无钱无作为。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认可,靠的就是党的榜样示范、理想信念、最终目标以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奋斗实践。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3]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是一个政党生命所系、力量源泉所在。党性反映一个党员的政治素质,展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要干成事,干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时候,应该认认真真,全心全意地付出,还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经常性的自我批评、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一文中指出,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4]
为官之道,德在其首。纵观中国历史,凡是盛世、治世,都是吏治清明、政风清正。相反,凡是衰世、乱世,都是官德不彰,民怨沸腾。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官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受到重视和强调。
干部的道德品行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干部的道德品行教育,关键是要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把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干部道德品行教育的着力点。
为官从政,既体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三严三实”深刻揭示了为官从政的内在规律,是我们履职用权的行动指南。[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
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经验表明,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靠的就是群众路线,靠的就是我们善于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优势。现在,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无论工作的内容、形式、任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不能变。
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驻西安部队时指出,要带头廉洁自律,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6]
清正廉洁是一个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清正廉洁都是对所有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能力有强有弱是正常的,但清正廉洁不是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它是保证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做新时期的好干部。
廉洁一时易,廉洁一世难;廉洁一事易,廉洁事事难;廉洁大事易,廉洁小事难。我们要防微杜渐,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节着眼,以反面的典型警示自己,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紧把“关口”,坚守“底线”,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7]
当前法治思维普遍缺失,而“关系”、“特权”、“人治”等传统思维根深蒂固,是发展和社会治理工作中诸多矛盾问题的总根源。要强化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成事靠法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意识和能力,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养成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要牢固树立权利义务观念,确保拿出的思路举措于法有据、各项工作依法推动,坚决摒弃各种漠视法治的特权主义。要善于运用法治清除各种人情、关系、利益、偏见等因素的干扰,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好人民合法权益。要积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探索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把行之有效的举措办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把普遍有效的重要政策固化为法规规章,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就要做好谋事创业这篇大文章。“三严三实”对党员干部谋事创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8]
求真务实表现在默默奉献、不求奢华的内涵上。领导干部要轻言、重行,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朴实与内敛的继承。求真务实必须培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干事业、抓工作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一是讲真话。任何时候都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出实招。无论搞谋划还是抓落实,都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坚持做到符合当前的工作实际,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单位的规章制度,符合群众的意愿要求和根本利益。三是要实干。坚持端正思想抓落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把是否有利于中心任务完成、有利于安全稳定、有利于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9]
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敢于担当是政治品格和时代责任要求,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加速民生改善,都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迫切问题,急需一大批敢于担当的干部,肩负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当干部、讲担当,必须弘扬碰硬精神。担当就是作为,敢于碰硬才能做到敢于担当,没有硬气就没有担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了巨大成果,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在这一时期集中涌现。推进改革、化解矛盾,需要敢于碰硬,抓队伍建设,必须碰硬,对不良倾向、不正之风,敢于揭露,敢于斗争。否则,败坏的是党的形象,贻误的就是我们的事业。有些干部习惯当“太平官”,甘于做“老好人”,遇事绕道,不敢攻坚,当断不断,一件事久拖不决,久议无果;有的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分工希望越少越好,问题多、矛盾大的工作离得越远越好;对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多栽花少栽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担心说多了管多了,得罪人,失了选票。不敢碰硬,结果是发展上不去、工作没抓好、正气也不彰。为官者必须碰硬。一旦碰硬的勇气缺失,就谈不上担当精神。
201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调研时的讲话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0]
改革就是一场自我革命,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硬骨头”、“拦路虎”,要啃掉“硬骨头”、排除“拦路虎”,敢闯、敢干的精神动力不可缺,只有这样才能闯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
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敢于吃螃蟹、涉险滩、破藩篱,探盲区、辨误区、闯难区;必须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勇于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长期和当前的关系,不断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必须敢负责、勇担当,动真格、用实功,以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推进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使改革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取得实效。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先做人。“三严三实”鲜明提出了党员干部做人处事的底线和原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人生信条。
公道正派是传统美德和做人哲学,更是品质要求和处事准则。领导干部自身是否公道正派,不只是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做派问题,而且直接关乎执行力和公信力,关乎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必须始终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德、处事之基,必须做到用权公道、思想正派,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待人公道、行为正派。只有公道正派,才能有执行力和公信力,才能行得正、立得端、办得公,才能说话有底气、做人有正气、执纪有锐气,才能得到党员干部的信任和信服,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公道正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在新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要做到公道正派,必须心正、行正、身正。心正,就是心无杂念。始终对党忠诚,赤胆忠心报国,无私奉献为民,一如既往地坚守公平和正义。行正,就是处事公道。公正地处理各种问题,公道廉明,公私分明,不偏亲向友、不厚此薄彼,绝不能表里不一、口是心非、遮掩搪拖,真正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办事公道、处事公平。身正,就是为人正派。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报国之举,常励奋进之志,始终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做人要实首先要做到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党章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这不仅是对每个党员提出的政治规矩,更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忠诚老实,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思想、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动表明态度、用实践兑现承诺。绝不能对党阳奉阴违,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
做人要实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需要区分的是,领导干部要做的是“老实人”而非“老好人”。老实人讲真理,老好人讲面子;老实人坚持实事求是,老好人信奉实用主义;老实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老好人庸碌无能、碌碌无为;老实人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团结,老好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当前,各领域全方位深化改革,党的工作特别需要这样的人。
[1][2][3][4][5][6][7][8][9][10]习近平论“三严三实”:领导干部要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08/c_127890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