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框架下的外宣翻译教学

2015-08-15 00:55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5期
关键词:译者语言过程

姚 晶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 哈尔滨 150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伴随着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就是对外宣翻译的数量和质量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外宣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对外交流、外交的质量,从而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和利益。世界可以通过外宣翻译听到中国的声音,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外宣翻译的这种媒介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在日常的外宣翻译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顺应理论的角度掌握外宣翻译所独有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外宣翻译概述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

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治文献、政府文体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那么了解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是发展外宣翻译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外宣翻译这一武器为对外交流服务。无论是广义的外宣翻译还是狭义的外宣翻译,都具有翻译的一些共性和特点,我们重点从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来分析和探讨。

三、顺应理论概述

语言的使用,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或以何为目的的语言的使用都是一个社会、认知、文化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语言在供人们使用的同时也体现着人类主动或潜意识的一种选择结果。我们认为人类对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在其新作《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系统全面地从顺应的角度阐释了语言的动态运用过程。从80年代开始酝酿,并在1999年正式出版的《语用学新解》中形成完整体系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对语言各个方面包括语境顺应的过程,包括对话语产生和阐释的过程也是人们的不断顺应过程。那么我们对外宣翻译的要求也体现了这一顺应原则。我们从外宣翻译的目的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目的而不断地进行语言顺应,从而使翻译这一语言交流现象完成其根本目的。

四、从语言选择看外宣翻译教学

维索尔伦认为人们对语言的使用过程其实就是对语言的不断选择过程,无论这一选择过程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原因还是语言外部原因;这种选择是发生在语音、句法、词汇、语义等语言形式的各个层次上的。这里维索尔伦提出要注意以下七点:第一,这种选择是在种种可能的结构层次上进行的。首先我们要从许多种语言中选择一种进行交流工具,然后是选择具体的词语句子等等。外宣翻译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在对目标语的选择,无论是词语、句型、句式还是结构方面的增加与删减,都是依照这样一个顺应理论。第二,发话人不单单要选择语言形式,还要选择语言策略。这里的策略包括对翻译各种方法的选择,例如:解释、增加、删减等等。第三,这一选择过程体现的是意识的不同程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教授,因为学生在对外宣材料的翻译过程当中,体现的是其对源语文化的自我理解与阐释。依靠自身的知识理解使目的语更好地被它文化的读者所接受。所以,外宣翻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要求,这也是外宣翻译教学中应该补充的领域。第四,对语言的不断选择不只在生成语言的过程中还在对语言的阐释过程中,这两种选择对交际进行和意义生成有同样的重要性。外宣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阐释这一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译文不仅不能使读者理解,还可能成为外国读者对想要理解内容的一个巨大障碍。第五,语言使用者除非保持沉默,否则一定要对语言做出选择。无论供语言使用者选择的可能性是否能满足当时交际的需要,我们一旦应用语言,就有义务进行选择。所以,在外宣翻译教学中应该遵守翻译的忠实原文性这一原则。学生在对外宣材料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模棱两可,必须做到清晰、严格地、并忠实原文地进行翻译。而不能对读者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一笔带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达到外宣翻译的目的。第六,各种可供选择项之间并不是等值的。在外宣翻译中,学生必须做出取舍,所以我们说各种可供选择项之间并不能够一并兼顾。例如,在我们想要保留意思成功传达给读者这一选择项时,有些时候我们必须牺牲语言的简明性,甚至有时会把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在我们判断的基础上删减掉。第七,这些选择可引起或伴随着其它可选项。伴随着而产生的可选项即为理解所需要的在源语之外的文化阐释。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个特性。变异性指的是语言具有一系列的可选项。协商性指的是对语言的选择是基于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并不是机械地做出的。顺应性指的是为了达到比较满意的交际目的或需要,从可选项中协商出适宜的选项。正是语言具有的变异性,使得人们必须从不同的选项中进行选择,同时适合交际的选择也许不只一个,这就需要语言使用者通过协商,顺应最佳交际需要进行选择。比如,在对外宣材料的翻译中,对源语的翻译可以直译成原文化当中的相对应事物,也可以译成目的语文化当中的相对应事物,或在源语言文化的相对应事物基础上对其采取解释的方式来进行。这是译者需要做出的选择,也是外宣翻译的一大特点。在意义生成和阐释方面,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和认知等角度考虑。语言的语境、结构、动态性、意识突显性方面的功能是相互依存的,除非因为研究的需要,不然这几个方面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分割开来。

