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赫希望哲学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2015-08-15 00:44谢景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布洛赫乌托邦哲学

谢景海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自身心灵关系的和谐。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和乌托邦精神从很多角度论述了实现具体的乌托邦哲学视野和具体途径,给予社会主义实践很多启示,有助于实现现实世界中主客体的统一与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理论主张

(一)希望哲学的基本范畴

“尚未”范畴是布洛赫乌托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的核心范畴。“尚未”的英文翻译形式为not yet,其直接含义为“尚不是”“还没有”“还不是”,是指目前尚未存在或尚未生成,但面向未来正在生成、可能存在或应该存在的东西,一种开放性的过程。布洛赫认为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公式为S is P,这种公式是以静止的眼光描述给定的事物,而乌托邦逻辑学的基本公式是S is not P,它强调事物的生成性和潜在的可能性。在布洛赫那里,这以指向未来的“尚未存在”为基本特征的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结构,在其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由“希望”所构成的人之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人的存在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都在“希望”的生存结构中展开希望哲学通过希望来展示人的本质性的生存结构,而希望哲学的落脚点是“具体乌托邦的生成”,即“世界的人道化”。而所谓具体乌托邦的生成,是指人依据客观实在的可能性而实现自己的本质,消除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或二元分裂,使社会化了的人同经过人中介了的自然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把世界创建成人类的家园,即富有新奇性、可能性创造性的自由王国。

希望哲学通过希望来展示人的本质性的生存结构,而目的是为了高扬乌托邦精神。希望哲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具体乌托邦”的生成“具体的乌托邦”所要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家园,与当今我国提出和建设的和谐社会理念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

(二)希望哲学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平等

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目标是实现人类梦寐以求,但却从未到达的“家乡”,即“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布洛赫认为,这是非物化客体与显现的主体、非物化主体与显现的客体之间的和谐之音。布洛赫指出,要想正确对待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就要根据物质的定义,确认物质的主体身份,赋予物质以与人同等的主体性,从而把物质规定为世界过程的本质性构造因素。只有在物质与人同为主体这一理论前提下,才能确立人与物质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布洛赫看来,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奔向未来“人类之家”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按照布洛赫的自然主体思想,人的主体和自然主体处于世界过程的同一层面上:休戚相关,唇齿相依。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意味着从存在论和人类学的高度重构人与自然的平等互助关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但实现这一目的还必须由人的主体来提出并把握,因而在自然的主动性上还必须添加人的主动性。人唯有在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中,正确认识自身的适当位置,努力克服以己为中心,才能创造人与自然的同一性。

(三)人性化——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1.满足人的本真需求

“尚未存在”本体论深刻揭示了人和世界的本质:无论是人的存在还是人的世界,都不再是一个给定的存在或集合,而是一个不断超越和正在生成的存在。布洛赫认为,存在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人的需求,人的生存总是受各种各样的需要所驱动和影响。布洛赫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和求知需要三个层次,从人的存在和人的对象化的角度来考虑整个人类发展。人们从满足饥饿的愿望中产生出希望,而希望又决定着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存在原则。人在内在需要的推动下,不断地实现更高的希望,推动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布洛赫认为人是期待的主体,他永远不会满足于或停留于现存,而是不断产生超越现存的期待意识。人的期待总是指向某种“尚未生成”的东西。布洛赫的“尚未存在”本体论是对现存世界的一种否定和超越。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向未来开放、向各种可能性开放的超越性过程。

布洛赫在《希望原理》前言中写道:如果我们走上废除普遍的贫困道路,我们就能到达和接近较低的至善。在通向这条路以前,我们的财宝首先受到铁锈和蛀虫的侵蚀,然后我们才能通向“停留一下吧”这一锦绣前程。这条道路乃是社会主义,我们都停留在这条道路上。

2.扬弃物化,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在当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物化的普遍化要求我们重视人的主体性,减少对客体的过分重视,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布洛赫十分重视康德哲学中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力求在主客体的辩证统一中合理地构建起人的主体性。布洛赫面对20世纪西方世界的文化危机,期待能够唤醒人内在的乌托邦冲动,使人变成自觉的、希望的主体,以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困境,扬弃人的物化。

