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秀
(福建省南靖县船场中心小学漳州市363000)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期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要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以便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阅读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习惯。当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兴趣盎然时,就会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就是初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预先准备的视频,并且介绍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的东南约330千米,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岛屿,永兴岛最大。视频从空中、岛上、水面、水下来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壮观。这里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鱼讯,海南、广东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同时介绍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带,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授之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可解一生。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要更多地围绕学生的“学”而开展。学生学会阅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阅读技巧,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才能形成可持续性学习。知识每天都在增加,一个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学完。因此,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分析内容和了解其作用,才能学会阅读。例如在《矛和盾的集合》的阅读教学中,有“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这句话为我们引出了“矛”和“盾”为后面的发明家发现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创造了条件,为下文埋下伏笔。“如雨点般”说明了对方进攻速度很快,体会到发明家当时那种急切无奈的心情。“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形容情况危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词语的表面意思,再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文中的最后一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说明了每个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我们善于思考,扬长避短,就可以利用事物的优点,创造新事物,满足自己的需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中,思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规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阅读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例如在《猫》的阅读中,哪些做法表现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四、采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更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勤于实践、敢于探索与学会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例如在《白鹅》的教学中,可设计表演环节,如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学生扮演鸭,另一位学生扮演鹅,看的同学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这样的学习能再次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转变传统被动的阅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思想的交流,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