五、外宣翻译教学核心—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

第一,外宣翻译必须顺应目的语语言的特点和要求。在中英文的翻译中(包含外宣翻译),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应目的语语言的特点和要求,使外国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宣材料,从而达到外宣翻译的文化交流目的。中文的语言往往比较华丽,善于用反复、优美的辞藻来表达思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雅”;而英文的语言比较平实,往往以信息为主,直白表达,不走弯路。中文讲究意合,而英文讲究形合。所以,在翻译中译者应该采取目的语的语言特点进行翻译,这样才是地道的外宣翻译,既达到交流、传达信息的作用,又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点。

第二,外宣翻译必须顺应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和要求。文化是独有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于另一个国家的读者而言有的时候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外宣翻译,作为独特的翻译种类,在对涉及文化信息的翻译上,就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可采取注释、解释或用源语言相对的文化元素进行翻译。例如:金鸡奖(The GoldenRooster Award, China’s Oscar);《梁山伯与祝英台》(Liang Shangboand Zhu Yin tai, a Chinese version of Romeo and Juliet)。无论是“金鸡奖”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一般的外国读者都是陌生的。译者通过加注外国读者熟知的“奥斯卡奖”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但使读者明白了源语言的意思,还进一步了解了“金鸡奖”在中国的地位与重要性;明白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文化是独有的,但同时也是相通的。正确的对文化的顺应能更好达成外宣翻译的任务。

第三,顺应外宣翻译的目的,即以提供适当量信息为主。外宣翻译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基本信息,而不是细化对于普通的外国读者没有必要的信息。当中文运用大篇幅报道具体的事件的地点和公司信息时,英文报道只是提供了简明扼要的信息。外国读者获知对某一事件的大致信息是我们外宣翻译的目的。太过详尽的报道就失去了外宣翻译的宗旨和原则。所以,在外宣翻译当中,学生要顺应其目的,以提供适当量信息为主,过多或过少均违背这一目的。所以,外宣翻译中,学生要注意在必须提供解释的地方,可以高于原文,对其进行进一步解释;在需要省略的地方也要毫不留情地删减。

六、结语

在对目的语的顺应选择当中,体现了对一个译者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其中包括译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严谨的态度、正确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双语文化底蕴等等。我们在外宣翻译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要遵循基本的翻译原则,做到“信达雅”。第二,根据外宣翻译的特点,在外宣翻译教学中,我们要格外培养学生的严谨精神,因为外宣翻译是中国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媒介,学生严谨的翻译风格可以使信息更准确地传达,避免语言误解。精确地翻译还包含度的问题。不能夸张也不能过于保守。第三,外宣翻译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涉猎源语言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即教学当中的文化培养。这不但要求课堂上,教师加入大量的文化内容,也要求教师在课下,利用布置任务的手段,可采用P B L、网络课堂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总之,外宣翻译教学应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其特点有序地展开。

[1] 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Jef Verschueren《语用学诠释》.钱冠连,霍永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祁世明.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策略.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4]仪爱松,姜德成.论外宣译者的责任和素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5]吴雯雯,论对外宣传翻译中“信”、“达”、“雅”的实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6]陈敏,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8月.

[7]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国翻译,2004年11月.

猜你喜欢
译者语言过程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语言是刀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我有我语言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