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5-08-15 00:47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刘 倩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全面铺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蓬勃兴起的需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江苏等改革开放的“先锋”区域率先建立起我国早期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入21世纪,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过去的“唯GDP论”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这都意味着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展开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可谓一场生产力的革命。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主力军之一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其职业能力培养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必然面临着新时代的重重挑战,有必要及早着手进行深入研究。

一、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职业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结果。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或者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其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阶级矛盾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其社会产业结构、科学技术水平、人口整体素质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都能够在社会整体职业构成方面得到集中体现,而在多种多样的各类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就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表现[1],其内涵包括:作为“自然人”,职业劳动者个体的体能条件、智力水平、精神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作为“社会人”,还有更加重要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组织能力、道德修养和自律精神。

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面临着当前社会产业调整的剧烈冲击,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必须依托和贯穿高职学生培养工作始终,在学生培养方案制订伊始就必须把实现优秀职业能力这一“灵魂”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否则当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时候手里将只有一份黯然失色的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关键的职业能力却难以掌握。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层次失当。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在起步之初带有浓厚的“应急”色彩,并且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有着诸多计划经济残余思想作祟,导致我国教育行业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为传统高等学历教育的一部分,并且在录取分数线、录取批次、录取地域等诸多方面受到重重限制,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优秀生源,最终使得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共同成为了陈腐的“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的牺牲品,以至于提高职业能力根本无从谈起。

第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向有误。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成长方向和岗位群适应能力应当成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命题,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非常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在盲目跟风、匆忙上马。我们可以看到当社会上对于某类专业呈现热烈追捧,于是很多高职院校按捺不住,轻易便放弃自己本该坚守的专业建设长远规划,错误地引入完全“市场化”的机制,为了招生而招生,最终的苦果只能由面临单一专业毕业生过度饱和的整个社会来承担。另一方面体现在专业设置与传统高等学历教育高度同质化。文秘、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类、工程造价、电气自动化……不胜枚举,基本上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如出一辙,这样的专业设置怎能帮助高职学生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对其他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形成特色优势?

第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形式陈旧。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高等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培育,如果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和“动脑”,那么高职学生的优势应当在于实践和“动手”,两者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理应是同等重要的。但事实是,高职教育中的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仍偏高,实践学习比重亟待提高。

三、产业结构调整为改革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带来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体现在宏观领域就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资源消耗型产业向可循环利用型产业转化;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化。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生产力向着“高科技、低污染、高效率、低消耗”的方向快速迈进。实际上,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生产力水平越高就越需要高素质的高职学生,主要是因为:

第一,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对客观世界产生反作用力,无论多么高明的科技成果,如果没有适当的途径去进行实践,那么其现实意义将永远无法得到验证,也就无法为社会产生任何价值和影响。

第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各个领域的职业分工也是多种多样的,单纯依靠一种类型的劳动者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有运筹帷幄的思考,就必须有迅捷有力的行动,社会分工协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少了谁都不行。

第三,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改革推进过程中,许多新兴行业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运而生,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合格的从业者,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瞬间爆发,于是实践能力强、职业适应性更强的高职毕业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主力军。

四、建立面向未来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在未来提出的崭新职业能力需求,未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对高职学生的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进行充分的启迪和引导上,最大限度地把人的“本能”上升为具有更宝贵社会价值的职业竞争力、职业适应力、职业创造力。

第一,适应未来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应当由核心能力、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三方面组成[2]。(1)核心能力代表的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领,一部分来源于人的“自然属性”,例如:好奇心、洞察力、生存意志、空间想像力等,还有一部分则是来源于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例如,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多种能力。(2)通用能力是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面向社会的某个特定领域,突出强调的部分能力,例如,生存意志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拥有的核心能力,但是在军人眼中,生存意志意味着杀伤敌人;在医生眼中,生存意志则意味着救死扶伤。(3)特定能力,即专门面向社会某个行业、某个领域中的特定岗位的专业甚至专精的独特能力。例如,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和一位内分泌科医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诊断经验明显是有区别的。

第二,面向未来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主动更新理念。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片面注重对“量”的无止境追求,把学生在从一入学就已经被限定的职业岗位上的劳动产出量作为其职业能力水平的唯一衡量标准。但今天的现实是单纯追求“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应该多花些心思去实现更高水平的“质”,归根到底就是需要有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把改革开放推上一个新高度[3]。

第三,面向未来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合理设置专业。首先,必须做好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双重调研、论证,确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的同步增强;其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协作,用行业实践经验完善高职教育理论和学科建设;最后,一定要千方百计突出特色专业,力求“用质量让人信服、用特色令人倾倒”,用特色专业的魅力去实现学生有动力、社会有需求、高职院校本身有发展空间的良性循环。

第四,面向未来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打造新型师资。除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的“双师型”师资建设之外,还应当重视另一种新型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解决的主要是理论教育之外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但是仍未能解决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问题。“创新型”师资应当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之外具备更加突出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帮助高职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社会观察、自我规划、创新发展有机结合的全面职业能力。

第五,完善实践环节。目前,高职学生的实践学习是以对教师的追随、模仿为主要形式,最多也只是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且全是围绕着本专业设定的几个“典型”岗位开展的。实际上高职学生最应当得到开发和锻炼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一专多岗”适应能力的培养却未能得到重视。所以应当在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提倡“突破型训练”,要让学生立足于某个特定职业角色或岗位去思考和解决诸多跨行业、跨岗位、超出书本知识范围的各类问题,切实增强其“实战”能力。

第六,加强创业指导。传统高职教育强调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就业竞争力也就成为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最醒目的标杆。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理应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入这一重要环节,必定能够帮助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对待就业预期、职业规划、人生发展等问题方面更加理性和务实。

第七,改革评价体系。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当把评价体系的功能由传统的终结性“打分”“分级”转变为“发展性评估”和“差异性引导”,真正帮助学生跳出传统教育模式形成的思维定势“小圈子”,摆脱单一书本理论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本专业领域内的职业能力增长点、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个人发展机遇点和社会生活中的职业规划突破点。这样一来,就把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变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极具启发性和引导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2]王效杰.我国职业能力教育的反思与建言[J].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3]韩庆祥.建构能力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