布洛赫十分重视道德和伦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规范向度。布洛赫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条“大胆的定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乃是以道德之名如此长久地、徒劳地寻求的东西。”在这一伦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框架内,公民榜样,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获得了一种决定性的核心道德。美德和超阶级界限的主体的积极动因被视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底蕴。布洛赫主张继承西方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市民自由道义等方面的道德遗产追求自由和道德和谐共存。

(四)民主和人权——社会乌托邦的主题

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代表着历史所希冀的“我们—视域”的实际转变,代表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因为马克思超越了恶的乌托邦即抽象的乌托邦,为人类指明了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具体实践道路。但布洛赫对马克思也提出了一些坦率的批评。布洛赫认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专政”范畴和“天赋人权”理念缺乏足够的考虑。社会主义国家容易从“无产阶级专政”走向凌驾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上的“官僚党政干部的专政”。布洛赫认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克服各种社会异化关系的必由之路。同时,社会主义应该继承和光大启蒙运动的思想遗产和法国大革命的遗产,确立社会主义的人权概念。“天赋人权”的理念,即自由、平等、博爱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也应该是社会乌托邦的主题。

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人性化和理性化是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和希望哲学,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很好的启迪。问题取决于希望,具体的乌托邦永不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心怀对美好生活的梦,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以实现“世界的人道化”,即赋有新奇性、可能性、创造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由王国。

(一)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布洛赫的需要理论符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消除贫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直都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能够解决人的基本需要,驱动社会进步。

要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必须抓住发展,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同时还要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离开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和谐社会。

(二)加强道德培养,唤醒人的主体意识

在构成和谐社会的要素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最重要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人的行动受心灵的支配,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有赖于人与自身心灵关系的和谐。人从本质上是乌托邦的主体,但是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觉的乌托邦的主体。哲学的任务就是唤醒生活,唤醒人内在的乌托邦冲动,使人真正成为乌托邦的主体。也就是要用先进的、开放的和本真的哲学思维来唤醒人民群众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要求我们重视人的主体性意识。而不是把人与人之间主体性的交往关系降格为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物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唤醒人的首创精神,促进人超越现存,实现自我心灵的升华和解放。唤醒人的乌托邦精神,实现人最本真的存在状态,其核心是人要培育健康全面的人格。倡导重义轻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从思想上自觉抵御社会上各种非正义、非正当的诱惑,维持心灵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扬弃物化,实现主客体的和谐统一。

布洛赫关于社会主义的伦理和道德的论述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现实意义。当代中国信仰的缺失,成为社会和谐所面临的一个极大挑战对物质利益无节制的追求,使人们成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追随者。要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社会主义伦理和道德规范,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内心的乌托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既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又要积极借鉴西方优秀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只有在整个社会建立起一套尊重人性和追求至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每个人心中都构建起一个乌托邦的信仰,才能使人自觉追求和谐社会,使每个人真正成为“自觉的乌托邦主体”。

(三)树立新的生态文明的观念

布洛赫的自然主体思想澄清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从而为形成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为建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布洛赫指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由人的主体来提出并把握,人类应该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新的生态文明观念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在全社会贯彻和落实。

(四)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布洛赫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有宝贵启示。要实现社会领域的乌托邦,就要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同时,更加注重尊重和保护人权,把人权事业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去推动和发展。

[1]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金寿铁.真理与现实——恩斯特·布洛赫哲学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惠杰.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4]恩斯特·布洛赫.梦海.问题取决于希望——《希望的原理》前言[J].社会科学战线,2012,(3).

[5]周惠杰.祛除恶世界的革命:具体的乌托邦实践[J].学术交流,2012,(4).

[6]金寿铁.迈向“人的社会形式”的社会主义——恩斯特·布洛赫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建[J].社会科学,2009,(9).

[7]梦海.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未来希望哲学思想[J].求是学刊,2006,(3).

[8]刘梅.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辩证批判的内在张力[J].理论月刊,2012,(2).

[9]恩斯特·布洛赫.梦海.向乌托邦告别吗?[J].现代哲学,2008,(1).

[10]Ernst Bloch.梦海.乌托邦是我们时代的哲学范畴[J].现代学,2005,(4).

[11]冯引,宋阔.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J].世纪桥,2012,(3).

[11]金寿铁.马克思主义自然过程哲学的新出发点——论布洛赫的“自然主体”思想[J].哲学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布洛赫乌托邦哲学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菱的哲学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素材任意门·法国年鉴学派的抗争之路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布洛赫“黑暗瞬间”的深意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论马克?布洛赫的比较史情怀
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