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瑜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系,福建 龙岩364021〕
公示语是公共场所面向大众的语言文字,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对塑造、展示和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有着重要意义,其形式包括静态的标牌公示语和动态的语音提示,起着指示、提醒、宣传、告诫、警示或禁止等作用。公示语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其翻译却不容小视。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结合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基础,对公示语的语气类型与面子威胁程度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公示语的翻译策略,以期提升公示语的翻译水平,实现译文预期的表达效果。
礼貌与面子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面子理论的探讨应该充分考虑“礼貌”与“面子”概念。礼貌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一,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何兆熊指出,“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出的种种努力。[1]林语堂认为面子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它抽象而不可捉摸,却是中国人在社交往来中最高等的规范和最精细的准则,它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2]一般说来,人们在交际中相互配合,努力给自己和对方留面子,就是为了保持双方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地实现社交目的。要实现交际目的,人们要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尽量使用礼貌语言。[3]可以说,“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交际需求,而“礼貌”是维护自身面子与他人面子的有效语用手段。
“礼貌”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内涵。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列举了六条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他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的重要性是不尽相同的。[4]顾曰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中国文化,总结了五个“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与德、言、行准则,更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5]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在“礼貌”的内涵或侧重点上存在差异,在不同的礼貌系统中也呈现出不同的“面子观”,但“礼貌”与“面子”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即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1978 年,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和列文森分析了礼貌现象,在戈夫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面子理论(Face Theory)。其有关礼貌的理论涉及三个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行为和礼貌策略。面子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社会成员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他们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面子威胁程度的估算取决于社会距离、相对权势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人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来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侵害程度。礼貌策略包括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积极礼貌策略以接近为基础(approach-based),通常采用“套近乎”的谈话方式,表示伙伴关系,寻求一致;消极礼貌策略则以回避为基础(avoidance -based)。[6]
应该说,面子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不同类型的公示语所隐含的语气、对受众的面子威胁程度,以及公示语的可接受性,对公示语的英译具有指导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顺应公众普遍期待受到尊重的心理诉求,尽量维护受众的积极面子,减轻对消极面子的威胁程度,提高公示语的可接受性。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但国内的公示语英译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够礼貌的地方,这很可能损害中国的对外形象。语气在公示语的表达效果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公示语的语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力指出,人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不能纯然客观地陈说一件事情。在大多数情形之下,每一句话总带着情绪。这种情绪有时由语调表示,虚词也可以起辅助作用,使各种情绪更加明显。“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示方式,叫做语气;表示语气的虚词叫做语气词。”[7]吕叔湘指出,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有语气词与语调,他认为语调是必需的,而语气词则可以不用。[8]王吕二人的定义对汉语语法研究影响很大。齐沪扬认为:“语气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子命题的一种主观意识。”[9]西方对语气的研究常常与“情态”相结合,二者都被看成是表达说话人对所说话语内容的态度。
从语气类别来看,汉语语气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英语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祈使、虚拟三大类。由此可见,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气类别上有一定的共性,双方共有陈述、疑问、祈使三大类语气。从表达手段来看,汉语研究者逐步认识到表达语气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语调、语气词、情态动词、副词、语序、叹词、句式变化等;英语研究者普遍认为,动词的屈折变化、语调、虚词、情态动词、副词、语序(包括某些结构)等都是可用于表达英语语气的手段。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汉英两种语言均运用多种语气表达手段,如语调、虚词、情态动词、副词、语序等,重合度较高。[10]
可以说,英语和汉语在语气类别和表达手段上的共性,是研究公示语语气类型与面子威胁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其翻译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公示语按作用可分为禁止、命令、祈求、感谢、宣传、告知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公示语隐含的语气不同,对受众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程度也不同。禁止类公示语的语用语言特点表现为祈使句式以及“严禁”“禁止”等字眼的使用,英文一般用“no”“don’t”等字眼;命令类公示语通过强制性指令要求公众遵守某种社会规范,其语气比较强硬,受话人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祈求类公示语采取“请”“请勿”等语用语言策略,英文一般用“please”“please don’t”等字眼,语气比较缓和,留给受话人选择服从或拒绝的回旋余地较大,减轻了对受话人消极面子的威胁程度;感谢类公示语是在受众实施相关行为之前,设计者便先表达了其感谢之情,从而通过事先的感谢来感染、影响对方,进而获得所需的支持、帮助、合作等;宣传类公示语旨在号召人们为某一目的或宗旨而努力,受众相对笼统而广泛,没有明显的语用语言特点,但常常带有某种修辞色彩;告知类公示语的作用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信息或指南,一般使用陈述句或省略句。[11]注意到不同类型的公示语在语气上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公示语,充分考虑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各个层面,最大程度地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公示语所表达的语气有高低、强弱、轻重之分,比较微妙,难以捉摸。受众从公示语中所得到的感受因性别、年龄、职业、性格、心理接受程度、受教育程度、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和认知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语气往往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强烈,有的委婉。不同国家的人由于语言、文化等的差异,对同一类公示语的理解、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在进行英译时应充分考虑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根据公示语的具体类型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预期的表达效果。
