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信
(福建省连江县浦口中心小学福州市 350509)
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上要求教师必须遵循汉字自身规律以及儿童对语文的认知规律,提升识字教学质量。《课标》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就指出,“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
合理应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指导学生从构字规律上认识汉字的形、义(部分还可兼音),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死记硬背现象,提升汉字识记效果和学生的识字能力,并可在字理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同时通过字理识字,使学生从小感受到汉字内涵的博大精深,从本源上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悟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说文解字》有“六书”之说,作为字理教学,小学阶段以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类字为主。教学实践中,不同类别的字教学侧重应有所不同。
1.“象形字”在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下同),不足200字。但象形字是基础字,是构成其他字的基本构件,在构字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象形字字义简单明了,大部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且后期引伸义比其他字少,理解字义比认识字形更为轻松简单,因此教学过程本人主要将识字重点侧重于字形的演变。通过展示这些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将甲骨文或金文——篆书——隶书——今楷(包括繁简两体)呈现出来。而甲骨文有很强的形象性,由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基本能解决问题,这即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认识。
2.“指事字”更少,教材中不足30字。与象形字相比,指事字抽象性强了许多,且有一个显著特点,它们都有个象征性符号:点或短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这些“点和短横”的位置,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先人造字的方法及其中蕴含字义。此类字很适合猜字谜或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上下”,先出现金文,用现成的教鞭表示长横,一根粉笔表示短横,在长横上下移动,即可体会“上”与“下”的字义了;出示小刀,手指刀口,即是“刃”的字义。
象形字、指事字在字理教学中往往需要出现初始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篆书,这也是学生探索祖国文字源头,认识汉字演变的一个契机。
3.“会意字”在教材中近600字,因其构字特点,是进行字理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我校字理识字教学课题实验中,许多教师也常在会意字上下功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鸣”字的构造(口和鸟),从构造中体会出“鸣”的意思(小鸟嘴里发出的声音,即鸟叫),继而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可知哪种小鸟在叫,几只?在哪里叫?最后通过想象,体会出黄鹂不仅在叫,还会在柳枝上跳跃游戏的画面,使诗境在学生的脑海中活了起来。另一个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以“灰烬”两个会意字为重点词,理解本义“:灰”由“”和“火”组成,意思是火灭后可以用手拿起来的那些东西。(灰,死火余烬也。从火从又(即)。又,手也。火即灭,可以执持。——《说文解字》)“烬”(会意兼形声)由“火”和“尽”构成,本义也是火烧尽后留下的灰。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的惨状,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会意字构字方式很能体现古人的用心及聪明才智,内含丰富的信息,作为字理教学,当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4“.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绝大部分。在汉字未简化之前,约80%左右,简化后大部分也仍是形声字。形声字适合于归类对比教学。但应用得当,单独作为教学元素,也能收到奇效。在《一个村庄的故事》中,有教师以“村”字引入课题,学生观察后,小结“:村”字从木寸声,本义村庄。因为有了树木,才有村庄;如果失去树木,村庄就会“寸”物不留,这就是这篇课文所要讲述的故事。需要说明,村的本字为“”,但教师能对现行字进行合理的解说,是值得赞赏。
再复杂的汉字都是由一些基本构件组成的,这些构件一般都有特定的含意,有的也称为偏旁部首。如“钅氵木水土心(忄)刀(刂)”等,此类构件的含意学生容易掌握。个别的需要教师作些必要的解说,如“月(肉)“”王(玉)“”灬(火)等。而“阝(左)阝(右)彳囗攵”等虽然常见,但学生可能不明确其含意;而“又殳寸厂”等,学生就极有可能完全不知其含意了。
另外,有些汉字构件,在汉字不同的位置,楷书中呈现不同的写法,甚至相同的位置也有不同的写法。如“心”,在左为“忄”,居下则有“心”与“”(如慕)。同样表示“手”的含意的汉字构件,在楷书中有“手、扌、(看)、寸(夺)、又(取)、(灰)”等多种形式,这种同义或近义的汉字构件的变形,在楷书中比比皆是。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构件的含意,简化字中,有的并不适用。如“观、鸡、欢、汉、变”等,其中的“又”,已纯粹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不具字理含意了。
适当掌握这些构件含意,能提高学生理解汉字的能力,减少错别字的产生。如学生默写《小儿垂钓》(第五册《语文园地一)“蓬头稚子学垂纶”的“纶”字时,一时忘怎么写,就可引导学生推理:“纶”指鱼竿的钓线,跟丝线有关,当为“纟”旁。“晴睛”二字,部分学生常写错,并非意思不懂,而是字形没有明确的区分。遇到这个问题时,只要稍微想想是跟“眼睛(目)”有关,还是与“天气(日)”有关,就能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学习汉字构件的含意,应结合具体识字教学加以渗透,是润物无声式,以免学生感觉抽象难解而心生厌烦。
1.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日后的阅读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合理运用字理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但过犹不及,不加选择进行字理教学,既是在时间上难以保证,且过度进行字理引导、解说,易让学生感觉繁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选取那些字理浅显、形象性强、趣味性浓的字进行指导,结合学生学段不同,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汉字经过简化后,一些字已改变了原有的字理。如“态”字,繁体“”为会意字,从能从心,简化后则成为形声字。“观”字繁体为形声字,简化后则成会意字。更有不少简体字已无字理可言了,如“戏、称、仅、旧”等,对这些字进行字理教学,必需还原为繁体字才行。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简体字其字理更为合理。如“尘”,会意字,繁体字为“”,也是会意字。而在《说文解字》中,则由三“鹿”呈品字形结构,底下再加“土”,表示鹿群奔跑中扬起尘土的意思。大约东晋时,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在跑。适当让学生了解,可增加学习汉字的趣味性。
3.大部分汉字有引伸义,甚至多个,这就是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有的字引伸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不作专门的解释,还难以理解。如“汉渐泥荡油沮浪洋治溜沾漾泡沫漆灌温”等,在《说文解字》中,它们的本义都是某条具体江水的名称。这种本义与现义(指课文中的意思)相距较远时,应掌握好“度”,否则对小学生来说,会造成“天花乱坠”的感觉。
总之,在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时,应力求做到简单明了有趣且富有知识性。不能将字理复杂化,否则影响学生的认知,适得其反。
小学识字教学是学生打开文学殿堂的第一步,教师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字理识字教学可以根据汉字构字原理来了解字的本义,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实践也证明,字理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充满乐趣,提高识字教学成效,可让学生轻松赢在识字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