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分析

2015-08-15 00:47张艳霞刘文焕刘冬梅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情感

张艳霞,刘文焕,刘冬梅

(1.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马列教研部,河北省沧州市浮阳南大道6号 061001;2.沧州市委党校 管理教研室,河北省沧州市北郊五七路 061001;3.沧州师范学院 教育系,河北省沧州市学院西路 06100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在外界影响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成份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个体心理现象。分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结构,把握其心理成份及相互关系,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可以充分发挥主客观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中的作用,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性。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过程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

核心价值观认知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核心价值观概念、原理和规则及意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包括: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24个字”的含义以及依据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需要而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它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和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并不全面和深刻,甚至理解有偏差。如部分大学生不了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取向多元化及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负作用,部分大学生滋长了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并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存有“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价值取向。[1]这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教育刻不容缓。不仅要通过教学活动,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讲座等,让大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时,能否满足自己需要产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来源于日常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嵌入到日常生活的情感之中。情感是认知和行为的中介变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只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相结合,才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因此生活中不能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感对认知的调节作用。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常常是造成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相当部分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体验还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浅表层次,这样的情感水平还不足以成为支撑学生形成良好行为的强大力量,因此应尝试通过辩论等方法,交锋思想启迪智慧,引导他们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情感认同,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认真发掘放大每个人内心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和群体的意识,外化为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规范,努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弘扬者、践行者,在并全社会上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志是指一个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阻碍的心理状态,如自制、果断、忍耐、刚毅、坚定等。它是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情感,果断地确定行为的方向和方法,并克服各种障碍和干扰,直到行为完成为止的心理状态。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意志的培养与锻炼对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是人在认知与情感推动下产生的行为。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的变化和发展,实际上是个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事实上在大学生群体中,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不一致性时有体现。例如,一项大学生调查显示,96.3%的大学生对“诚信是为人处世中一种重要品质”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而对“ATM出差错双倍吐钱”28.9%大学生选择“不一定会归还多余的钱”、27.6%大学生选择“不会归还多余的钱”。[2]两个数据的反差体现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的不一致性。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的形成,不但从认知、情感、意志着手,也要注重行为的训练。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勤工俭学,参加社区援助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到一线去,更深切的体会到敬业、诚信、友善、奉献、服务的真谛,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学会担当,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圣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珍惜今天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性心理

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活动存在个别差异,正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它是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先天生理特点和后天习得的“合金”。其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首先提高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能力是顺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其它课程的教学渗透以及讲座、校班团队活动等进行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是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锻炼,在实际活动的摸爬滚打中摸索、锻炼、长进、提高。

其次要适应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先天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它们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发扬人的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和避免其消极因素,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如可利用多血质活泼好动,灵活机智的特点,发挥其组织能力,以点带面,产生“鲶鱼效应”。

另外还要培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是培养大学生对祖国、集体、社会、劳动、学习等的热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诚信、正直、有礼貌、勤劳、认真、创新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自觉性、果断性等良好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激情等良好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培养大学生思维精细、灵活、深刻等良好性格的理智特征。上述性格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有动力性和可塑性。掌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格特征,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性倾向

个性倾向性主要是指大学生的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不同。它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首先要满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有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之分等。调整、改变人的需要的结构、层次,培养人们的高尚需要,关心和维护人们正当、合理、切合实际的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激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动机。动机是个体在需要刺激下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动机越强烈,目标也就越明确。一方面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和强化大学生高尚、正确的动机,抑制和转移低级、错误的动机。另一方面要激励大学生为党、祖国和人民学习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义务感,有了这种长远和高尚的学习动机,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不会灰心丧气,也不会因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而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情。

另外还要坚定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信念。信念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稳定性,驱使大学生主动地履行义务并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较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境界。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和自我强化的手段促使学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二者互为基础、互为制约。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结构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作如下建议:

(1)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极其复杂,它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结构中的各种要素和成分,因此,在进行整体的、综合的培养中,还应根据个性的差异有所侧重,并注意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每个方面。

(2)在衡量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仅要考察其行为,还要关注其情感以及需要的动因。过去一直把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衡量个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标准,这是片面的。当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最外显,便于考察,但有的人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诱惑而形成的,这种行为缺乏稳定性,条件一旦改变,也许就做出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但如果一个人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再加上良好的习惯与技能,他就能经常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

[1] 刘玲.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4):23-25.

[2] 刘涧楠,杨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1,(2):61-63.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9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情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