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钟
(嵊州爱德外国语学校 嵊州市 312400)
结合“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里开展多种形态的电脑作品制作,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活动进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操练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第一,电脑作品制作使学习过程变“推”为“拉”。高中学生虽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过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让学生参与到电脑作品制作当中,那么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会显得不足。为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学习,收集、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能进行创作。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创作当中,还可以学习到以前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案例1:前几年笔者指导的一名学生想要用课堂教学内容V B 6.0开发编写一个“学校课本管理系统”,来帮助在教务处工作的爸爸管理、统计教材。事实上V B界面设计、程序结构等学得很好的他才开了头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学生发现用V B的数组来管理大量的数据实在不理想。于是跑来问怎么办,当时我建议他自学一下比较容易上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 c c e s s及调用数据库的知识,由于很希望解决V B调用数据库的问题,该学生很主动地通过百度及购买书籍去自学了尚未教过的数据库知识,因为是应用于实际在做的项目,所以学习效果特别好,在后来我教学A cc e s s数据库知识的时,他成了一位协助我解决其他学生无论课堂内外碰到的数据库方面问题的名副其实的“助教”,有时甚至还能教我一些东西。他本人的这个作品也获得了浙江省电脑作品评选一等奖。
在进行电脑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信息素养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第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电脑作品的制作是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一次考验,因为一个好的作品,结构要严谨,布局要合理,色彩搭配要得当。不仅要完整地表达出创作的内容,还要有创意。电脑作品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积,制作时一定要文字规范、图像清晰稳定、构图与色彩使用正确,要保证在运行时平稳流畅,可控性好,可靠性强,利于进行操作。因此,学生需要在进行创作之前进行整体构思,计划好每一步需要做什么和需要哪些方面的素材,此过程对学生全局地看待与解决问题,锻炼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效率很有好处。
第三,电脑制作活动还能促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现实世界的关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捕捉灵感,与社会共鸣。而不是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者或仅会沉迷于网游网聊等虚幻世界的人。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创新”是电脑制作活动永恒的主题,电脑作品制作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人的一生中最具想象力的阶段是青少年时期,他们尚未太多僵化思维定势的脑袋里的一些奇思妙想,会给知识丰富、逻辑严密的大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在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大胆创新,可以从身边小事、国家大事、课文涉及的事物中去挖掘题材,构思作品。
案例2:笔者曾辅导过一名喜爱PhotoShop的学生,时值中俄友好年,我让学生们创意一下反映中俄友好题材的各作形式的电脑作品,多数学生在网上下载了一些宣传招贴类的照片、海报,然后在原来的思路上加工,虽然视觉效果也很好,但总让人觉得视角一般。当看到这名学生的作品时真的让人觉得既新颖又实用:作品是一款手表的平面设计,包括手表的包装盒、Logo,共三副画,其实手表和包装盒是她一直在积累着做的,这次只是把俄罗斯的国旗色彩“白、蓝、红”三元素巧妙地设计成此三色的“>>>”手表上的Logo,寓意“中国人民表示心中有俄罗斯、中俄关系积极向前”。俄罗斯朋友如果收到由中国的中学生设计的这款体现中俄友谊的精美手表,应该会倍感欣喜和亲切。
在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使学生制作的作品独具匠心,富有个性,富有创意。为此,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制作,学会创新。
第二,灵活采用开展电脑作品制作的方式方法。电脑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要使学生学会制作,学会创新。笔者的经验是:(1)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创新。自主学习能够较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克服老师包办代替的缺点,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认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浙师大附中的李永前老师在一次讲座上很生动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他以学生Photo Shop抠图制作一的幅纤毫毕露的杨幂宣传海报为例,讲了抠图一般课堂上教会“魔棒、套索”就行,如果有学生想掌握精细抠图,则让学生百度“P S抠图”,就能自学到效果特棒但也纷繁复杂的抠图技术,这种知识与技能如果由老师课堂上老师讲要怎么怎么抠,学生早就没耐心了听了,但为了要完善自己想要做成的作品,学生会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地去自学,学成了还会拿来跟老师炫耀他的“特有技术”。信息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行学习与电脑制作有关的网站、书籍及教学光盘上的内容,掌握软件使用的方法。辅导老师可将准备的“Photo ShopCS教学”、“Flash实例讲解”、“中文版V B 6.0例程”等知识与帮助的内容电子稿拷贝到学生机上,或放F T P服务器上,以便资源共享。学生自学过程中辅导老师应及时作些解答和辅导,或者共同研究,这样,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独立思考所得,制作出独具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来,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个体的信息素养及整个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2)成立电脑制作活动研究小组。不少同学对电脑作品制作有浓厚的兴趣,且具有一定的软件的操作能力,但是由于个人视角较窄、缺乏素材等原因做不成有质量的作品,此时可以成立一个组织,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共同努力,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3)根据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进行分层。大致可分为:第一层、基本的计算机知识都懂的很少的学生。那就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演示与实践、采用任务驱动法;第二层、懂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我一般采用交流、互动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采取问题驱动法;第三层:经常接触计算机,甚至可称某一方面的“高手”。我就会给一定难度的、实用性强的项目,给学生自主权,着力培养这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信息创新能力,进行项目驱动;并让他们带动第一、二层同学共同参与电脑作品制作,大大提高了其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类。如:有的学生喜欢制作动画,有的学生喜欢制作网页,而有的学生喜欢玩程序设计。在信息课堂中,我采用兴趣分组,让每位学生在各自兴趣组中合作、交流,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展示了他们的个性。
第三,注意辅导教师自身的定位、作用及发展。电脑制作活动的精神实质是“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展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教师在辅导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给学生适当、恰当的辅导,切忌替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活动一再强调的作品原创性,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其实,辅导教师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多看、多研究历年来的获奖作品,从中找出优秀作品的一些共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协调学生课余时间,邀请有专长的教师,特别是美术教师来共同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题、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等等。指导学生进行电脑作品制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也会遇到“瓶颈”,比如在构图、色彩、造型等美术知识方面,经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辅导教师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不断学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学生作品制作的辅导过程,也是教师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
总之,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极好课程。如能够充分开发利用,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好途径。对信息课堂技术的引领者——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的开展也会迫使教师在技术上跟紧时代的步伐,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实验改革,全面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与活动辅导的受众——学生一起共同提升信息课堂的效率。
[1]康洪瑞,赵桐.利用电脑制作活动促进中小学生能力提升[J].信息化教学,2010(24).
[2]简红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辅导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9).
[3]浅谈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的开展[D B/OL].百度文库,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