从面子理论的角度来看,公示语的英译可以采用以下翻译策略,以实现缓和语气、增强译文可接受性的目的。
布朗和列文森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6]公示语中有很多涉及让受话人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行为,包括请求、建议、提醒、命令、警告等,对受话人的面子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英国语言学家梅伊指出,礼貌是会话合作中成本最低而对会话参与人带来好处最多的策略。采取礼貌策略可以帮助人们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12]
在汉语中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可以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在英语国家中,人们通常在提出请求或命令的祈使句中加上“please”一词,可以起到舒缓语气、减轻对面子的威胁程度的作用,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请求对方配合或合作时,常常用“谢谢您……”(thank you for doing …)的表达。例如,“请勿乱丢烟头”翻译为“Thank you for using the ash-tray”,比翻译成“Please don’t litter the floor with cigarette ends”更为礼貌得体。
陈融指出,人称代词的灵活使用,有助于积极礼貌,也有助于消极礼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将听话者和说话者都包括进去,假定双方利益和想法一致,使双方的积极面子得以保留。[13]例如,“绿草茵茵,她想安静”用一个人称代词“她”,将小草比作女性,令人产生怜惜之情,不忍破坏环境,从而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汉语中采用通称或泛称,如“我们”“大家”“人人”“众人”等,宣称告示者与被告示对象有共同点,容易赢得受众心理上的认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对保护公共环境采取更加配合的态度。在英语中可使用“we”“our”“us”等人称代词,将双方都包括在行动之中,能够避免突出其中一方,减少双方面子的损失。
此外,大多数英语动词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名词,给动词原形加后缀- ing 还能将动词变成动名词。交际中,使用名词最礼貌,动名词次之,动词最末。[13]例如,请被提示者不要做某事的公示语,可在动名词前面加上“no”,如“请勿吸烟”翻译为“No smoking”,比“Don’t smoke”更加客气婉转。
为了使措词显得客气、礼貌、文雅,讲英语的人常常采用委婉、含蓄、迂回等间接表达法,而讲汉语的人则往往使用敬辞和谦辞。委婉说法是一种用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方法,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英语和汉语都有委婉语,尤其见于表达有关不雅、不洁、令人生畏、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例如生、老、病、死、排泄物、生殖器官、人体的某些功能和缺陷等。[14]例如,某些城市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附着英文“Seats for the old,the weak,the sick,the crippled,the pregnant”,令人捉摸不透。相比而言,“爱心座”更能体现“让座”的本意和初衷。陈小蔚认为,公示语的翻译没有一定之规,重要的是入乡随俗,尽量套用译语中现有的习惯说法,以使译文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15]“爱心座”在国外的说法是“courtesy seat”,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礼貌,简洁明了,完全可以借鉴。同样的道理,“请勿随地大小便”翻译为“Decency forbids”,含蓄间接,不带一点粗俗,可谓委婉得体,恰到好处。
翻译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际活动,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受众为中心,预测其接受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提高公示语英译的可接受性。
英美民族富于幽默,不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常常用某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汉语也有含蓄表达法,但较常用作修辞手段。总的说来,汉语比较倾向于直截了当,而英语则比较常用克制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和婉转暗示的表达方法。[14]在翻译公示语时,采取幽默的表达方式,可以缓和语气,减轻对受众的面子威胁程度,使其自在轻松。例如,图书馆的公示语“请勿用物件预留座位”翻译为“Seats shall be reserved for warm bodies only”,令人忍俊不禁,其表达效果比硬邦邦的一句“Don’t occupy the seats with objects”要好得多。
拟人是把动物、植物以及无生命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的思想、感情或行为的修辞手法。例如,“请勿践踏草地”常被翻译成“Don’t tread on the lawn”,更好一些的表达是“Please keep away from the lawn”。这些译文从语法角度来看完全正确,但语气稍嫌生硬。据说,美国一家植物园里的草坪上写着“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试想,看到这样的公示语,游客哪里忍心踩下去呢?公示语设计者通过这种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向受众提出温和的请求,既顺应当今中国创造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也满足受众期待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更愿意以积极合作的态度保护环境。[16]
有些公示语虽然语气平和,措辞礼貌,但带有说教口气,可能令人反感,达不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例如“内有监控,请保持微笑”这则常见的公示语,让人似懂非懂:它适用于何种场景?究竟给谁看的?是提醒还是警告?阅读这样一则看似简单的公示语易误导人们去构想有关文本意义的种种假设。对于同一则公示语,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读出了“温馨”,有的人读出了“尊重”,有的人读出了“警告”,有的人读到的是“困惑”,不一而足。无独有偶,2012 年8 月,伦敦奥组委为保证奥运赛事平稳进行,将摄像头遍布伦敦的各个角落,在某些黄色标示牌上甚至写着“Keep Smiling. You Are on CCTV”(您已进入监控区,请保持微笑)。何志毛撰文称之为“糖衣里裹了火药,棉花里藏针头的祈使句”,非常形象。[17]
对这类公示语进行英译时,可以采取省略法,译出“内有监控”(CCTV in Operation)或“您已进入监控区”(You Are on CCTV)的信息即可,避免过度翻译。
不同类型的公示语所隐含的语气不同,对受众可能造成的面子威胁程度也有所差异。在进行英译时,应充分考虑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顺应受众的思维习惯、心理需求和接受程度,根据公示语的具体类型和实际需要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公示语预期的表达效果。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25 -226.
[2]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黄嘉德,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94 -200.
[3]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 和Levinson 的礼貌原则[C]. 束定芳. 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87 -488.
[4]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5]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C].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39 -564.
[6]Brown,P. & S. Levinson.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0-174.
[8]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57.
[9]齐沪扬.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0]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24,64 -73.
[11]陈新仁.汉语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4):58 -65.
[12]Mey,J.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13]陈融.英语的礼貌语言[C].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99-511.
[1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7 -153,153 -163.
[15]陈小蔚.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74 -176.
[16]袁周敏,陈新仁.环保类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0(1):76 -80.
[17]何志毛.在监控区我该微笑吗[J].文苑,20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